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日本最小房屋改造,日本买房:一户建买了之后想改造,有什么要求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如何将地震损失降低到最小
在日本政府、企业、民间团体、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采访发现,确如那位意大利地质学家所言,日本如果发生同样震级的地震,可能不会造成一例人员死亡。日本防患于未然的防灾意识,制订完善的防灾计划,对建筑质量要求的精益求精,正是如意大利、中国这些多地震带分布的国家应效仿的。
诚如日本内阁府参事官池内幸司说:“我们知道有地震,但不知道是何时来,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能否准确预报,而是如何将地震损失降低到最小。”
全部国土都在地震带上———随时随地的危机意识
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是一个契机,从那时开始,日本全国都设立了计划防灾部门,预测将要发生的大规模地震,对毁坏程度做预测,并设计救灾的具体措施
在三个星期时间内,池内幸司必须有一个星期住在日本东京大手町附近的区域。他在这一个星期里,包括周末,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开通,而且要保证半个小时内,无论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都可以赶到首相官邸。
因为池内先生担任着内阁府负责地震火山对策的参事官,如果是地震或火山爆发,他所在的部门必须在1-1.5个小时内,按照内阁官房长官的指示发出指令。“2007年的新泻(县)中越冲地震时(新泻中越地区在2004年、2005年、2007年都发生过地震,一般统称为新泻中越地震),我正在办公室,所以很快赶到了官房长官官邸,随负责的部长大臣马上乘坐直升机直奔现场。”他说,依照日本法律,日本成立了中央防灾会议,内阁总理大臣为最高指挥官,内阁官房长官负责协调和联络,国土厅、气象厅、防卫厅和消防厅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池内先生所在的办公室相当于中央防灾会议的秘书处。
“日本全部的国土在太平洋(3.240,-0.07,-2.11%)地震带上,全部在可能发生5级地震的范围内,20%的国土在6级以上的范围内。”池内先生指着世界地震分布图说,“很不巧的是,日本列岛在4个板块的交界处。全日本有2000多处活断层,地图上所标示的为主要的104个,可能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所以,在日本,任何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地震。日本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
所以,日本的危机意识与国民的忧患意识、政府的危机管理意识紧密相连,日本制订了灾害管理基本法,形成了一套以40余部法律组成的完善的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应对措施、信息传递、灾后重建以及财政金融措施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按照法律,中央防灾会议承担着预防和救灾的指令具体发出。新泻中越冲地震时,池内幸司在20分钟内赶到了官房长官官邸,当天,对策本部在震中地带设立。“我们要和警察、自卫队、消防人员等合作,形成救灾机构。”池内先生说。
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是一个契机,从那时开始,日本全国都设立了计划防灾部门,预测将要发生的大规模地震,对毁坏程度做预测,并设计救灾的具体措施。“我平时要做的工作就是地震和火灾发生时的推演。”池内幸司的办公室做了一系列计划,包括东京首都地区发生直下型地震超过8级时的救灾推演,“首都地区每过二三百年就会发生一次这么大的地震,上次是在1923年,我们估计百年内不会发生,但是,仍然有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而这个概率,我们估计在30年内为70%。”
