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式装修网


老房子改造徽派建筑,水岸景观 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探究

时间:2023-08-09 作者:振树 112 112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老房子改造徽派建筑这个问题,水岸景观 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探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水岸景观 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探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水是生命之源,靠水而居是人类最早聚居活动的主要表象。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物质基础条件,人类在各时期的发展几乎都与水息息相关。从爱琴海沿岸的古希腊文明到尼罗河沿岸的古埃及文明,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到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尤其是长江、黄河流域的古中国文明,都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并谱写出光辉的历史篇章。

水是江南水乡环境的母体,亦是自然景观中的文脉。水的灵性、水的气质、水的形态巧妙,构成了江南古镇的结构线,并成为与周围环境有机贯通的特殊介质。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根基深厚,经济活动繁荣,交通条件便利。特别是江南地区拥有密布的河湖水系,为江南古镇成为江南经济、文化的重要良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水乡民居,依水而建,小桥街巷沿水延伸,江南丰厚的水源与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的水乡生活风情画面。它既是江南水乡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语汇,更是一道完整的江南地方文化景观。

一、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的构成要素

(一)水。江南水乡因水而生,所谓“无水不成吴越,无桥不显水”,可见水是江南水城、水镇、水村、水路、水巷形成的最根本的物质条件。水是江南古镇的灵魂,纵横交错的河道是江南古镇的动脉。水的存在形成了江南独有的水网空间,传承着水乡最自然的生存状态。没有水就没有水乡文化,因此,水是构成江南水乡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最基本的元素。

(二)桥。江南水乡,河多桥多。桥作为水陆交通联系的纽带,既是主要的水陆通道,又是江南水乡独具魅力的形态要素。桥的平面布局因河道、地势、位置、功能而异,有直的、斜的,形态不拘一格,力求方便实用。桥作为生活的中心,在桥上建庙、建屋、建亭、建廊,使得桥的功能和形式千变万化。家家邻水枕河,户户近桥通舟,江南的桥不仅是古镇的一道别致的美景,更多的时候它承载了江南的历史、江南的风俗以及江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街巷。江南水乡素有“流水周于舍下”“车从门前入,船从后院出”的场景描述。河岸、水景构成江南古村镇建筑景观环境的主体脉络。因水成市、因水成街,水街相依,水路与陆路交织,交通与生活合一,水巷和街巷构成了江南水乡城镇整体空间系统的骨架。街巷与水巷的主要交汇点是各式桥梁,水陆交通的节点多为休闲广场式的重要集聚场所。可见,街巷是江南水乡建筑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人们文化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四)民居建筑。江南水乡建筑以其特有的水环境为依托,不仅在建筑本体的结构形制上精美绝仑,而且从多方面显现出清新淡雅的江南韵味。江南地区文化底蕴浓厚、物产丰富、工商业发达,建筑受封建伦理、儒学传统、风水习俗的影响,在空间布局上尽量发挥地域优势,最大限度地体现天人合一的亲自然营造理念,形成了高低错落、秩序井然的建筑群体风貌,创造出了质朴典雅的独特建筑风格。

1.建筑布局

(1)由单条河道形成的带状古镇,这种城镇一般规模较小,建筑整体布局由一条河道呈线性延展,如江西婺源李坑。(2)由十字形河道形成交叉式星形城镇,规模较前者略大,城镇布局多是四方延展态势,并具有纵横交错的水运交通条件,如南浔。(3)由网状河道形成的团形城镇,此种为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平面布局形态,其规模较大,建筑布局也较为丰满完整,多为商业繁荣、经济发达、人流集中的中心聚集区,如江苏周庄、同里,浙江乌镇、西塘。

