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式装修网


北宋时期的老房子(描写古建筑沧桑的句子)

时间:2023-08-25 作者:琴嘉


描写古建筑沧桑的句子

1、这座老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脸上已经刻出一条条深深的皱纹。

2、我看见一所低矮破旧的老屋危危地立在陌旁,炊烟从老屋后袅袅升腾,宛如一条扯不断的舞动的白绫,缓缓攀上一棵高树的梢头,将它无声包裹。

3、这间屋子用栅架隔开,里面的小间外婆住着,也堆放着一些方便拿进拿出的货物。

4、江南的老屋,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我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光滑的铜环,欲要敲响沉睡的江南。

5、当我再次仔细端详它时,他显得更沧桑了,生锈的铁栅栏,似乎轻轻一碰就要剥落。白色的墙早已发黄发黑,站在这熟悉的角落,总能勾起过去的回忆。

6、老屋记载着我的童年,记载着我的梦幻。从我出生起,就生活在老屋中。老屋在我记忆的深处,这里充满着我从小到大的欢声笑语。

7、一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两旁,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中,饮一壶香茶,笑谈琴棋书画。

8、我家的老房子很是清冷,如今只有奶奶与爷爷住在里面。因为老房子在农村,人少地多,家的附近都是极其空旷的。

9、马路旁一座老房子很精致,用红砖和水泥砌成,屋顶是白色,上面刻着许多精美的纹样。

10、老校区的宿舍在一楼,面北所以潮湿而阴暗。现在经常做梦还是住在那里,一屋子的青春吵闹,或者慵懒沉默。留了一张大一的照片,灿烂的笑容,青涩单纯。

11、老房子那边的小房子里也有一个垃圾筒,那垃圾筒上面是红色的砖瓦,下面是白色的条砖,干干净净,路过的人不仔细看还真不知道是一个垃圾筒呢。

12、老屋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温暖,太多太多的伤感。现在,即使我们的离开,它也不会感觉到寂寞。因为我们把眼泪渗进了土壤,让它去品尝。我们把笑脸掺进了土壤,让它去回味。

13、还记得院子里的那个大草垛字,麦秸秆,四四方方的、好大一座。

14、虽然是白天,但这栋老房子里的光线暗的惊人,在手电筒的照耀下,走廊墙壁上的花纹才一一现了原形。

15、古街的老房子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只是裂痕已爬上了雕花的门窗,雕花的门窗已不再鲜亮,鲜亮的明堂已织上了蛛网。若在春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透过雕花的门窗,映在明堂的地上,还可窥见老人安详的脸庞,漫步街上,亦可闻到扑鼻的酱香。

16、五间大瓦房,院子的西边有一个小间的厨房,院子的东边是爷爷最好的伙伴住的地方——骡子住的地方,院子的南边是邻居的房子,和一截不高的土墙。

17、老房子集中反映了古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它伴随明清时期徽商演绎出“无徽不成镇”的传奇,成为我国建筑史上有名的一大流派。

18、在汉口,中山大道一元路附近,我曾一度以为看到了几年前的上海外滩建筑群。老建筑多为民国时期建造,砖木结构,富有欧美、日式建筑色彩,极为坚固。

19、还是老房子的时候,房子经常漏雨,一下暴雨,水就滴滴答答地淌下来,而家里那时候便遭了灾,搬床的搬床,拿脸盆的拿脸盆,忙得不亦乐乎。

20、从远处看,老房子在树荫的遮挡下忽隐忽现,在阳光的照映下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正是秋末,墙边积着许多大白菜,白菜旁是一丛丛茂盛的灌木,灌木下闲逛着一群野猫。

21、记忆的扉页是那般透明,我更惊讶的是老屋很美,有一种深沉的古韵之美,一种燃着岁月酿成的陈酒般淳淳的香之美,老屋包容着一个世纪的创伤,延续着一个民族不变的精神。

22、老房子屋前和西边是小菜园,没有小城镇的喧哗和污浊,又得到河水辛勤的灌溉和滋养,因此这片菜园得天独厚,长势颇好。

23、我们搬出了那套装修不错的租住房,又租了一套砖混结构的老房子。老房子的下水管有问题,我们住二楼,一楼的住户都家家外接了排水管,二楼接不了,于是,每次下水道堵塞就从二楼开始。

24、老房子在这里是特指徽州一带的皖南古民居,它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以黛瓦、粉墙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25、走进古巷,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不足两米宽,夹在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屋中间,因为转角望不到尽头,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

26、以前的老房子又脏又乱,是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但是房间格局极小,一家人只有一间屋子,吃饭睡觉都在这里,而且那时候没有电,只有油灯,即使白天夜漆黑一片。

27、石板路旁是密密麻麻的老房子。以前这里是很大的集市,后来集市拆迁了,便很少有人走动了。石板路上长满了青苔的,下过雨留下的积水一滴一滴从屋檐上滴下来,走上去很滑,沾得鞋子上全是污泥。于是,便再次加快速度,想摆脱这条巷子的束缚。

28、在济南,我在公交车上看见一片古老的砖墙,上面盖有刻着花纹的墙头砖和枯萎的爬藤植物。

29、绕过生锈的铁栅栏,在尽头,便是大大的后院,空荡荡的,墙角的飞檐仿佛将在下一秒腐烂,唯有一些杂草野花还开放着。爬藤的植物显得特别青翠,攀着墙,努力地伸展着,枝藤与清冷缠绕着,遍布整个墙,用自己的躯体,固执地守护着这个院子。

