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成都北门未来5年规划的一些知识点,和求成都未来5年规划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成都龙潭寺未来5年规划
法律分析:已开始施工建设龙潭片区的地铁8号线和9号线,航天路与三环路的立交现已进入规划调整和设计阶段;对交通、学校、医院、商业、公园等配套均有较详细规划,成都市二医院(龙潭分院)也已动工,多所规划中小学校、幼儿园也将在近年呈现,北湖公园、龙潭湿地公园已列入成华区未来五年项目完成计划,随着龙潭辖区规划的蜀龙路入城段、龙潭与外环互通立交、地铁8号线等道路的建成,将会使龙潭交通非常便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成都2022北部新城规划 成都新城规划建议
任何城市要发展都要进行全新的规划,像成都近几年一直在发展北部新城,这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也是想知道的问题,毕竟这与大家有着很大的联系,那么成都2022北部新城规划是怎样的。
任何城市要发展都要进行全新的规划,像成都近几年一直在发展北部新城,这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也是想知道的问题,毕竟这与大家有着很大的联系,那么成都2022北部新城规划是怎样的,另外成都新城规划建议有哪些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相关的介绍吧,以下是详细介绍。
成都2022北部新城规划
北部新城规划约45平方公里,涉及成都市金牛区凤凰山片区、天回镇片区和新都区大丰街道片区,覆盖50万人口。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公示来看:在新一线城市发展大背景下,北部新城是城市南北动脉“北轴”上的城市副中心。
北部新城将主要承担三个功能:1.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副中心2.国际区域性贸易中心(比如国际商贸城)3.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高地,对北部新城来说,产业发展无疑是带动整个城北向前的关键。北部新城以产业为重点,同时发展国际贸易,用产业来吸聚人才,商业来推动经济。
成都新城规划建议
1、优化社区布局。新城社区管理范围有6.9平方公里,管理面积太大,最远的小区距新城社区办公场所有近7.3公里,不论是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还是居民来社区办事都极不方便,地域范围广也直接使社区各项事务管理增加了难度。为此,把新城社区拆分成两个社区,鼓山地块和珍珠半岛地块划为一个社区,可命名为“鼓山社区”;坪山地块划为一个社区,可命名为“坪山社区”。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增配社区工作者和公益性岗位等。
2、加大扶持力度。新城社区成立至今已有6年,但很多部门还对新城社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还有新城社区。有些部门除了业务下放社区外,对社区的指导帮助却不够。为此,各相关部门要把服务深入到新城社区,辐射鼓山、坪山和珍珠半岛的小区居民。新城社区共建单位要加大对社区的关心和支持力度,帮助社区快速成长。考评办要把新城社区纳入到年终对部门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避免新城社区边缘化,加快青溪新城居民尽快融入千岛湖镇。
成都2022北部新城规划就介绍到这里,另外关于成都新城规划建议上面也做了简单的回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其实对于城市的规划,国家一直在计划中,只有全新的规划,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活跃起来,才能让当地的经济调动起来,这样城市会越来越美,人们才会更加的幸福。
求成都未来5年规划
成都第十一个5年规划是从2007年到2012年,2012年出第十二个5年规划,所以现在只能给你2007年-2012年的规划。2012年后的规划现在国家发改委都还没批下来。
成都2007年-2012年规划:
规划背景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根据这一战略要求,《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专项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成都城市化的目标和重点,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推进我市城市化的重大举措。
主要目标
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市化率目标为65%以上(按城市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民28万人以上,使我市成为中西部城市化发达的地区之一。
经济不断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城乡经济向“资源集约型”、“质量效益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现代化城乡体系基本形成逐步形成由1个特大城市(成都市主城区),3圈(中心城、二圈、三圈),6条走廊雏形(南部、成温邛、成青、成龙、成新、成灌),4个中等城市(都江堰市、邛崃市、彭州市和崇州市)、4个小城市(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和金堂县)及区域中心城镇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加快建设比较完备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基本适应工业化、信息化的需要。重点建立立体化的交通网络、高效率的通信网络、稳定的电力供应网络、完善的调水工程及排水网络、反应灵敏的防灾减灾系统;全面强化城镇吃、注行、游、购、娱六大功能。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到2010年,环境质量按照功能区基本达标,水、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初步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建成区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森林覆盖率分别在40%、35%、38%以上,确保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指标有较大提高。巩固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以文化设施为载体、多层次、成龙配套的文化网络。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
城镇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建立精干合理的管理体制,明确责权,避免政出多门;健全统一的管理法规,做到监督有方,奖惩有法,执法有力,协调有度;形成快速准确的管理信息网和先进科学的管理体制,逐步实行公共管理社会化、市场化。
规划发展重点
构建布局合理、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功能互补。
城乡规划满覆盖完善五级结构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修编工作,深化和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重大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综合规划体系,实现全市城乡规划的满覆盖。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五级结构(都市区、中等城市、小城市、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
优化产业布局三大圈层三大重点
全市产业按梯度分布、分类聚集、规模发展的原则,一圈层集中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是加强和完善中心城科技文化、商贸、金融、交通和通信中心功能的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适度发展无公害的都市工业;二圈层集中发展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重点是按大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龙泉驿、双流(华阳)、双流(东升)、新都—青白江、郫县(郫筒)、温江(柳城)六大组团,主要发展第二产业及为之服务的第三产业;三圈层集中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形成三大工业区:北部工业区(包括彭州、蒙阳、青白江,以石化、冶金、建材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包括航空港开发区、双流、新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东部工业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面,以机械、汽车制造业为主)。