他们推算,如果在冬季的傍晚,风速为15米每秒,东京发生7.3级地震,按网格矩阵方法测算,完全坏掉的房屋将集中在东部居民区,被火烧坏的房屋将在西部地区,将有85栋大型建筑物毁掉,11000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11200亿日元。
该停止的都停止了———地震速报系统的作用
2008年7月19日,日本东北部发生7级地震,中国一些媒体报道说,日本提前10秒钟发出了预警。其实,这是日本的地震速报系统发挥的作用
如果地震真的发生了,忙碌起来的不只是内阁府的池内幸司和他的同事,中央防灾会议自动生成对策本部,应对地震的一切措施就自动开始了。
这时,可能比中央防灾会议更早的则是对一些生产生活设施发出指令了。日本的很多公司,特别是电信、铁路、燃气、电力、供水等部门,可能就在地震发生的一刹那,各自的指挥系统就已经向设备终端发出了指令。
“我们公司有一套自己的地震速报系统,在地震初期,P波刚刚到来时,我们设置在全国各地的地震仪就测到了。”日本电信株式会社(NTT)灾害对策室室长北口隆也说,“P波到来后,与S波还有一段时间差。”
这时,日本铁路公司设置在新干线沿线、铁路线和海岸线上的上千个地震仪也测到了地震的P波。“P波的速度是以每秒7公里传到检测点的,而S波的速度要慢很多。”西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JR西日本)土木课长垣尾说,“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前于S波到来之前测到地震。”监测点在得到P波数据后,迅速计算出地震震级和到新干线的距离,通过电脑向列车发出指令。“新干线停车的时间还有40秒,如果这时的时速为300公里,那就可以降到时速200公里,从而降低受灾害的程度。”
日本气象厅和铁道技术所同样拥有这套技术,是日本新干线之外的铁路采用的。“可是,JR西日本的技术要比气象厅的技术提前两秒,这可以让列车提前300米刹车。”垣尾说。
日本气象厅和防灾所共有1000个地震测量仪,他们的资料可以提供给各个公司和单位。“每一户的燃气表都是智能的。”东京燃气株式会社防灾课长坂口央一说,从2001年开始,在得到气象厅的数据后,东京的燃气用户就采取了智能化设备,而且,东京燃气也在供气范围内设置了4000个地震测量表,“大概每一公里的范围内就有一个,气象厅和东京政府在这个范围内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如果测到一个地方裂度为5的地震时,“那么,我们公司的系统就会自动切断这个地方的供气,每一户的供气表就会自动关闭。2005年的新泻中越地震时,我们的系统就发挥了作用。”
这时,日本NHK电视台已经开始播放哪里发生地震的消息。“可是,NHK只能告诉你哪儿发生了地震。”NTT灾害对策室长北口隆也说,“我们开发了一套系统,在通过对P波计算出震级后,我们的系统将向用户发出信息,哪儿发生地震了,震级多大,多久能到达你的身边。”
NTT的这项服务是付费的。“6万日元的终端,可以设在居民楼里,企业一般都有。个人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接收,每月要多交500日元的服务费。”北口隆也说,“如果是5弱级别的地震,那么,就可以有20秒的躲避时间。”
地震速报系统是2007年9月1日在日本开始尝试的。“在震源较浅的地震时,就能发挥作用,人们可以马上躲避,工人马上停工,减少损害。可是,震源较深时作用就发挥不大了。”池内幸司说。
2008年7月19日,日本东北部发生7级地震,中国一些媒体报道说,日本提前10秒钟发出了预警。其实,这是日本的地震速报系统发挥的作用。
如果地震发生了,日本的供水、电力等系统也会迅速收到警报,根据震级迅速切断或中止某一区域的供应,该停止的都停止了。
将灾害降低到最小———完善的防灾计划
改良新干线、加固核电站、设置了应急供水点……哪怕是生产啤酒的工厂,对地震的防范也做了全面部署,假想了在地震发生时将出现的情况