30、我家的老房子,地全部是砖头铺成的,但是在正对着屋檐的下方的砖上你会看到每块砖上都有着深度各不相同的水洞。

青岛一栋老房子

要加分呀

(一)青岛栈桥

“飞阁回澜”,素被誉为青岛十景之冠,与此景相配的还有一句叫“长虹远引”。其实,两者描绘的为同一旅游景观——前海栈桥,青岛的象征。

青岛栈桥位于青岛市南区中山路南端,与中山路成一条直线。“长桥金阁托水而起,近望远眺别致非凡”。它是青岛滨海旅游最优美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青岛的象征,有人来到这里观赏海天风景后曾赋诗曰道:“烟水苍茫景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倚栏杆水拍堤。”

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当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山东巡抚张曜到胶州湾视察,确认在此地有设防的必要,于同年七月调山东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兵四营移住胶澳,建总兵衙门于青岛村旁(现今青岛人民会堂处)。从此开始,青岛成为设防的重地。章高元于1893年调用旅顺船厂的钢材,在前海建造起一座栈桥。它原是铁架木桥,长约200米,宽10米。供装卸船舶物资用,也是青岛最早的码头。

十九世纪末,德国侵占青岛后,因其军事上的需要,在桥的南端又接上一段,铺上轻便铁轨,使栈桥由过去的200米延长到350多米。1931年,青岛大港码头建成,栈桥结束了作为码头的历史。1931年9月,市政当局重建栈桥,桥身延长至440米,桥宽8米,桥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浇灌,水泥铺面。为了使重修过的栈桥起到美观耐用的风格,深入海中部分钢架更新桥面西侧华灯林立,为了防止有人掉入海中在桥面两侧安装了铁栏和铁链防护,南端筑有半圆形防波堤,堤上添筑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双层八角亭一座,取名“回澜阁”。阁顶为金黄琉璃瓦覆盖,阁内为二层环形厅堂。

1984年、1998年,在保持栈桥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青岛市政府对栈桥进行了两次全面整修。如今,整修后由花岗岩砌造的桥体更加坚固美观,桥面宽敞,12对桥灯亭亭而立,整个桥体焕然一新。整修后,栈桥公园堤岸景色也是美丽异常,郁郁青松、如茵绿草、芳溢花圃,无不与栈桥相映生辉。

新修建的栈桥,在靠近海堤岸部分将过去的斜桩木面改成了石砌水泥面。为了防止石砌防波堤因长期在海浪的冲击下发生损坏,重新修建的石砌引面,中间一改过去添加石料的支撑石墙作法,改用抽沙添空的办法。据推测这样的添空法不仅能使桥空槽中受力均衡,也可使桥墩受到地壳运动的变化而使沙子流向受力重的地方增加桥面的受力程度。

回澜阁内有螺旋形阶梯,登阁眺望,碧海蓝天,诸岛嶙峋,市里花楼,尽收眼底。站在高处眺望栈桥,桥身似长虹引海,在阳光的照耀下,浮光跃金,回澜阁如绰约仙子,披波荡漾。大海深处波光粼粼,琴岛青青。作为滨海旅游胜地,春夏里游人如织,秋冬季节观者不断。

栈桥几经维修,如今栈桥北沿岸已成为栈桥公园。这里花木扶疏。青松碧草,画廊石椅,供游人憩息观赏海景的地方。并为青岛市民评为“青岛市十大滨海旅游风景的第一景。”

(二)琴屿飘灯

站立栈桥回澜阁朝南望去,映入眼帘中的是一座小巧秀美的小岛,屿顶高擎一座白玉色的灯塔,岛上山岩耸秀,林木常青,景观迥异,它与栈桥遥遥相对,此岛就是青岛浅海旅游十大景观之一,小青岛。小青岛原是一小独立的小岛,距海岸721米,海拔17.2米。面积0.12平方公里(1.2公顷)。小青岛原名为青岛,又因其山如琴,水如弦,风吹波音铮铮如琴声,又被称作“琴岛”。又因它的名称与对面青岛市区的名称重逢,所以在它“青岛”二字前在加入了一个“小”字,成为现在的名称“小青岛”。

1898年,德国侵占胶澳后,于1904年在此岛上建起八角形灯塔。以此来指引海上往来的船舶。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小青岛又沦为日本侵略者的军港码头,1949年青岛解放后,此岛又成为人民海军的一支军港。并对灯塔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现在的灯塔高15.5米,塔身呈白色,是国内外船舶进出胶州湾的重要标志。1987年,岛上军舰迁出,1988年小青岛正式对外全面开放,成为青岛市滨海旅游风景第二景。

日间,小青岛阳光明媚,碧水绕四周,斑驳秀丽的山岩,葱翠萌萌的树木,捧出一座白色的灯塔。观之赏心悦目。入夜,灯连水,水映灯,妙如画卷。特别是当晨雾升起,烟云虚无缥缈,此时的小青岛沉浸在气雾的包围之中,在微风的吹拂下时隐时现,恍如置身于蓬莱仙阁之中。

岛上海韵厅,神怡舫,琴岛仙女雕塑,登海观飘台等等,为游客眺望海景,踏蹬观浪,漫步听琴,和曲径通幽提供了优美的环境。

(三)天后宫

天后宫,俗称中国太庙,青岛市原有三处,一处在沙子口,一处在沧口,一处在现在的太平路上。前二个现已不存在了。天后宫内供奉的女神是“妈祖女神”。天后宫是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是一处集天后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著名人文景观,也是青岛前海风景线上的一处极具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历500多年风雨淘洗而幸存至今,弥足珍贵,堪称青岛口历史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现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