中心城区强化商务金融通讯功能
中心城进一步“退二进三”,不再新增工业用地,现有工业区应提档升级,一般工业逐步向外转移。不断强化中心城区商务、金融与通讯功能,逐步建设成都CBD;建好城南、城东两个城市副中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规划、建设蜀文化街区。依托锦江生态景观及两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文化单位,建设“锦江现代科技文化带”。以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温江花博会会展中心、天府博览中心等为基础,整合会展资源、构建会展之都。
建设与培育4个中等城市和4个小城市
将都江堰市、邛崃市、彭州市和崇州市4个县级市建成城市人口3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将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和金堂县4个县城建成人口在15万人以上的小城市。
分步骤发展市域30个重点镇
重点引导市域范围内30个重点镇(其中优先发展重点镇14个、重点镇16个)城镇建设和管理体制向小城市快速转轨。“十一五”期间,努力将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成为城镇人口3万人以上或镇域城镇化水平在60%以上的城镇。
坚持“三个集中”的原则,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新居人均住宅面积达50平方米
实现新建农村居住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50平方米,道路硬化100%,具有集中供水设施,生活用电“一户一表”,清洁能源普及率7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建新居工程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
在中心城区规划区内建设“新居工程”小区42个;在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区内建设“新居工程”小区150个,聚集人口54万人,努力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市)县城市化率达到51%。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启动175个以上
到2010年,完成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并启动175个以上,努力使农民聚集度达到40%。
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县城和重点镇要积极吸收市区转移出来的加工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等服务业。
促进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
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发展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批发市场;吸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到城市和中心镇投资发展;农村新办企业要向城镇集中;鼓励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小城镇开展经营活动。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门槛,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为农民向城镇转移创造内在动力。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采取多种措施,形成现代化农业科技的结构体系。
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
优化大中城市产业布局;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十一五”期间,全市房地产开发计划投资2000亿元,竣工面积4000万平方米,建设A级住宅、生态住宅200万平方米;2010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30平方米左右,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达到200亿元,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率达到100%。
做大、做强建筑业
2010年末,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达到1400亿元(当年可变价格,下同),年均增长速度为15%左右;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左右。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化发展后劲。
大幅提升城市功能
到2010年,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启用地铁1号线一期
重点搞好成都铁路枢纽改造和建设,优化铁路运输系统;优化成都铁路枢纽内车站线路布局;基本完成地铁1号线建设任务,五年内完成一期工程(约16公里)并投入试运行,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干,公共汽车为基础的现代化城市交通格局。到2010年,中心城区常规出行日客运量达450万人次左右,出行分担率约达30%以上。加快发展过境交通和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城际、城市公路快捷运输系统,提升市域公路网络,逐步形成便捷、快速的“环状+放射”的区域对外交通网络架构。
兴建30个主题广场
对成都市中心城区二环路以外新建城区内原有河道、生态用水渠、排洪渠网的现状、功能必须重新进行清理、规划,并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城北、城东风景绿地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主题广场及游园30个,特色景观街区10个;继续做好公共绿地建设、污水处理等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整合城市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城区近郊民工子女学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成都市对国民教育的资金投入应随GDP总量增长而增长,确保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
多建高水平图书馆
加强城镇文化建设;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保护区的建设;加快建设水平较高的图书馆、艺术中心、影剧院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活动。
成都金牛区2022新规划是什么
成都金牛区2022新规划是将启动凤凰山、陆家桥片区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完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完成拆迁腾地1200亩,完成存量建设用地供应2200亩,坚持规划引领、土地保障的整体思路,着力突出前瞻性设计、集约化用地、高效率管理。
成都金牛区2022新规划主要措施
围绕片区协同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把握规划重点,前瞻谋划城市发展路径,打造天府艺术未来公园社区,高品质推进凤凰山、陆家桥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优化空间布局和要素供给,美化城市形态。
围绕激发改革创新动能,夯实要素支撑,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梳理全域土地资源,摸清资源底数,结合城市有机更新,通过全域统筹、科学规划,活化存量土地,不断提升土地利用集约度。
围绕提升公园城市品质,保护生态空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加强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完成三区三线第三轮试划工作,优化、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严格落实巡察监管职能,认真执行土地动态巡查网格化管理制度,深化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全力遏制违法用地行为。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成都北门未来5年规划和求成都未来5年规划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