推演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害,然后据此制订计划,日本政府对此简称BCP。“确保地震发生时,政府业务继续计划。”池内幸司所在的部门参与制订了防灾计划,他们要确保政府部门在灾害发生时,工作能够继续。“中央政府如果受灾了,怎样开展工作?如果交通工具停止运营,日本的公务员又住得很远,政府官员很难赶到市中心的办公室。”他说,“内阁府在2001年6月就做了计划指南,通过中央防灾会议发布,到2008年9月1日,已经有19个省厅制订了各自的防灾计划。我想,所有部门都应该制订的。”
不仅是日本的中央机关制订了防灾计划,每一个企业、学校、机关也都制订了相应的计划,并且对可能受到损害的地方进行了改良。而这一切,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是一个契机。
“JR西日本”在阪神-淡路大地震时,遭受了1000亿日元的损失,恢复通车用了80天时间。“新干线是1970年代设计的,柱子不具韧性,我们对32500根柱子进行了加固。”垣尾先生说,“自然灾害是不可测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技术开发,尽量将灾害降到最低。”通过对新干线和普通铁路历时数年的改良,JR西日本公司的铁道线抗震的能力加强了。“不仅是技术上改进,我们的危机管理手册也做出了具体规定,在5弱的地震发生时,我们都要回到公司本部的岗位上,接受指示到达现场。”
如果地震发生,最危险的可能是核电站了。“我们在核电站设计时留有余地,有些功能未启用,一旦发生异常,要迅速在反应堆中插入控制棒。”中部电力株式会社浜冈核电站广报部长西田勘二说,“核电站是按抗8.5级地震设计的。”
即便这样,2005年的东京地震时,东京核电站还是受到了影响。“我们吸取了教训,对5000个地方进行了电路改造,花了100亿日元进行加固,将抗震的标准提高到1000gal,而这一区域预测地震的破坏力是395gal。”
除了加固核电站,地震发生后,浜冈核电站还是要出动440名要员,在地震发生时,召开电视会议。“即便是休息日,也有3名官员在值班室。”西田说。
日立是一个含家属100多万人的大企业,日立制作所总务本部灾害对策部部长小岛俊朗的手下有500多人负责灾害对策,因为这个遍及全球的企业总是在有大灾难发生时被卷入其中。“我们按照日本中小产业厅和产业经济省的规定,制订了完整的BCP,并在阪神-淡路地震后做了修改,成为集团各企业的防灾手册。”他认为书面是不够的,还要经常训练,“每年选一个好的企业,把他们的经验拿到员工大会上分享。”不仅如此,小岛俊朗设计了把50个人分成两组,“在两个不同的办公室,一组监控另一组,随时作为另一组的补充。”
哪怕是生产啤酒的工厂,对地震的防范也做了全面部署。“朝日有9个工厂,我们不会同时受灾,订单是电脑化的,有备份的系统,距离越远越好,比如不仅在东京有,也会在大阪有一套系统,但我们还没做到,投入太大了。”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总务法务部田岛彻说,即便一两个工厂受损,其他的工厂也会按照业务计划完成生产。
东京水道局负责东京都的饮用水供应。“我们设置了应急供水点,每公里的范围内有122个点,还有应急供水槽,市民可以走路去打水,这覆盖了97%的区域。”东京都水道局综合防灾担当系长的保永政幸说,“东京的水道与周边县道府是相通的,正在协调在灾难发生时互相取水的工作。”
电力、通讯、铁路、交通、燃气、供水等部门也都制订了防灾计划,假想了在地震发生时将出现的情况,如何保障通讯、供水、供电、交通,而这一切,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将灾害降低到最小。
迅速投入救灾中———灾后统一行动
“大地震发生后,首相和各省厅主要负责人要在首相官邸组成危机管理中心,气象厅要在两分钟内通报地震强度”
中央防灾会议将向全国发出指令,池内幸司或者他的同事这时将协调气象厅、国土厅、防卫厅、消防厅等部门,还要迅速赶到地震发生地,一场紧急动员的救灾行动就要开始。
“大地震发生后,首相和各省厅主要负责人要在首相官邸组成危机管理中心,气象厅要在两分钟内通报地震强度。”池内幸司说。