天后亦称妈祖,据传原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3月23日,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屿。据说林默自幼聪慧贤良,乐于助人,有预知气象变化、驱邪治病和泅水渡海的本领,常在惊涛骇浪中救助遇难船舶,极受远近人们的敬重和爱戴,被尊为“龙女”、“神姑”。她为专一行善,矢志不嫁,28岁重阳节那天登湄洲峰顶再未返回,人们传说她“羽化”成仙,就在此地立祠祭祀,称“通灵神女”。北宋时期湄洲湾一带海上贸易十分兴旺,航海者终年浮家泛海,随时可遇海难。传说当时有一名叫三宝的出国贸易商人,在启航前曾到神女祠拜祷许愿,三年海上往来,化险为夷,且获巨利而归,于是捐重金重修庙宇。据记载,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给事中路允迪奉命出使高丽(今朝鲜),途遇飓风,船只将覆,舟人急忙祈天求庇,空中忽现祥光,一朱衣女神飞舞桅端,瞬间风平浪静,转危为安。路允迪惊讶万分,询问部下是何神灵相救?船上一位福建莆田藉保义郎李振告知是湄洲神女搭救。路允迪深信不疑,还朝奏报朝廷,宋徽宗即下诏赐湄洲神女祠以“顺济”庙号。后经莆田藉丞相陈俊卿及地方土绅大力提倡,航海者广加传扬,又经历代朝廷褒嘉,自宋至清几百年间,先后36次叠奖褒封,封号由2字累加至64字,爵位由“夫人”而“妃”,而“天妃”,而“天后”,而“天上圣母”,直至无以复加。朝廷的累累封赐,民众的代代敬仰,最终树立了天后作为海神至高无上的地位,使这一信仰逐渐超越福建传播全国,并随华人漂洋过海而走向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成为颇具世界影响的“海上女神”。

青岛的天后信仰,是由于青岛口与闽粤苏鲁海上贸易日益发展,从福建传播而来的。天后宫初建时称“天妃宫”,由胡家庄“胡善士”捐施土地,建成正殿三间和东西配殿——龙王殿、督财府。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宫内主持宿义明募集捐款进行初次维修,并扩建后院两厢,使天后宫后进院落初具规模。至今保留着的天后殿外廊和牌楼门所用的四根八棱石柱,尤能代表明代建筑风格。院内两棵银杏树亦为明代所植。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后地方长官春秋致祭天后,对青岛天后宫再次进行维修,并在前院中部增建戏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山东建立东海关,同治四年青岛建立分关,六月开始又一次重修天后宫,并重建戏楼。现存同治四年《募建戏楼碑记》记述了当时重建戏楼的情景:“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天后殿前旧有戏楼遗址,而栋宇全无,不堪适观……”。天后宫楼重建后,成了青岛口群众的一处文娱场所。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再次重修,现保存有修庙碑记:“盖闻天后以孝成神,以慈爱民,仁护海国,泽洽波臣,而旅客商人云集于此者,尤赖其鸿波不扬,惊涛顿息,故无不念以酬圣德焉。墨邑青岛口旧有天后行宫以妥神灵,不过粗具规模,未足以壮观耳……宏舸连舳,巨舰接舻,乃增其旧制,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阶级,节税耀新,金碧腾辉,可谓威镇四海……。今将众商捐资,诸船施助并督理之人勒于石,以垂永远。”从碑记来看,捐款者皆为富商和船主,可以看出这时青岛口已是“旅客商人云集于此”,较为繁荣的海港了。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天后宫又曾重修,又购置香火地二十亩,规模越来越大,今太平路小学一带均属庙产范围。

1897年,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将天后宫一带划为欧人区。周围村庄尽被拆除。当要拆毁天后宫时,激起青岛商民无比义愤,群起反抗。德国提督慑于中国人民的威力,于是决定将天后宫从欧人区迁往中国人居住的鲍岛区,并在馆陶路一带拨给地皮准备搬迁。可是未及迁徙,德日易帜,日本占领青岛后,再未提及天后宫迁徙一事。1939年,青岛商民集资对天后宫再次进行扩建,将戏楼钟鼓楼由前院中部向前延伸迁至现址,并在西院增建了殡仪馆。至此,天后宫经过七次重修已形成相当规模,共有殿宇十六栋,建筑面积一千二百多平方米,成为青岛市区唯一一处保持了明清风格的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新中国建立后,青岛天后宫交文博单位管理使用,多次在其中筹办文物展览。1982年,青岛市政府公布,将天后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青岛市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一号议案,决定《尽快修复并合理利用天后宫》。修复工作自1997年2月26日动工,主体工程当年年底竣工。天后宫共有庙宇16栋,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仍保持清代雍正时的建筑面貌。现在天后宫的宫门,是一座两层楼的建筑。进入宫内,左右两边为厢房,由通道向前,迎面便是正殿。院内有同治十三年立的修高碑一块,还有银杏两株,枝叶扶疏,春夏之际,绿荫满院,清静宜人。

(四)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原名是海滨公园,位于青岛市区小鱼山南端,是一个因倾斜海岸为基础建立起的一处滨海旅游公园。