2.建筑特点

(1)结构:以传统的硬山式样为主,多为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构架。一般中部的构架(正贴)为抬梁式,山面的构架(边贴)为穿斗式。基础采用石材,墙体一般采用空斗墙。(2)高度:建筑层数一般以一两层为主,偶尔也有多层者。(3)色彩:建筑整体风格多为灰白色(无彩色),素有粉墙黛瓦之称,色彩面貌相对朴素淡雅。(4)用材:建筑用材多以地方性优质木材为主,不拘泥于一种选材形式,并有“才分八等”之选材、用材标准。斗拱的用材等级较高,梁柱则次之。建筑主体结构采用木结构,围护结构采用砖石结构。

江南水乡建筑无论从外在的表层形态,还是蕴涵于建筑内部的深层文化,都着力诠释中国传统营造学与古代哲学的高度统一,并蕴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历史文化韵味。

二、江南水乡名镇品读

(一)梦境水乡,烟雨西塘

西塘古镇地处江、浙、沪三市交界处,属于浙江嘉兴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以来就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在唐宋年间就建成大量村落,人们沿河营造房屋,依水聚居生活;南宋时期村落规模基本形成,并逐步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荣;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这里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清代中期徽商东进,将徽派建筑文化带到太湖流域,出现许多带有风火墙的建筑,并在民间营造活动中,将原来徽派建筑中平直的墙体改造成马头形,衍生出了“马头墙”。

西塘素以弄多、街多、廊多而闻名,古镇中最著名的风景线是一道长达千米、造型古朴的廊棚。西塘的廊棚多为沿湖河营建的砖木结构建筑,黛瓦盖顶、青石铺路,木构架结构配以休闲长凳,既可驻足观景又可遮风避雨。连续性的沿河式轴向布局在烟雨中依稀可见,使人心情愉悦。此外,西塘的河埠、高阶沿、观音兜也从不同层面上构成了西塘建筑形制与景观布局的诸多特点。

西塘是儒商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接点,其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人才辈出,无论是建筑形态还是水岸景观布局,无一不显现出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美丽乡村,生态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山区,东临浙江衢州市,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为文风鼎盛之所,今为皖、浙、赣三省交通要地。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婺源因“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婺源,隶属安徽歙州。宋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婺源基本上隶属于安徽徽州。虽然在1949年5月1日以后划归江西至今,但由于长期历史文化的积淀,这片地区无论是村庄的选址布局还是民间建筑形制,无论是生产生活习惯还是民俗民风,都带有明显的徽派风格特征。

婺源,山清水秀,素有“八分半山一分天,半分水陆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江南古镇。当年徽商营造的村落与壮美的自然景观相交融,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山水画卷,著名的古村落李坑就是婺源乡村的典型代表。婺源的村落布局讲求背山面水,李坑村落的选址就遵循了这一原则:四周群山环绕,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外两条山溪在村中汇合为一条小河,河流两岸粉墙黛瓦的古建筑鳞次栉比,布局有序,形态优美。河上建有石、木、砖各种桥梁数十座,形成了便捷的人流交通路径。另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的景致在其中。秀美的山光水色与古朴的民居建筑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风景画。李坑村的民居沿村中溪流为主轴线布局,溪流的自然走向与两岸的古建筑混成一体,形成了“沿溪而息、大吉大利”的水岸建筑景观。其古民居形制与其他徽派民居建筑一样,为抬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屋面灰色筒瓦、硬山顶、马头墙,整体色彩以黑白灰为主,体现出古朴淡雅的视觉美感。

(三)生态之源,水韵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黔县西北角。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由汪氏六十六世祖汪彦济历经二十年建成十三间楼,定名弘村。清乾隆二年(1737年)改名宏村。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汪氏七十六世祖汪思齐、胡重夫妇率族人挖水圳,引来西溪水,掘月沼,建村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汪氏后人历时三年,于村南掘成20247平方米的南湖,形成了集生活饮水、农田灌溉、防火浣汲、游览赏景于一体的古生态水系景观。