“一般灾害时,自卫队是不出动的。但是,如果灾害涉及很广,自卫队要参与运作。”日本NPO中心事务局长田尻佳史说,“这是县道府知事和中央首脑控制的文官政府所决定的,而自卫队属于中央政府。不过,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后有了改变。那次很严重,可是兵库县知事却没有要求自卫队到现场,他们想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教训。”从那以后,日本讨论了文官控制制度的原则,自卫队可以根据紧急、公共、不可替代、近邻派遣原则决定是否参与救灾。
一旦灾难发生,除了政府和自卫队之外,企业等各单位也都要迅速投入到救灾中,他们平时制订和做了演习的计划立即付诸实施。
“日立公司已经发放了5万部有安全保证的电脑给员工,将来要扩大到7万部,发生大地震时,他们可以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办公。”小岛俊朗说,“我们强调人命优先,有些员工很认真,只顾生产不顾自己,他会丧命的。”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小岛俊朗在当天傍晚就接到了中国公司发回的信息,他马上用邮件报告给日立的总经理,并迅速接到了回应。“我们的中国合作工厂也有伤亡,我们以企业名义马上提供了救援金、水、毛毯。”日立为汶川地震提供了1.2亿日元的救援金。
日立在企业救灾同时,还设计了投入社区救灾的计划。“我们要承担物流任务,会对公司内部的义工提供支持,公司在全国的6家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投入到灾区救援都算工作。”小岛俊朗说,“我们还有面向海外的救援系统,一旦员工在海外遇到灾难,水和粮食都会想法送到”。
同样的计划在朝日啤酒株式会社也已制订。“日本政府预测说,大地震将会造成1.8万人丧生,而有可能全国范围内暴发的流感将使64万人死去,所以,我们不仅有应对地震的预案,也有应对流感的。”田岛彻说,“朝日工厂与地方政府都有协定,厂区存有大量的水,可以在灾难时供居民饮用,有些厂区还可以作为避难所。当然,各地政府与工厂的协议是不一样的。”
“我们也教育员工不仅是依赖公司,能救自己和家人的只能是自己,所以每个员工家里都要储备3天以上的粮食,从家里到工厂的路线要徒步或骑自行车走上一遍,如果遇到地震,你要知道怎么回家。”
志愿者的有序参与———NPO团体的成长过程
日本的NPO也经过了从混乱、无序救灾到有序参加并成为主力的过程。“1995年时,有140万民众进入,造成混乱加剧,我们认识到了协调的作用”
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不仅是救灾的主体,日本的NPO(公益法人)更是参与救灾的主要力量。NPO是独立于政府、企业,承担公共责任的另一个主体,有些类似于其他国家的NGO,但要比NGO的概念更广。
“日本不仅有地震,还有台风,冬天的雪灾,各种灾害有市、町、村直接救援,县都道府中央政府提供支援。”田尻佳史说,阪神-淡路大地震时,神户的自卫队附近的房屋都倒塌了,却不能参与救援,日本政府之后修改了很多救援制度。
日本NPO参与救援要从日本红十字会开始,“在1888年,红会首次参与救援。灾害发生时,红会要提供血浆、义工团、物资等,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和《国民保护法》规定,国家不会对红会拨款,但是,指定了日本邮政、日本银行、日本广电协会等团体必须提供合作。”
除红会外,被列入地方政府《灾害对策手册》中的团体还有社会福祉议会(简称社协)。“社协与当年美国驻日本总司令部有关系,是他们帮助组织了此协会,美国当时要发展日本的民主化,认为要和政府层面划分开。”田尻佳史研究过全面的日本NPO发展史,“这个协会在全国各县、市、町、村都有,共有1800个。”
阪神-淡路大地震前,日本地方政府的救灾手册中已经规定,社协要提供避难所,因为他们在各地办事处都有福利中心,社协这次却没有很好发布避难所信息。“吸取了这个教训,社协后来被改为志愿者中心,因为他们和地方以及其他团体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
