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村危房改造能否更换宅基地
不能。
根据我国最新《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宅基地有两种更换方法:1放弃旧宅基地,重新向村里(组里)申请新宅基地从现实情况来看,一般宅基地审批通过后,不可随意更换的,除非有特殊原因。如村里要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占用某农户的宅基地,该农户应配合让出旧宅基地,再申请新宅基地;若因地质问题或者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发生变化,原宅基地不能建房等。2与同村(同组)人互换宅基地,我国法规政策明确禁止农村宅基地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员转让,特别禁止向城镇居民转让,但对于宅基地及住房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和互换并没有禁止。故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村民之间经过批准可以互换宅基地。危房改造不在此例。
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用地,在地类管理上属于(集体)建设用地。
上海危房改造政策
1、上海农村危房改造有政策补贴的,农村的危房进行改造的时候,是可以申请危房改造补助的。
2、凡列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的,其居住的房屋,必须是按照上海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鉴定为C级或D级危房;
3、确定无房户为上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的,必须是经济上困难的农户,即属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或其他贫困户。
4、在确定危房改造补助对象过程中,应优先将自筹资金能力弱的贫困农户确定为上海危房改造补助对象
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做好政策解读。加强宣传引导,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农房建设方式。因地制宜推进水冲式厕所入室,提升农房现代化水平。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大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地方经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上海应如何申请危房改造补偿?
1、申请程序;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上海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符合条件的农户可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
2、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无锡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政府分类补助标准为;五保户、农村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户均2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6万元;其他贫困家庭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
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
第五十五条
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标准和办法,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费用后,方可使用土地。
农村五保户的住房是政府危房改造的死后归谁但宅基地是爷爷的
各地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五保户的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在其身故后,是收归集体所有的。
《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为便于说明,以河北省为例,供参考):
第十二条下列宅基地的使用权,由村民委员会向乡(镇)土地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收回:
(一)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需要调整的宅基地;
(二)为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占用的宅基地;
(三)农村村民一户一宅之外的宅基地;
(四)农村“五保户”腾出的宅基地;
(五)自依法批准之日起连续二年未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的宅基地;
(六)县(市)人民政府规定应当收回的其他宅基地。
由于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规定的原因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的,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地上附着物的评估价格对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
宅基地危房改造,怎么审批
法律分析:危房改造农户要按以下程序进行危房改造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备案。1、农户自愿申请。2、村集体评议。3、镇级审核。4、县级审批。
法律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一、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总体要求,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为目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条件,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建设。
(二)目标任务。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任务是完成陆地边境县、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的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贵州省全部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一线团场约80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其中,东北、西北和华北等三北地区试点范围内1.5万农户,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在今年扩大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制定中长期规划,逐步解决农村贫困户的危房问题。
(三)基本原则。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科学合理编制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要突出重点,厉行节约,帮助贫困危房户改造建设最基本的安全、经济、适用、节能、节地、卫生的农房,防止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要坚持农民自主、自愿,政府引导、扶持,落实地方责任,中央适当补助;要整合资源,规划先行,加强相关惠农支农政策衔接;要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