宏村古民居建筑布局堪称徽派民居的精品之作。古镇以月沼为村心,形态雅致的古建筑绕水环峙,建筑与水景构成了虚实得当、形影相随的视觉效果。月沼如明镜,镜中见景、古意盎然、景色别致。宏村的南湖横跨东西,环堤古树,水绕古宅,石桥小径,风荷月影,诗画意浓,可谓是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融合。

宏村的建筑与街市更能反映出徽州民居的极致特色,其中承志堂、南湖书院、三立堂亦是建筑中的精品。宏村的古建筑多为两层,偶尔也有三层楼。结构以明三间为主,最大创新设计在于其“廊步三间”的设置。宏村的古建筑尤为重视大门口门楼的营造,古人云:“宅之受气于门,犹人之受气于口也,宅之吉凶全在大门。”因此,“千斤门楼四两屋”的说法造就了宏村古建筑各色精美绝伦的建筑门楼。宏村的古巷纵横交错、曲折迷离,幽深狭长的石巷与两侧高耸的马头墙形成了空间尺度上的对比,显现出古巷森严的空间层次感。宏村古建筑中最具特色和神秘感的就是天井,大小天井,通风采光、日易月移、秋霜雨雪,皆得益于“天人合一”之灵气的天井。水枧接雨水,四水归明塘,暗沟排水、通风、采光、理水均达到精致绝美的水平。另外,宏村古建筑的三雕艺术更是中国古建筑艺术中的奇葩。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悠长的情结、朴实无华的民风,一并诠释出宏村的特定文化内涵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并使人叹为观止,赏心悦目。

江南古镇建筑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与其特定的地域性特征相适应的建筑形态,并烙上了深深的历史文化印记。无论是建筑总体布局还是建筑本体形态、细部装饰,无论是水岸景观的营造还是商业街巷的形成,无不体现出江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道法自然的传统哲学思想。

结语

江南古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水、桥、民居、街巷构成了江南水乡特色鲜明的水岸建筑文化景观,并以较为完整的纵向连续性,展现出各个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情形和经济体制、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从历史学、营造学、文化学、地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是极具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另外,对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解决好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让传统文化景观在现代社会得到积极的延续,这对人类整体文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2010年度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哈尔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0B043)

参考文献:

[1]阮仪三,李浈,林林.江南古镇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秦俭,龚美玲.婺源乡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汪森强.走进老房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4]白毅.风雅西塘[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5]徐洁.解读安亭新镇[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轩蕾)

安徽寿县隐贤史

这有一篇文章

正是花红绿瘦时。由县文化研究会安排,一早乘车从寿县古城出发,到淠河岸边的隐贤镇采风。都说江淮的春天最富有诗意,沿途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那大片大片蔚为壮观的油菜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与远的村庄、近的沟塘交相辉映,远看近观皆为美景,让人不得不惊叹造物主的神奇。花丛间,间或闪过摆弄蜂箱的放蜂人。同车的摄影家林苇君吵着要停车拍照,此行的组织者、文化学者苏公希圣不让。我们也知道正事要紧,不能"逮鱼摸虾误了庄稼的"。

隐贤镇是寿县四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地处寿县西南边陲,北接迎河镇,南邻六安马头镇,西与霍邱县彭塔乡的"西隐贤集"隔河相望。"东隐贤,西隐贤,隐贤集街心能跑船。"这首童谣生动地描述了隐贤镇的地理特点。隐贤镇是我的故乡,我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光,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感情。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这次文化研究会编撰寿县历史文化丛书,苏公点名要我负责隐贤镇的文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隐贤镇是"露水集",也就是说,到这里赶集得趁早,得"踏着露水"赶集,迟了集市就散了。这个习俗究竟缘于何时,没有人能说得清。但这种赶集的方式确实很科学。农耕时代,庄稼人惜时如金,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路。但小农经济的状态下,每家都要有买有卖。既要不耽误每天的农活,又要兼顾商品货物的买卖,"露水集"便应运而生。为了拍摄"露水集"的交易状况,我们今天也赶了个老早,八时许就抵达了目的地。下了车,站在街头熙攘的人流里,我力求自己以一个局外人的心态,欣赏起这古镇熟悉而又陌生的风景来。

