-->

一站式装修网


幼儿园窗台森林角,幼儿园环境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时间:2023-10-03 作者:霜菲 49 49


大家好,关于幼儿园窗台森林角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幼儿园环境教育对幼儿的影响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如何创设中班幼儿需要的区角环境

研究者基于观察发现,当前区角活动的空间设置和材料投放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幼儿的正常活动,无法实现教育价值.教师创设区角活动环境时,应在调动幼儿的游戏经验和捕捉幼儿兴趣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空间设置与材料投放;观察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动态后,进行空间与材料的优化,创设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区角环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大家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学习越来越重视。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他们能自主地控制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及玩伴。

一、区域活动创设的内容:

随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园在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区域环境?这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

区域活动的环境和我们以往所想象的有所不同,区域环境不再局限与桌面上的学习活动,而是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我们的教室面积不算大,但是地面、墙面、桌面都被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材料、设备等蕴涵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儿童获得充分活动,和谐发展。

我们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

(一)生活劳动区(二)语言区(三)益智区(四)在科学探索区(五)美工区(六)文化区(七)建构区

因为创设了丰富的区域活动内容,孩子们在具有情景性的环境中学习、游戏,从而提高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二、区域活动创设的要素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随着幼儿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区域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体活动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于幼儿自主性得到了体现。通过创设丰富的环境与材料,孩子能够自由、自主地开展学习,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个别差异性。本学期,我们继续从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和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提供合适的活动空间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外界相互

作用,不断获得丰富经验,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我们班的教室面积比较小,教室既是幼儿学习的地方,又是幼儿活动的地方。空间小给我们区域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多难题,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我们充分考虑到本班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设置区域,创设区域环境,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1、充分利用好地面空间。在室内外地面上画上各种图形和格子、字母、数字等。例如: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我们用绿色的即时贴剪成略宽的线条在地板上进行区隔,创设了“小花园”“小池塘”等活动区域,甚至利用吃完的蛋糕盒子的外包装进行组合作为围栏。将运动区域设置在走廊外,在地面画上了格子,贴上写有数字的小花,幼儿可进行跳跃运动。

2、充分利用好墙面,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以往,墙饰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饰很少产生互动。本学期,我们布置主题墙饰时,主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例如:在“我喜欢的动物”主题活动中,我们的主墙面就是老师和幼儿一起完成的。老师将主墙面设计成了春游时参观动物园的背景,由幼儿自己绘画自己喜爱的动物、和父母一起收集动物邮票而成。

3、充分利用好橱柜、桌面及窗台、废旧材料等,做好隔断,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和特点布置成封闭的、半封闭的、开放的活动环境,使活动不受干扰的完整进行,也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如在“周围的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利用隔断,把教室创设成一个个类似居住的小区环境,其中有开放的面包房,也有较封闭的儿童医院等,让幼儿的活动既能独立开展又能相互联系。

4、充分利用好教室上空的空间。空间布置主要是通过吊挂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实现的。例如:“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屋顶挂了多根柳条,将孩子们和家长自制的迎春花和树叶吊挂起来。这样,不但装饰了环境,而且推进了主题的进展。

(二)区域材料要定期更换

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幼儿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相应的动态性的互动,就不能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因此多层次、多递进性的多元操作材料才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

因此,每一个新的主题活动开展时,我们首先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与要求,熟悉主题活动中的各个站点,一起分析哪些内容适合开展集体活动,哪些活动适合投放在区角活动中,然后再制作合适的材料投放其中。

1、区角材料根据活动区域的不同、季节不同要定期更换,例如建构区的玩具要定期更换,保持孩子的新鲜感,娃娃家的玩具可以让孩子自己从家带玩具与班级孩子分享,也可教师自己动手来丰富区角材料,同时家长对区角材料的投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孩子创造活动的材料。例如:根据在小班时,我们请家长帮忙做小衣服,让孩子给娃娃系扣子,整理服饰等简单的生活服务能力。现在孩子们升入中班,发动家长收集假发套、毛线、鞋带等,让孩子自己动手给娃娃装扮各种发型,学习编辫子和系鞋带的技能,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孩子在区角活动中快乐的完成的,这样让孩子在玩中自己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不断的提高。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制作相适应的材料,并且注重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性、情趣性、层次性,力求使材料能够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让幼儿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的过程中,积累主题活动的经验。