1929年,我国著名园艺家葛敬应来此处,当他站在高处环视四周,被这里的天然环境所吸引,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开辟建立了一片绿草成萌,松涛翠柏的公园。鲁迅公园自西向东延伸约2公里,占地约4公顷,1950年又经大面积的修建种植,成为一处兼有园林美和自然美的风景区。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将它改名为“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因势而建,山路起伏连绵,坡间苍松翠柏。大玻璃瓦顶的公园石牌坊,气势非凡,前面刻有“鲁迅公园”四个金色大字,是集鲁迅的手迹,背面刻有“蓬壶胜览”四个金色大字,为当代碑帖鉴赏家郑世芬1932年手书。穿过石牌坊,绕花向前,站在石台阶上举目四望,大海滔滔,一望无际,真有些观海则水流天际,穿林则木香扑鼻的感觉。沿著石阶而下,但见周围礁石环岸,逶迤多姿。漫步在青石小道上,道路起伏不定,时而缘级登高,时而低回临海,大有“山穷路尽疑断崖,临岸回折又一景”的情趣。路畔石制桌椅,六角凉亭,四檐亭榭,行累时可坐下来静息片刻,站立起可观沧海一片。这里是观潮,听涛,赏月,踏雪的最佳之处。难怪有人在游览此地后,风趣地写道“沧海浩然东来,水面嶙石,石上亭榭。石水相连,亭榭相对,天与安排。”

“鲁迅公园”以它自然环境天然美与人工造型融为一体。虽地势逼人,却无局促之感,是游客来青必到之处。沿著公园石路曲折而前,就可以来到被人们称誉“陆上龙宫”的青岛海产博物馆,作为青岛滨海旅游的十大景点之一,这里也是游览的最佳去处。

(五)青岛海产博物馆

“青岛海产博物馆”坐落在景色秀丽的“鲁迅公园”中。两座典雅的古堡宫殿式民族建筑风格各异的,在碧海蓝天之下格外地引人注目。它们并排建在峭陡的礁岩之上,给人一种古朴庄重,雄伟壮观的感觉。青岛海产博物馆,原名青岛水族馆。

据史料记载,1930年秋,中国科学社的蔡元培、李石曾、杨杏佛等人来青开会,鉴于青岛景致优美,海产丰富,便倡议在这里建立海洋研究所,此倡议得到与会的各位名流学者的赞同,遂成立筹委会,各方集资。由观象台代办办理。1931年1月开始动工,开工基石上镌有“中国海洋研究所水族馆”一行字,正门有“青岛水族馆”金字匾额。整个建筑于1932年元月竣工。

作为当时亚洲最早也是最大的水族馆,经过多年风雨洗礼,如今的“青岛海产博物馆”由水族馆,海豚表演馆,淡水鱼馆,标本陈列馆和珍稀水生物馆组成。整个建筑呈四方形,每边均为花风石墙垣,墙顶雉碟衔接,上有城楼,酷似我国古城城堡。建筑内部分两层楼,楼上建有玻璃展池22个,楼下大厅里40个玻璃展池沿墙而建。

“青岛海产博物馆”分水族馆和标本陈列馆两部分。古堡式建筑为水族馆。内墙壁和鱼池内均用绿色大理石镶嵌。鱼类,贝类,虾蟹,海兽等六、七十种活水动物各自游艺在自己的展示柜中。在水族馆中又分为海水族馆和淡水族馆两种。在这里,游客们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鱼类在水中穿游不息,仿佛自身置于海底世界,置身于大海龙宫。在这里既有凶猛的皱唇鲨,也有婀娜多姿的珊瑚礁鱼。还有那娆娇的带鱼、海鳗,灵活的大虾、乌贼、滑稽的海马,美丽的海葵和华贵的鲳、鲷、会飞的燕鳐,以及老头鱼,海兔等等。在这里还向人们展示了无头无尾的鱼的祖先“文昌鱼”,来自亚马逊古老珍稀鱼类——金龙鱼,七彩神仙鱼,以及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珍贵品种中华鲟,扬子鳄等一些名贵观赏鱼。

标本馆中,陈列着我国沿海各地的海产标本。共分海洋植物标本和海洋动物标本,从微生物到海兽,共有上千件。水族馆标本除陈列馆,建于1936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占领青岛后将其改为山东产业馆,并盖起约600平方米的平房,名为展室,实为收集我经济情报之所。日本投降后,又将其改为青岛市博物馆山东产业馆。1955年海产博物馆成立后,改为标本陈列馆。

标本陈列馆,展示的“贝类”,从仅有一粒米大小的“米螺”到75公斤重的“砗磲”。还有色彩鲜艳,优美多姿的各种珊瑚,五光十色的贝类及高等海洋哺乳动物。揭示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由低等向高等的进化,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在这里,展示的海洋经济鱼类共300多种,有黄鱼、带鱼、比目鱼、鱿鱼、大马哈鱼、金枪鱼等等。大型的海产动物有长达7、8米的大鲨鱼,9米多长的鲸鱼、3米多长的虎鲸,海豹、海豚、海狗、海狮等海兽体态各异。

在珍稀水生动物馆中,还展示了我国一、二级保护的水生动物和传统名贵种类,其中儒艮、南极象形海豹,中国的白海豚、金枪鱼、旗鱼、箭鱼等和巨大的抹香鲸骨骼系统标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海产博物馆的第五展室中,大型抹香鲸标本最具特色,此鲸长14米,胸围5米,体重注22吨,在它的头部有与大乌贼博斗时留下的伤痕。