一次灾难总是为一些新的团体形成提供机会,阪神-淡路地震也是如此。“原来参加过阪神救援的个人和团体,回到家乡后,自发形成了新的组织,比如一个神奈川的人在回去后召开了一个报告会,那些听报告的人就组成了一个NPO。”田尻佳史说,这些组织和各地的市民活动组织一起,构成了又一大救灾的NPO团体。
日本的NPO也经过了从混乱、无序救灾到有序参加并成为主力的过程。“1995年时,各团体之间没有很好配合起来,造成混乱,没有在3-7天的救命期,把全部力量投入救人。那次,有140万民众进入,造成混乱加剧,我们认识到了协调在中间的作用,有的灾民有时拒绝志愿者进入,个人志愿者提供的帮扶没人整合,甚至是重复的。”田尻佳史参与了阪神的救援,“NPO发挥作用最大的应是在复兴期,可是,3个月后,很多团体都撤离了,志愿者也减少了。”
只剩下了本地的团体在坚持,可是复兴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至今,还有人住在临时住房里,一些人因心理问题自杀了,所以,阪神-淡路地震的复兴至今没有完。”田尻佳史注意到了后来发生地震时,NPO的参与大不一样,“2004年中越地震时,社协充当了外地志愿者的协调人,行动和配合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过,在复兴阶段又有了别的问题。”
政府和企业、团体合作出现问题,企业不知该把物资送到哪里,是按惯例给政府,还是交给NPO,政府处理不当造成新的混乱。
到了2007年能登半岛地震,内阁府与NPO定期举行会议,促进NPO与政府对话。“企业也一方面与政府合作,一方面直接帮助灾民了。”田尻佳史说。
让房屋不再杀死人———总结教训,修改建筑法律
每次地震都让政府修改建筑法律,除此之外,日本政府更强调对建筑物的加固,如果检验不合格,政府就会命令将已经建成的大楼拆除
内阁府正在推行一项计划,就是在大地震发生时,要将死亡人数降到池内幸司和他的同事们推演结果的一半。“那么,就要对房屋进行抗震化处理,具体说是将建筑物抗震化从75%提高到90%。”池内幸司说,此外,经济损失也要降低40%,“从2005年9月,中央防灾会议决定,政府对这一预算扩大了。”
政府补助的范围也在扩大,低收入者可以领到23%的住房加固补贴。“如果房屋是在道路旁,那就可以拿到2/3的补贴,还享受税收优惠,改造费用从收入中扣除是免税的,固定资产税也减少一半。”汶川大地震再次给日本警醒,2008年6月,日本政府再次修改法律。
“去年,有来自中国的两名学生在这里拿到学位。10月,5位从中国来的与防灾有关的人士在此学习过。”日本政策研究大学教授冈崎健二说,“我之前在联合国工作过,出任过一个建筑安全组织的秘书长,我为此去过四川自贡,参与了那个城市的防灾项目。”有过国际防灾经验的冈崎说,人们都认为世界上10%的大地震集中在日本周围,“而且,有人说,又进入活跃期了。”
他研究日本历史上发生过的大地震,为什么关东大地震时死亡人数多呢?那是因为那时的建筑物都是木质的,后来发生了火灾,很多人烧死了。阪神-淡路大地震时,人们认为技术完善了,可是灾难发生时,人还是死了那么多。因为地震发生在木房区,又是在凌晨,木房倒塌,90%的人是这样被压死的。
“我认为很多国家的人,在灾难发生时,90%是死于自己的房屋中,10%是灾难引起的火灾烧死的。”房屋倒塌堵住了救援道路,使受困的人失去被救援的时间。1981年,日本修改了建筑相关的法律,“那之后的房屋质量都很好。”
冈崎总结了木房屋的教训:“阪神-淡路地震时,房屋着火,消防难以灭掉所有的火,木房子燃烧产生二恶英,对环境造成污染。”
每次地震都让政府修改建筑法律,1998年,日本政府再次修改建筑法律。“业主和施工单位在得到行政部门核准后施工,之后再请行政部门验收。”冈崎说,旧的法律规定,官方要两次检查,而今改为民间企业也可以验收,“民间企业比行政部门会更严格,因为他们要赢得客户。”如果检验不合格,政府就会命令已经建成的大楼拆除掉。
如果受灾,日本地方政府有基金应对建筑的加固或重建。“这是47个地方政府共同成立的一个基金,从今年起,使用将更灵活。”池内幸司说,每户可以领取100万-300万日元不等的数额,标准是内阁府定的,地方官员决定房屋是否拆除和补偿标准。