我们亦看到了区域活动的随机性特征,区域的安排并不是刻板不变的。它要求教师在观察研究的过程中适时进行调整,由班内两位教师随时讨论,一周进行一次调整。

(三)、区域材料要做到与教育主题相结合

教师可根据建构式活动教材中提及的对环境创设的要求,来投放丰富区角材料,做到区角与教育主题相结合,并作为孩子对教育活动的延伸部分,使孩子保持对某一活动主题的持久兴趣,并给予孩子区角活动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进一步探索、巩固我们的教育活动。例如:最近本班主题《我喜欢的动物》,活动目标是让孩子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我们教师就对这一主题的区角材料结合活动主题整体考虑,我们首先创设用一张大大编制的网悬挂在教室的天花板上,网上垂挂着各种仿真树叶和花朵,地上铺好绿色的泡沫板,让幼儿放入走进绿色森林中。随后,参观动物园的春游活动更是过足了一把瘾,让孩子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鼓励孩子从家中带来各种长毛绒玩具,如带来了小猴子就布置成荡秋千的情景;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小熊就指导孩子用积塑构建大小不同的房子给小熊居住;教师事先用纸盒子制作一个简易的长颈鹿、山羊等动物,然后请幼儿动手给动物们用绘画、粘贴、剪纸、撕纸的方式进行装扮。墙上张贴着孩子们喜欢的的动物图片和动物常识,环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也油然而生。

幼儿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源泉,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重视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并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例如根据动物这一主题教育,相应地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了语言区:听故事“动物的冬眠”(了解动物会冬眠的常识);美工区:动物的花花衣;(给动物设计衣服);科学区“吃的东西到那里去了”(知道每个动物所吃的食物有所不同)通过相宜的区域活动促进了教学的整体最优化。

区域活动随着环境的变化、主题的轮换不断更新,这些变化都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新鲜感和探知欲望,也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三、区域活动的教育意义

刚开始设计区域活动的时候我们老师常常热衷于“克隆”与跟风,以为把握新信息即是紧紧跟随潮流,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处于一种闻风而动的状态,比较盲目或没有头绪。开展一段时间以后,我们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得出结论:不人云亦云,而是根据我们自己的特点创设区域活动,并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尽力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以下是我们在创设过程中得到的一些思考:

(一)区域活动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在上完课或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上课等正式学习来实现,而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三)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既可以在孩子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如指导正在搭积木的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又可以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如在表演区进行分组教学,练习某种节奏等)。

(四)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能有效地避免幼儿以往自由活动时出现的无所事事、无聊乏味地浪费时间,甚至追逐打闹或出现破坏性行为等种种不良现象。

(五)有利于有耳的社会性发展。区域环境作为幼儿活动的“小天地”,作为一个小团体的“小社会”,应充分听取幼儿的意见,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其社会性认知会获得不断的提高。例如:在进行“交通工具”为主题的区域环境设置时,环境布置当然要体现有关交通工具的知识,环境的创设完全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来完成。幼儿可以走到街头,认识交通信号灯、观察车辆的通行,同时认识汽车的种类,自己向有关人员咨询交通方面的知识,或与家长交流,还能从中发现路段车流量的问题等。最后,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作用于环境的创设。其实,幼儿在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参与的过程、关注社会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的社会认知系统也得到了丰富与提升。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有的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探究一个小时,因为科学区里会变的颜色,有趣的磁铁,颜色变魔术等深深吸引了他们,而这个区域的设置,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探索一些简单科学原理、现象的机会,使许多浅显易懂的道理都会在玩中获得。

区域活动为幼儿的自主化学习和探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一学期的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研究,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的孩子变了,变得更会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我们的老师也变了,变得更聪明能干、更懂得以集体的智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发现,只要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那么个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让孩子们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幼儿园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区域游戏活动又作为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活动,相信随着教育时代时的改革、研究的深入,区域活动将会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启示和收益。