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保护海洋,开发海洋,建设海洋已成为当今人们早已熟悉的口号。并逐渐变成行动。而青岛海产博物馆又以绚丽的色彩,欢乐的节奏,激励着人们去热爱海洋,去关心海洋。因为热爱、关心海洋就是热爱关心我们的家园。

(六)小鱼山公园

“小鱼山公园”位于市区汇泉湾畔,作为青岛市的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是滨海旅游的一大风景地。它海拔60.7米,面积2.5公顷,绿地率84%,此山原无正名,只是因靠鱼山路太近,后人为它取名因“小鱼山”。

明代青岛村建立后,这里曾是青岛村民的山场。清末,章高元领兵四营在青岛设防,这里又成了“广武中营”兵士们的练兵场地。德帝国侵占青岛后,又在此建立起了炮台一座。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又将小鱼山一带的路名从德国的名称改为“有明町”。1922年,我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将日文地名一律撤销,改为以我国各省市和山东省市及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有明町”东南段改为鱼山路,以山东省东阿县的鱼山命名。东阿县的鱼山是当地一座名山,三国时因曹操之子曹植登此山而闻名。鉴于这座无名小山靠近鱼山路,因而被人称为“鱼山。”

有一位诗人在游览小鱼山后,鉴赏它优美的环境和登高远眺海天一色的特色,风趣地写下了一首诗:“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眺望十里长,清风淡云何处觅,并作江南一山乡”。此诗既写出了小鱼山的特点,也描染出了风景如画的地貌。小鱼山,山虽不高却能远眺,登山俯视栈桥、小青岛、鲁迅公园、海水浴场、八大关等美景尽收眼底,山虽不大却平地拔起而颇显突出,为游人视线所瞩,为青岛的滨海旅游增设亮化景色。

1934年,青岛湛山寺在鱼山北侧修建了“湛山精舍”,建有古式高阁及配房十余楹,楼为二层建筑,供青岛佛学会讲经及外地居士信徒客居之用。楼东有石坊一座,前书“湛山精舍”,为叶恭绰手书,后书“回头是岸”,是吴郁生所题,另外还有当年青岛市长沈鸿烈的题词。后为倓虚法师和其它名僧讲学之处,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中的“鱼山梵呗”即此,注为:“鱼山巅筑有湛山精舍,寺僧朝夕课诵,暮鼓晨钟,发人深省”。从此开始,鱼山不但以佛事场所而闻名,而且还成为一处绝好的登山眺望点。解放后,因湛山精舍建筑与青岛周围的建筑风格极不协调,1959年将其全部拆除。

为了适应青岛市对外开放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投资140万元,经过一年的改造施工在山上修建了800多平方米的阁、亭、廊式传统建筑,成为青岛市一座具有古典民族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1985年2月份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青岛滨海旅游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

小鱼山公园的主要建筑“览潮阁”叠立山巅,三层八角,高18米,每层均有环阁护栏平台,供游人凭栏极目。天日放晴起,当您登高眺望时,就会感到“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当您在夜晚倚栏深宁时,就会有一种“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的心情。阁西是一座飞檐式六角“碧波亭”建筑,阁东为四角“拥翠亭”,均依山势而筑,高低错落有致,可览太平山一线的翠绿。在这里还建有一处“小鱼山茶厅”供游人们饮茶歇脚。阁亭3处匾额皆出自我国著名艺术大师吴作人之手。在山东侧的曲廊中,正面镌直径2米白色雪花石浮雕山标——鱼;北廊处绘有色彩斑斓的《八仙过海》长达9米的瓷板釉画;东廊中装饰有《聊斋志异》故事中的“面皮”、“崂山道士”、“促织”、“席方平”情节和大型瓷板柚彩壁面《蒲松龄宇宙》。

在小鱼山公园的建筑中,设计者根据环境特点,围绕大海从“鱼”的图案中狠下功夫,在门楣、围墙、透窗、栏杆、瓦当、额方等等,都体现了“鱼”的风格,这在仿古建筑上不能不说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小鱼山不仅风景秀丽,就是在青岛的文学历史上也颇有名气,例如,像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闻一多,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老舍,中国新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洪深、吴伯萧等,许多文坛著名的人物来到此地,面对大海,面对社会,畅谈心中的理想,高举民族文艺大旗,团结民众,战斗在民族文艺复兴斗争的前沿。

蓝天,碧海,青山,绿树,红瓦,黄墙。站在小鱼山公园四周环顾,青岛独特的风貌展现在游客面前。难怪有人曾提笔赋诗:“日照鱼山生辉烟,遥看沧海点点船,红底绿树嵌碧海,疑是苍天巧安排。”

(七)青岛第一海水浴场

青岛海滩的沙细、坡缓、浪小、水稳,为青岛造就出十二处美丽的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的第一海水浴场是青岛众多海滨浴场中的佼佼者。又称汇泉海水浴场。它曾是亚洲最大的天然地海水浴场。百年以前,这里还是当地渔民泊舟晒网之处。德占青岛后,开辟成海水浴场。在第一海水浴场半圆形的海滩上,有东西长约五百八十米、宽达四十多米的细沙滩,并向海内延伸到极远处。从沙滩到防鲨网有约三百八十米宽的水面,可容纳几十万人同时游泳。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沙质细软,岸坡缓平,天然的汇泉角挡住了风浪,浴场内沙净水清,不仅居青岛各浴场之冠,即使在我国沿海各地海滨浴场中,也首屈一指。恰如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所言:“恐怕在东亚,没有一处海水浴场能赶得上青岛”。