除了每次大地震后修改建筑法律,日本政府更强调对建筑物的加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对厂房进行了加固增强。“对建筑物的改造成本会提升10%-15%,这比新建还要便宜很多。”冈崎说,“日本政府不会补助增强房屋很多钱,相反,不增强却是违法的。”
对于学校,日本文部省也想对老校舍改造。“日本已经对60%的校舍进行了加固,汶川地震后,这一工程在加紧。”池内幸司说。“可是,地方财政紧张,日本政府也很为难。但是,日本的学校建筑还是最好的。”冈崎也再一次提起四川大地震,“以前,对地方政府来说,不知何时地震来,一年一年增加费用,或许明年地震来,所以明年再修校舍吧。可是,四川发生了那么大的教训,已经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注意。”
日本有什么比较知名的古镇改造。
日本的著名古城
日本有很多造型独特、优美的古城,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弘前城
位于青森县弘前市,1611年筑城,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是津轻藩主代代居住的城堡。该城的五个城门保存状态良好,城中有东北地区仅存的天守阁。1895年辟为公园,5月上旬樱花烂漫,游人如织。
若松城
位于福岛县的会津若松市,又叫"鹤城",1592年经改建成为现在的规模。幕末战乱时作为幕府军的大本营遭到了彻底的破坏,现在看到的五层天守阁是1965年重建的。
江户城址
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建于1457年,1657年毁于火灾后就没有再建天守阁。现在西丸内是皇宫,本丸和北丸作为公园开放,园内有大手门和二重桥都是著名的古迹。
小田原城
位于神奈川县的小田原市,是北条家族五代居住的地方,三层的天守阁据称是坚不可摧,是日本建筑史上的杰作。
富山城
位于富山县的富山市,1532年筑城。天守阁为1954年重建,城墙和护城河均为当时遗迹。
松本城
位于长野县松本市,因天守阁为黑色,故又被成为"乌城",是日本没有遭到火灾的少数几个城堡之一,建于长庆(1596年至1615年)初期的天守阁是日本最古老和最珍贵的。
名古屋城
位于爱知县的名古屋市。1612年集中了当时的能工巧匠建造而成,后毁于战火,1959年重建,城堡屋檐上金色的鱼饰非常引人注目。
大阪城
位于大阪市,为日本最大的城堡,曾数次毁于战火。现在的天守阁是1931年重建的。而高大的城墙则是当时的遗物,显示出了丰臣秀吉的权势。
姬路城
位于兵库县姬路市。整个城堡被漆城白色,又被称为"白鹭城"。1069年建成,有一个大天守和三个小天守,是日本为数不多的保持了原型的古城,也是最美丽的古城,1993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熊本城
位于熊本县熊本市,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建成于1607年,作为实战城堡,在日本全国也非常少见。
日本买房:一户建买了之后想改造,有什么要求吗
以下是为您带来的关于日本一户建外部建筑上的一些规定,当然还有对于建蔽率,容积率等的规定,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日本一户建的建筑信息。
1.绝对高度限制
顾名思义,就是从地面到房子最高点的垂直高度限制
第一种低层居住专用地域限制为10米
第二种低层居住专用地域限制为12米
日本一户建的绝对高度限制,如果有地方性的要求,优先以地方要求为准
2.道路斜线
是指在对用地的前面道路上的分界线,斜线角度为1:1.25,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后退距离一样,从道路边界延伸的线就是道路斜线。下面的图示能够更好的帮助您理解这个概念
3.近郊斜线
从相邻土地分界线垂直20米为起点,以1:1.25斜角形成的线为近郊斜线。建造的时候必须要在这条线的内侧来收住自己房子的高度。不过对于20米以下的房屋不会有影响。图中蓝色的线就是近郊斜线
4.北方斜线
为了满足通风和光照的需要,日本一户建对于北方斜线也有规定。