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让教育自然发生。

森林幼儿园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在自然环境中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丰富的森林活动,带动幼儿各项素质的全面进步。与传统教学中向孩子们灌输学科知识的教育模式不同,森林教育更注重让孩子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重视孩子的实践的想法。

森林教育的实施场地并不局限于森林或者林地,对于缺少这些资源的城市,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的大面积草地或空地也可成为开展森林教育的场所,森林教育重视的是户外的教育内容,而非“森林”的形式。

森林幼儿园普遍重视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孩子们每天到幼儿园后,会在老师的看护下,到户外学习各种各样的生活技能。在德国,孩子们通常需要自己生火,为了取暖或者做饭或者照明(欧洲冬天一些地方日照时间短),除此之外,孩子们还要合作搭帐篷、吃完饭自己洗碗甚至用到削树枝或者伐木。

对自然中的小动物们进行观察;在森林幼儿园,孩子们通常会找到蚯蚓、蚂蚁等小动物,抓进盖子上有放大镜的透明盒里进行观察,老师们讲解这些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以便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然。

幼儿园环境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作为专门性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其特定的环境设置,必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广大儿童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是儿童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早期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幼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普遍关注,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改善幼儿生存环境、提高幼儿生存质量、创造环境将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

所谓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质器材、人事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这种空间范围,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要具有保育性质,又具有教育性质;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它不仅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空间方位的影响,又受到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一)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幼儿园是幼儿长期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场所。在幼儿园幼儿的身心发展不仅有赖于系统的数学,更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这种熏陶和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有益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害的。由此可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幼儿园环境从其存在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其中室内环境包括教室、走廊、活动室等;室外环境包括操场、园门、门厅等。从其组成性质来分,幼儿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生活设施、教玩具材料设备等有形的物质。幼儿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它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环境的整体。尽管与物质环境相比,精神环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环境,但它对身处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的心理活动与社会行为,乃至这个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在的影响力。

因此,幼儿园环境既包括人的因素,又包括物的因素;既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环境如同教师一般,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在各种尝试中使用材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幼儿园环境也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体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就是“刺激——反应联结,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预测刺激”。幼儿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一种刺激条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儿的某些行为习惯。一旦幼儿园环境创设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就可以影响或促进幼儿特定方面的发展。例如,在区角活动中,教师通过地板上的小脚印提示该区角的活动人数,这种地面的创设就是对幼儿行为的预期,即暗示进入该区角人数与小脚印数相一致。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就能替代教师的指导语,成为行为习惯的提示。

根据幼儿学习兴趣、内容,可以将学习内容或成果展示在幼儿园的走廊、教室内,或是在环境中创设问题情境等,通过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呈现学习内容,延伸学习活动,从而发挥其介入功能。

例如,在开展“我们的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和家长一起搜集来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模型等分门别类整理后,展示在教室的四周,让人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之中,从而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此外,孩子们用各种材料,如小石子、砖块、贝壳、木块等,在户外场地上铺设了形态各异的小路,孩子们通过用脚踩、用手摸来感知光滑、粗糙、宽窄、长短等,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有效地引发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愿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2.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一定的环境中实现的。

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物体之间的交流少不了环境的支持与介入。幼儿园环境的诸多方面,如环境布置的内容及其营造的氛围、活动空间的安排及活动材料的投放等,会通过影响儿童在交往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交往对象的数量等来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幼儿园的教室内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区域便于幼儿在人数不同的小组中进行合作式学习,使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沟通、竞争与合作更容易一些,也便于教师进行观察、倾听和记录;区角内的各种工具、材料和设备放在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让孩子们在那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姿势自由自在地、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索、学习;在幼儿园的楼梯下、走廊尽头或是教室的一角设置私密空间,满足幼儿到这个小空间里安静地休息,或与同伴谈心,使内心得到一种释放或安慰,等等。就像马拉古兹所言:“教育乃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所构成,也只有‘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才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没有天花板和围墙的森林幼儿园