这是一座活着的古镇,用眼下时髦的语言来说,是原生态的,没有经过过多的改造。从文化的角度看,它的形成完全是江淮农耕文化的结晶,它的发展是儒商思想的贡献,它的文化深深植根于千百年来淡泊的平民思想和习俗。对于乡间集市,作为一名从事农村工作的人,我见得多了。但摄影家林苇却睁大了双好奇的眼睛,端起照相机拍个不停。看他拍了"露水集"后仍然没有收手的迹象,我和苏公忍不住提醒:我们来的主要目的是寻幽探古,主要任务是拍摄文物遗址。林苇又拍了小磨麻油的制作流程后,与我们一起往老街走去。

我是土生土长的隐贤人,我当然知道,如想更亲近地感受隐贤人的生活以及隐贤人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就得拜访老街后面的这条大河。这条大河,名叫淠河,是隐贤人的母亲河。遥想当年,我们的祖先靠水而居,以水立城,隐贤因得淠河舟楫之便利,南承皖西货物,北达淮水东西,商业、手工业发达。到三国时,曹操为备赤壁之战,率领数十万大军由此经过,并派驻人马在此操练,囤积粮草,炼制兵器。后曹操中了吴国的诈降计,被吴蜀联军打败,在这里留下了数百座打造兵器的火炉,百姓便把这里称作了"百炉镇"。至唐时,著名才子董昭南中举后,到京城考进士,未中,乘舟沿淮顺淠溯源而上,来到百炉镇隐居攻读。在京期间,董昭南曾与文学家韩愈等名士互慕其名,诗词唱和,交往深厚,韩愈曾作《嗟哉董生行》、《送董昭南序》等诗文相送。隐居百炉镇后,董子行侠仗义,慈爱乡里,道德品行,有口皆碑。当地后人敬仰他,便把百炉镇更名为隐贤镇,沿用至今。

站在高高的淠河大堤上,眼前是一片广袤的淠河沙滩。沙滩中央,淠水蜿蜒,自南而北缓缓流淌,在阳光下泛出片片金光。这沙滩,被当地人称作"西沙公园"。每年的正月十六,当地人就是在这里举行"插灯"、"舞龙"等民俗表演,方圆几十里的人扶老携幼纷至沓来,万人空巷。

淠河沙滩紧接着堤下密密的防护林。防护林多是老柳树,柳枝披了下来,在清风中拂动着,三五游人穿行其中。有的游人不恋春光恋佛光,径直进了绿荫掩映的泰山古庵。当地谚称隐贤镇"低头看井,抬头看庙",指的就是这里从前水井和寺庙庵祠甚多,寺庙庵祠较有名的有地藏寺、火神庙、包公庙、太平寺、赵氏宗祠等三十六座,泰山古庵是其中的一座,始建于唐,里面供奉大小佛像三十余尊,几百年来香火旺盛从未间断。陪同苏公下堤进庵参观,见丘尼正带着信徒们唱经做课,不便打扰,于佛像前施了个礼,悄悄退了出来。

淠河大堤的背面,隐贤古镇便似一个睡在母亲臂弯里的婴儿,静静地依偎在堤脚下。那种淡泊宁静的美,在依稀飘荡的唱经声中,更加显得妩媚,显得和谐,别有韵味。我突然想起了个问题,便问苏公--你说,淠河与隐贤是什么关系?