北方斜线,是指建筑物在逐渐靠近道路的时候有逐渐下降的要求。与上面的所说的近郊斜线类似,北方斜线是指在北侧道路边缘垂直5米以上为起点,以1:1.25为比例需要将建筑物收住高度的标线。在图中,深蓝色的部分就是北侧斜线,一户建的建筑物不可以超过标线之外。
日本公寓如何翻新改造(长文多图)
前言:本文摘录NUbyrenovation的《斉藤アリスのリノベーション日记》。
相信很多人都对日本的装修材料以及我们口中所谓的“日式”风格很感兴趣,但其实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日本装修改造的过程,这次就让我们跟随模特AliceSaito全程参与一次日本公寓的改造装修。
其实原版正文从选房设计以及选材开始,我们这里就简化一下,从正式施工阶段开始。
阶段1.拆除和基础结构
正式开工前,平面布局已经确定。
通过几次的调整之后Alice确定的自己家的平面布局,相对封闭的步入式衣帽间(WIC)和开放的睡眠区(BED?SPACE)成为这个空间的特点。
拆除原始房屋内的装修,以及结合上面平面图我们能看到日本此类住宅的中间区域都比较开阔,没有过多的承重结构,保证了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拆除后的确认。
拆除后就可以做日本独有的地面工程,架空地面。
上图红色框里是特殊的减震构件,黑色为橡胶材质。做架空地面的好处是就算在自己家里跑跑跳跳也不会影响楼下邻居,相信楼上住小孩的家庭都深有体会吧。而且地板下部的架空空间还可以用来走水电的线管。
全屋主要的活动区域都会做上架空地板。
日本公寓内的隔墙基本都是轻钢龙骨或者木龙骨制作的,有抗震的需求以及减少日后拆改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
墙体骨架立起来之后房屋的格局也基本就一目了然了。
墙体楼板的骨架做好之后可以做水电工程了,当然前面一定有项目穿插的情况。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位置应该是厨房区域的水电布置。其中橙色为热水管,蓝色为冷水管,日本绝大多少住宅给水系统都采用PEX管的中央供水方式。灰色为电线,奶白色为燃气管。
现在在国内能买的进口PEX管常见有沙克贝特、瑞好、日本积水和KVK,如下图。等有机会讲解一下它的特点。
下图灰色为排水管改造。
阶段2.造型及饰面
地板的基础做好了之后就可以做地板的完成面了,Alice家的地地面施工有些特殊,采用了地板和水泥材质的穿插硬拼。
跟设计师确认地板。
首先固定好地板并做好饰面涂料,并保护好四周与其他材质交接的位置。
采用特殊的水泥质砂浆与地板做平,最后形成地板与水泥穿插硬拼的效果。
新建的隔墙都是采用石膏板封面,并在其上面贴砖和涂刷涂料。日本装修一般是不怎么使用腻子的,石膏板补完缝隙就可以涂刷乳胶漆或者贴壁纸。
步入式衣帽间的隔墙被刷上蓝色。
工人师傅在石膏板上贴砖。
阶段3.安装工程
Alice家顶面保留了粗糙的水泥质感,除了墙面和地面,基本上就剩安装工程了。
裸露的烟管和明装的电线管。
Alice的身高是170cm,所以洗面台的高度做到了93cm。
镜柜的墙面直接就刷成了和步入衣帽间一样的蓝色。
安装定制的柜体。
End.完成
最后我们来看看完工的效果!
最后向Alice交付钥匙和礼物。
尾巴:看到大面裸露的烟管、线管以及粗糙的水泥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这就装修完了?这也太出租房了吧。但其实日本很多公寓类的住宅翻新改造都是如此,这种情况其实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如日本高昂的人工价格、多震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们对住宅及家的理解等等都造成了这种理念上的差异。
内容由好好住用户威士忌碎冰提供,更多问题来好好住APP和屋主直接交流吧~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日本最小房屋改造和日本买房:一户建买了之后想改造,有什么要求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