卢梭提出,自然教育也是自由教育,只有给儿童充分的自由,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才可能成功。

当我们的家长在焦虑孩子的教育有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还未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就被引导尽早的习字、读书、接触互联网、报培训班的时候。丹麦、德国、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却让孩子走进森林幼儿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森林幼儿园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丹麦,90年代兴盛于德国,如今勃兴于大多数欧陆国家,甚至影响至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成为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第一所森林幼儿园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成立于北欧的丹麦,发起者是一位名叫艾拉·法拉陶的家庭主妇,这位全职妈妈每天领着两个孩子到附近的森林里去散步、游戏,偶尔也有邻居的幼童一起同行。这位年轻妈妈渐渐地发现,在森林中长大的孩子异于传统幼儿园中的儿童。这使他们擅长游戏、较少争执、互动频繁、身心平衡、体能更佳。于是联合周围的父母一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

早在1968年,德国的森林幼儿园就已经存在,但在1993年才得到正式认可。从那以后,德国的森林幼儿园发展迅速,到2006年已经有500余所。其中,有的把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日托中心结合起来,上午在森林中开展活动,下午的活动场地则在室内。森林幼儿园在英国的数量也逐年增加,有些运行成熟的森林幼儿园早就在农村建立,现在也开始招收生活在城市最缺乏自然经验的幼儿。目前这一类型的幼儿园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相对比较少。

森林幼儿园主要建在森林中,面向3~6岁幼儿进行专门教育,教育活动基本在户外进行,无论天气条件如何,都鼓励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游戏和探索,把自然物作为教育性的材料,与自然环境建立积极的联系。

大多数森林幼儿园都有永久建筑,便于幼儿在发生极端天气时能及时躲避,在极端天气发生后进入森林要提前做好风险评估。该类型的幼儿园师生比很高,使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防范可能发生的危险。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而不是作为组织者或知识传授者。除了这些特点以外,森林幼儿园还会履行和其他日托中心同样的义务,照顾、引导和教育幼儿。

让我们走入森林幼儿园,深入了解一下风靡欧美的森林幼儿园五大的特色!

大自然教育提倡者哈蒙曼指出,“户外教室的墙可以随幼儿的兴趣、意愿无限拓展,户外教室的天空可以随着时间及季节改变”。

森林幼儿园又称为没有天花板和围墙的幼儿园,用的就是户外的自然教室,幼儿可以尽情奔跑,在大自然里直接感受各种自然现象,领略四季变化的奥妙;广阔的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清澈的溪水,幼儿可以种植蔬菜,与小鸟、松鼠为伴,在溪水中自由嬉戏。森林幼儿园彻底实践自然教育的理念,幼儿们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直接学习,他们的学习环境是丰富多元的,他们的学习动机是积极主动的。

无论晴天还是下雪,森林幼儿园的幼儿80%以上的时间均在户外开展活动,只是根据天气调整穿着,有时需要穿防水或保暖的衣服。森林幼儿园的教师说过,“无论哪种天气都活动可不是说说而已,即使室外温度到-28摄氏度,我们也在外面呆过。”此外,幼儿每天还会花几十分钟到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走路到达森林中,他们在享受这个过程的同时也训练了耐力和肌肉。

混龄的教育模式强调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给幼儿提供了与异龄同伴交往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社会适应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践行这种教育理念,森林幼儿园招收3-6岁幼儿,采用混龄编班教学,每个班幼儿最多不超过22人,由两位教师带领,有时还有1-2位实习老师及义工妈妈的协助。

每天清晨,不管阴晴雨雪,孩子们都会准时到达森林幼儿园,根据自己的节奏和行为规则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由自己的兴趣驱使参加小组游戏,也可自由活动,比如捡树枝、玩石子、爬树、观察蚂蚁、寻找蜗牛等。午饭时大家席地而坐,摆上自带或教师准备的食品,饭后游戏一会,下午2时左右结束一天户外的活动。每所森林幼儿园都有一个棚或一辆拖车,用来挡风遮雨。里面还有桌椅,用来放置绘画材料、书本、各种器具。