苏公不假思索地回答,淠河孕育了隐贤,淠水是隐贤的魂呵。

真的,没有淠河,便没有隐贤。追寻起古镇的历史,几乎全部与这条淠河相关。由于淠河的分割,历史上隐贤曾"鸡鸣狗吠听三县"。就是在今天,淠河仍是寿县和霍邱的界河。同时,淠水长流又给这里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史料记载,明代这里已成为江淮一带的重点商埠,不少具有儒商雅称的徽商来到这里置业经营,更加带动了小镇工商业的蓬勃发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片带有徽派建筑风格的白墙黛瓦马头墙的老房子,就是明证。

从古镇老街的南头进去,可以看到街口有两块石墩,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曾经镶刻"二十四孝"图的隐贤牌坊遗址了。老街呈南北走向,苔痕斑斑,古韵浓郁,街心用青石条与青砖铺砌,青石条上印有深深的车辙,那是旧时独轮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两边的房屋是清一色的微派古建筑,前为商用门面,后为居家闺室,青砖墙,天井院,风火墙,铺板门,雕梁画栋,萦梁绕壁,木雕石刻,栩栩如生,虽经数百年风雨驳蚀,显得有些支离和朽败,然构架皇皇,仍能看出当年的雄姿。苏公自双脚踏进街巷后,两眼放光,兴致盎然,走东家,窜西家,一块砖,一片瓦,拣在手里就端详半天。林苇更是忙成个连轴转,顾不得与我们说话,端着相机"咔嚓、咔嚓"地按个不停。有意思的是,老街里很难看见年轻人的身影,进出屋门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这使得经历风雨浸染的街巷,呈现出一种古旧清淡的色调。忽然我的脑海里就想起了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我知道,在这样的街巷里,我难以遇见"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让我回忆,让我梦想,让我体味到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眼看到了中午,长不过两华里的老街,我们只走了一半路程。这时候天却阴了下来,可我们还有"董子读书台"没有拍呢!限于时间,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老街,去隐贤中学寻访董子读书台。

董子读书台地处隐贤中学校园的西北角,为当年董昭南归隐后攻读的地方。因年代久远,读书台现已不存。我们只好找到当地的朋友,带领我们来到遗址,拍了"董子读书台"的古碑。至此,此行拍摄文物遗址任务全面完成。林苇说,他共拍了三百多张照片。收获不小!

当我们重新坐进回城的车内时,雨开始滴滴答答地下了起来。车子发动,由慢到快,隐贤镇在我们的身后越老越远,但却与我的心越来越近。隐贤,你是我的故土家园,让我永久地魂牵梦萦!但愿这座老祖宗留下的古镇,不要化为历史的记忆......

透过迷蒙的雨雾,可以看见原野上的油菜花似乎开得更艳,构成一幅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摄影家林苇君却不再要求停车拍照,估计他还沉浸在隐贤古镇的韵味中吧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c8c711923d030678197027fa3c215cc791a0b193dbffe3a724e5986d8272156f0540bbef230703c0221b69bc38b1e8befc42b7f8e7660241bd65612a443e9941831847dd00ce6b86894ad863984dfa6c4a95e44cb23120c80e7ff2d1715ba7881602692d08e48644861b8fa4416e828043eef2657b737ee91397976f5&p=847bc54ad48402fc57ed95235044&user=baidu

文字太多了,但都是介绍隐贤镇的。看看吧,很详细。

关于老房子改造徽派建筑和水岸景观 江南古镇水岸建筑景观探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推荐

顺德依云水岸别墅装修,苏州依云水岸别墅二...

1、顺德依云水岸别墅装修 顺德依云水岸别墅装修设计 项目概况: 别墅面积: 500 平方米 业主需求: 现代简约风...

花语水岸装修,花语水岸二手房最新价格

1、花语水岸装修 花语水岸装修 专业服务,打造理想居所 作为一家领先的装修公司,花语水岸装修致力于为客户...

澄湖水岸别墅风格装修,澄湖水岸别墅风格装...

1、澄湖水岸别墅风格装修 澄湖水岸别墅风格装修 设计理念: 融合澄湖的自然美景与现代精致,打造出宁静、舒...

水岸新都别墅客厅装修,水岸新都别墅客厅装...

1、水岸新都别墅客厅装修 水岸新都别墅客厅装修方案 整体风格: 现代简约 色彩搭配: 浅灰、白色、原木色 空...

装修案例


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