站在高观看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地势成为月牙形,这是同它特有的海岸结构分不开的。在青岛地质上曾发生近两次地壳断裂,喷出大量岩浆,冷却后便形成条条山脉,伸向大海的山脉形成一个小岬角。海岸经过亿万年的激浪冲刷,溶解和风雨剥蚀,渐次由岩石变砾石,砾石变细沙,形成今天青岛海岸沙滩与岬角相同排列的特殊结构。由于海浪的侵蚀和堆积的作用,沿岸基岩不断被剥蚀成细小的砂砾,并在海湾的浅滩上沉积起来,形成了坡度七度,东西长约六百米,宽四十多米的细沙滩,并向海内延伸到极远处,由于汇泉岬角的阻隔使进入湾内的涌浪渐次衰减,因而形成了浪高仅为一米左右的平静浪面,十分适合开展海上娱乐活动。

100多年前,宽阔平展的海滩是会前村里民泊舟,晒网之地。“日上帆樯,月挂桅梢”,全是一片鱼乡风光。十九世纪末(1903年),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为招徕西方游客,相继将平缓的海滩辟为海水浴场,建有更衣室、舞厅、酒吧间和露天音乐台。浴场附近,先后建起了东海、白马、百乐门等酒店,专供洋人憩息、消遣、娱乐之地。正是:“天趣盎然疑碧绿,沦为异国逍遥津”。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前夕,在此修筑工事以示顽抗。1949年,浴场又遭台风洗劫,建筑物几尽损毁。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带领下,全市各界群众对第一海水浴场作了重建。在半环形的沙滩上建立起新的更衣室。为了适应青岛滨海旅游业发展需要,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投资对海水浴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建筑面积由原来的7千多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2万多平方米,沙滩面积由原来的1.18公顷扩大到2.4公顷。重建后的浴场,52幢更衣室分别由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塔顶形、连环形、圆形、矩形、S形和Y形等。分为木制、钢筋混凝土和砖木三种建筑结构。屋平面有平顶、斜面、挂版、红瓦屋面、拼挂斜屋面、木鱼鳞板屋面、彩色瓷瓦屋面等等,在彩色方面,有橙色、黄色、白色、绿色、蓝色、银灰色和咖啡色等多种。海水浴场主门,左侧是方格式花廊,形似飞翔的海鸥,又似展臂跳水的运动员;右侧是一幅长20米,宽4米的巨大釉彩壁画,题名“奔向大海”。大门正对海滩上,一座直径14米的大喷泉,设有48个喷头,水帘之中三条海豚雕塑跃水而出,顶起一颗不锈钢珠。

随着我国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作为中国北京奥运会惟一的一个协作比赛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又将迎来新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到那时,它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来国内外游客投入到波光粼粼的大海的怀抱,欢声笑语,驰骋嬉戏,真是其乐无穷。

(八)青岛市海军博物馆

青岛市海军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处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面貌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莱阳路8号,此处西邻青岛湾,临海处原是海军驻青部队小型船舰的停泊之处,陆地为海军部队驻地。1989年在此筹建海军博物馆。海军各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该馆文物处还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征集,经过两年的紧张筹建,终于在1991年正式开展,现每年接待游客达几十万人之多。博物馆现包括军服礼品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展出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其中陆上展区面积11560平方米,陈列小型舰艇、飞机、导弹、雷达、火炮、水下兵器、特种战军等实物121件;海上展舰区陈列有5艘驱逐舰、护卫舰和常规潜艇。另外,在中国海军史展室和“礼品展室”中陈列上千种军服、礼品实物及数百幅图片资料。馆藏的数千件珍贵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

(九)八大关风景区

八大关风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是一处将精湛的世界建筑艺术与独具匠心的庭院绿化完美结合的休闲胜境。

这里南濒大海,太平角、汇泉角拱卫左右,湛山、太平山环列。因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初开发时,只有八条以我国著名关隘命名的大道而得名。解放后,虽然八大关的道路增加至十条,但称谓却依然故往。十个关名分别是:山海关、正阳关、嘉峪关、武胜关、紫荆关、宁武关、居庸关、韶关、函谷关和临淮关。

与人们心目中对风景区概念截然不同的是,八大关的魅力首先来自建筑。“八大关”共有338处721栋历史建筑,总计33万平方米。当德式、俄式、英式、美式、法式、意大利式、瑞士式、希腊式、西班牙式、奥地利式、日式等风格迥异或古朴典雅或清丽活泼的幢幢别墅展示于眼前时,您会觉得“万国建筑博览会”的雅号八大关是当之无愧的。据称,200余座聚造于此的房屋表达的是世界上24个国家的建筑语言。

当然,八大关还是一个浓荫与鲜花簇就的世界,可谓十步一林,百步一园,奇花异草尽赏。“临淮关”上的游园,绿荫覆地,花香四溢;500米“宁武关”两侧,海棠与枫树共舞;“正阳关”紫薇挥出绯红的长练;碧桃盛开的是“韶关”、银杏婆娑的是“居庸关”、龙柏掩映下的是“临淮关”……难怪有人会说,在八大关,聪明的人是看花辨路呢。

(十)湛山寺

湛山寺是一处“薄雾袅袅绕山半,诵经朗朗伴木鱼”的佛家胜境。这就是中国佛教天台宗最年轻的佛刹。始建于本世纪30年代,历时十余载。创建动议始于1931年。当时的国民党青岛市政府拨出湛山南麓150亩地为建寺之用,社会各界也资助大量资金,1932年著名高僧倓虚法师应邀前来主持建寺工作,湛山寺第一期工程遂于1932年4月正式开工。1944年建成天王殿和山门。湛山寺方具相当规模,寺院建筑恢宏壮丽,香火日盛。

湛山寺建?/ca>

参考资料:http://www.online-qdtvu.con/yth/kecheng/content/4-4.htm

古人买得起房子吗古代买房也不容易啊

现在的人们,很多都会为了房子而奔波,有的穷尽一生可能也未必买得起一套房子,过高的房价让很多人都觉得负担不起,但是又不能没有房子。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有人羡慕起古人来了,他们认为古人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古代的房子在他们眼中似乎都不值钱。但事情的真相当真是这样吗?现代人买不起房子,难道古人就真的能买得起房子了吗?