教师偶尔会不在场,让孩子有机会亲身试验和体会奉献,并从自己、从同伴、从经验和错误中学习。他们鼓励孩子去爬每一棵他爬得上去的树,教师只许帮他们下,不许帮他们上。德国自然学校/森林学校联合会会长Ute·Schlte-Ostermann表示,协会成立20多年来,没有收到一起森林幼儿园儿童严重受伤的报告,只是偶尔会发生摔伤胳膊和腿之类的轻微事故;户外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心智和身体,减少了患上风寒或流感的几率,但由于蚊虫叮咬,发生收缩性莱姆病(一种关节炎)的风险提高了。

在森林幼儿园,重视通过自由玩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孩子们自己通过游戏探究、发现,从做中学,进而获得知识并形成经验,教师只是幼儿学习中必要时刻的协助者。

森林里到处是花草树木等具体实物,幼儿通过直接触摸、闻嗅、品尝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地认识它们的形状、味道及颜色;森林里的绿树、花草等不同植物让幼儿领略到大自然的不同造型及色彩,并用森林里找到的各种材料自制玩具,或者使用树枝搭建房子,在这里幼儿的想象空间无限拓展,创造力也因此发挥得淋漓尽致。

森林幼儿园中,幼儿是自己的主人,不会受到老师太多的约束。而在我们幼儿园中常听到这些禁止性的口令:不准讲话、不准调皮。如此这样的诸多规则不停地在提醒幼儿不能乱吵乱动,要听从老师,整齐划一。总之,在我们幼儿园里,幼儿只能做教师允许的事情,教师有绝对权威,如果谁违反了教师的要求,就要被批评,就得不老师的认可、赞扬。

森林幼儿园中的教师十分相信幼儿的能力,尊重幼儿的意愿,同时还会为他们的探索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在森林幼儿园中,幼儿爬树司空见惯,教师不会为此大惊小怪而严厉制止幼儿,相反,他们放任幼儿去爬。野外活动离不开“生火”的主题。尽管要接触“火”这样的“高危物品”,孩子们还是像学习其他安全的东西一样被置于“放任”的状态。森林幼儿园的教师认为,将孩子放到有一定危险性的环境中,能够促进幼儿建立自己的危险防范意识,从而知道去评估风险、规避不良后果。“放手让孩子们去,他们反而更小心谨慎了,因为这是考验自己的判断力和自信心的时候了。”幼儿在森林幼儿园活动的每一步都有教师伴随着,教师不会打断或指责他们的活动,他们只是鼓励和支持。

自然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求教育顺应自然,符合人的原始倾向和天性。而森林幼儿园就是要激发幼儿潜能,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符合自然教育思想。

同时丹麦和德国有研究表明,森林幼儿园的孩子更健康,免疫系统更强,较少过敏,有更强的自我概念,对自然和他人有较强的同情心;森林教育对身患疾病(如唐氏综合症、紧张焦虑、言语障碍、自闭症等)的孩子的注意力、毅力、合作性和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如此看来,森林幼儿园不失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幼儿园窗台森林角和幼儿园环境教育对幼儿的影响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相关推荐

绿色为主的幼儿园装修,幼儿园绿色主题墙面...

1、绿色为主的幼儿园装修 绿色为主的幼儿园装修 色彩选择: 主要色调:绿色,营造平和、清新、充满活力的氛...

佳木斯幼儿园装修价格,佳木斯第二实验幼儿...

1、佳木斯幼儿园装修价格 佳木斯幼儿园装修价格会根据装修材料、面积、设计风格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佳...

幼儿园外面装修,幼儿园旁边装修对小孩有影...

1、幼儿园外面装修 幼儿园外墙翻新 绘画: 使用鲜艳、活泼的颜色进行墙体绘画,创造一个充满童趣和活力的学习...

1600平米幼儿园装修,2000平米的幼儿园装修...

1、1600平米幼儿园装修 1600 平方米幼儿园装修设计方案 理念:营造一个安全、温馨、充满趣味和教育意义的学...

装修案例


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