大约从21世纪以后,“买房”就成为了令人爱恨交织的复杂难题。结婚要买房,家里人多要买房,孩子大了,也要买房。然而纵观古史,其实古代人也为买房问题深深困扰,就拿大文豪苏轼来说,曾经就为了买房“倾其所有”。

宋代史料《梁溪漫志》中便有记载:邵为坡买一宅,为缗(mín)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大概就是说,苏东坡在江苏阳羡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绍民瞻,此人对苏东坡很是仰慕,两人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后来邵民瞻偶然得知苏东坡居无定所,便主动出资“五百缗”,为苏东坡买了一套房。

苏东坡得知后,很是震惊,但觉得这个人情太大,于是“倾囊仅能偿之”,大意为,花光了积蓄把买房的钱还给了邵民瞻。

从《梁溪漫志》中记载的“为缗五百”,便可看出该座房产的大抵价格:北宋经济最繁荣时,“一缗”即为“一串”钱。而“一串”便是“一千文”。邵民瞻总共花了“五百缗”,换算成宋代时的利率,一缗=一千文=一两白银,五百缗便是足足五百两白银。

可见仅这一座院子,就花去了邵民瞻整整“五百两”银子。当时的五百两,几乎约等于现今的数百万了。由此可见宋朝经济虽发达,但房价仍是普通人难以承受。而到了宋徽宗时期,一座像样的房子,甚至更贵。

《宋史·食货志》有载:天下之费,莫大于土木之功。其次如人臣赐第,一第无虑数十万缗,稍增雄丽,非百万不可。这句话的背景为,淮南转运使张根,听说宋徽宗封赏给大臣一座汴京房产后,如此感叹:一座好点的房子,在汴京城至少“五十万贯铜钱”起步,再稍微装修的豪华些,就得“上百万贯铜钱”了。

由此可见,像北宋时期汴京这种大城市,也是寸土寸金,清廉的官员即使穷极一生,若不像那位大臣能得赏赐,要想单凭自己的俸禄买一座像样的房子,也得要倾家荡产才能买得起。

这还是朝中大臣,普通老百姓买房之艰难,可想而知。然而还没完,张第感叹完房产之贵后,接着又说:《宋史·卷三五六·张根传》: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这句话的意思更为惊人,张根的意思很简单,他所管辖的地域省份有二十州,一年上缴的税收不过才三十万贯,竟然一个省的税收,都不够在汴京买一座房子的费用!

附上原文,大家感受一下张根对于房产之贵的惊讶:《宋史·卷三五六·张根传》:(张根)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其实张根是劝诫宋徽宗,不要如此大手笔的赏赐大臣,要在封赏这种事情上有所节制。但同时也能从他的话语中,感到对于房产之贵的深深无奈。

再说回一条经济学的客观规律:自古到今,凡是存在市场经济的客观因素,商品价格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自主变动。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套用在房产上,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如房产此类商品,会随着所在地的客观经济环境,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或下跌。

就拿北宋时期的汴京房产来举例,咸平年间,前宰相薛居正的后人薛安尚,打算把自家的祖宅卖掉,之后寻觅买家,唯有当朝宰相向敏中能买得起,便出资“五百万”,即5000贯铜钱,购入了这座宅邸。而薛安上的祖母听说以后,当场竟大发雷霆,骂薛安上将房子“贱贸”!

贱贸即是“贱卖”的意思,大家且看,这一套房子整整五百万,竟然都算得是“贱卖”,由此可见东京城一座豪华房产之天价,而且宰相至少算是中产阶级,一年收入不菲,我个人相信,对于向敏中来说,花掉五百万贯铜钱买一座房子,并不算是大手笔,但大家不要忘了,他买的这座房子不是“新房”,而是前宰相薛居正的老宅,几十年风吹雨打下来,就算保养的再好,但也肯定比不了新房,由此足以看出东京城的房产之天价。

再结合我所说的经济规律来看,这座宅子是在东京城的市中区,房价自然是高,而当时位列“三苏”之一的苏辙,即苏轼的弟弟,就曾在当时的广州偏远地区,买了十间破旧的老房子,总共花费才“50贯”。

由此可见,宋朝时和我们现在一样,房价也分地段,也看新老程度,同时也看市场经济的好坏,各地之间的房价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但总体而言,古人买房子的负担,并不比现代人轻松,即使是闻名天下的苏东坡大诗人,仍然要“倾其所有”,才能买一座房子,普通百姓要想买一套房,就更不用说了。

而且北宋时许多老百姓,其实都选择租房住,比如《水浒传》里就提到过: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此日,正在县前做买卖。——《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

大家注意这段话中的“赁房”二字,由此可见,像武大郎这种一般的小贩,要想有个住的地方,都得通过租赁去租房住。至于再穷困一些的百姓,除了祖上留有基业,否则要想实现买房的梦想,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大家也不要以为祖上留有房产,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北宋,对于房产征税尤重,而很多祖上留有房子的人,就算啥都不干,只要房子里有人,就一样得交房产税。

这种税户在当时也称为:坊郭户。依据有无房产,再把坊郭户分为“主户”与“客户”。主户便是有房产者,而客户便是租赁房产者,再通过主户的房屋多少,家产多少,来划分成“十等户”的等级,主户被划分的等级越高,所要缴纳的税收就越高,其中税费又分宅税与地税。

而“客户”既然是租房子,那就要看他们有无营运,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是租房做生意,还是租房来住?如果是“租房住”,则相对“租房做生意”要少交税。通俗来说,主户所拥有的房屋越多,要交的税就越高,如果再从自家宅第里做生意,那就得另算“营收税费”。

于是有些平常收入不高,但偏偏祖宗给留下一大片宅子的“主户”,要是租不出去房子,那可就倒霉咯~说句难听的,这种主户每月光挣的钱,可能还不够交房产税的。当然此类只在少数,并不广泛,但也通过这一点,能够看出宋代房产业以及整体经济的繁荣昌盛。《中书备对》有载:州县承望风旨,不问虚实及有无营运,但有居止屋宅在城市者,估其所直,一概定坊郭等第。

那么这类坊郭户的房产税,一般要交多少呢?《真文忠公文集》:有如房地钱日收一十文足。日收十文。即每天的房产税,在十文左右,一个月算下来,便是三百文,还不足“一贯”。然后是“主户”们一个月能收多少租金呢?《司马文正公传家集》:月掠房钱十五贯,足供日用。答案是“十五贯”。

这句话说的是有很多房,并将房产出租,以此收取租金的“主户”,每月能收房租“十五贯”,一贯就是咱们上文所说的“一千文”,十五贯就是“15000文铜钱”,像这类主户,除掉每月要交的300文房税,光靠房产出租收入就很肥了。

由此可见,这种主户,一般就是等级较高的“上户”。但凭此也能看出,除非“客户”所做的营生能赚钱,否则房租跟现在一样,分摊下来也不算低。(可参考上文所述的北宋利率。)

当然,这种房租也要看主户的等级,如果主户的等级是“上户”,那就证明他有很多房子,自然要缴纳的税收就高,而他对“客户”收取的租金也就很高。

与之相反,如果是较低等级的“主户”,开出的租金相比而言就低。比如宋仁宗时,在辽州城开饼店的一家“四等户”,除了做卖饼营生外,自家还有空房出租,则“日掠房钱六文”,即每月收房税180文。

《欧阳修全集·卷一一六·乞免浮客及下等人户差科札子》:第四等一产,开饼店为活,日掠房钱六文。相比较坊郭上户每月要交300文房税,显然这家四等户所要交的房税更低,每月只交180文,显然他们给客户开出的租金,相较而言也会更低。

如此来看,在宋朝对于租房或买房,都有很明确的划分,房价虽贵,但普通百姓一样可以通过租房的形式来过活,而不至于居无定所,但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勤劳刻苦,努力劳作”的基础上,不然没有收入,自然也就租不起房子了。

总结来说,不管现代还是古代,能否买得起房,都得看个人努力,古代和现代一样,房产在大多数时期,仍旧是高价商品,而非人人皆有能力购买,但是如果个人非常努力,凭借自己的奋斗,还是能够有朝一日拥有自己的房产。

最后说个笑谈,要想在北京上海这种地方,让苏东坡再买一座当年的那种院子,估计苏东坡就算掏干家底,也就只够买一间厕所。即使是走到哪买到哪的苏东坡,面对现代如此之高的房价,应该也会叹气连连吧。

苏轼和欧阳修的故事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意思是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扩展资料: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坛耀眼的双星。在诗文革新运动中,欧阳修是英勇无畏的旗手,苏轼是名副其实的闯将。他们分别团结了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携手铸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

欧阳修是苏轼童稚时的偶像,读其文,诵其诗,想见其为人,私以为师。嘉祐二年礼部试,欧阳修彗眼识苏文,提拔为进士第二名,虽引起一场风波,亦令科场风气大变。欧、苏年龄相差三十岁,结为忘年交,两代文宗相继完成了北宋诗文革新,联手创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历史上“欧苏”并称,给后人多方面的启迪。

欧阳修和苏轼都出生在今四川,巴蜀文化启蒙了他俩。欧阳修与苏东坡是北宋诗文好友,他们的关系又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欧阳修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苏轼

相关推荐

老房子改造装修需要多少钱如何避免装修踩...

1、老房子改造装修需要多少钱如何避免装修踩坑并节省30%老房子改造装修费用老房子改造装修的费用受多种因素...

老房子重新装修选择齐家网一站式装修专业...

1、老房子重新装修选择齐家网一站式装修专业平台真的可以一劳永逸吗齐家网的优点: 一站式服务:齐家网提供...

苏州老房子免费量房,齐家网为何提供0元3...

1、苏州老房子免费量房,齐家网为何提供0元3套设计方案苏州老房子免费量房齐家网与苏州多家装修公司合作,提...

2019老房子装修翻新报价大全,你想知道的...

1、2019老房子装修翻新报价大全,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2019 老房子装修翻新报价大全装修老房子时,预算是一...

装修案例


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