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式装修网


农村青砖老屋翻新,有人专门到农村收老屋旧梁,一根几百元,是用来干啥的

时间:2023-10-06 作者:阳荣 70 7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村青砖老屋翻新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有人专门到农村收老屋旧梁,一根几百元,是用来干啥的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有人专门到农村收老屋旧梁,一根几百元,是用来干啥的

听说过黄木家具吧,价值成千上万的。

农村老屋的旧梁,说是旧,其实有很高价值,一颗百年大树,长大多不容易。

现在农村的老物什值钱的很多,少的几百块,多的都几十万了,这些东西放在以前可能无人问津,但随着历史的沉淀,都成老古董了,这次我们要说的就是这老房梁,老房梁指的是农村老屋里的房梁,老屋还在的,估计要给你带来一笔外快了,而那些盖了新屋,把房梁当柴烧的是不要悔青肠子了。有人专门收这老房梁,是用来干啥的?

1、做家具。以前盖房子的房梁都是些好木料,有的是用的榆木,有的是用的杉木,这些木料密度高,抗腐蚀能力强,历经几代而不腐,有的人还专门找村里最能干、做工最好的木匠来帮忙打造,所以这些木料还是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的,二次利用,重新打造成家具,在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的。

2、老房梁里淘宝贝。有的农村人是继承祖上的老房子,如果祖上是有钱人,用的房梁木料有可能就不是普通木料,很多人不识珍贵的木料,如果你家的房梁是用的金丝楠木、黄花梨木的,价钱可就了不得了,海南农村有一户人家,房梁是黄花梨木的,估价几百万。普通房梁里也能淘到宝贝,老一辈人盖房喜欢在房梁里放“房梁钱”,如果这“房梁钱”是古钱币,收的人就赚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收的人将老房梁卖给做仿古建筑的人,更加古色古香。我是农人答农事,上面就是我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您有其它的见解或补充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

说起这旧房子,我就想起了以前我们老家都是住在大山里的,那种老房子特别多,而且基本上都是人工用泥砖、青砖和木头建造起来的,而且屋里面的那种粗壮的大梁很多,主要来撑起整座房屋,这也是其老房子能够屹立百年不倒的重要原因。如今,现在搬下来了,山里的老房子也拆除了,爷爷舍不得,托人将那些用松木、杉木、楠木做成的大梁都运了下来,足足有上十根。前些年有小贩来村里,听说是要购买老房子的大梁,爷爷嫌放些还淋雨,怕浪费了,也就答应了,十几根卖了有一千五六百呢,价钱还不低。

一、家具翻新

听我爷爷和他们交谈的情况得知,他们说自己是搞家具厂的,这种老房子的大梁,坚固耐用,抗虫性好,上等的楠木大梁还有淡淡的香味,都是做家具的上品材料,他们倒腾回去,可以用来翻新加工成家用的桌椅,比合成木材要好的多,卖的价格也好,这也让收购的价格也比较高。

二、淘用古木

以前一些家境好的人家,房屋用的大梁都是上等的木材,听说过什么红木、梨花木、紫檀木等等,这些都是名贵的木材,价值不菲,有些小贩商人见识的多,从一些山区淘来这种木头,用高价收购,从而倒卖赚钱。

三、学习古人

当然也不乏有一些古董爱好者,对农村房屋建造好奇的人们,收购这些木材,用来收藏和研究,以前的老东西也有不少古老智慧,像这些卯榫结构、搭建方法、制作过程等等,都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

综上所述:那些商人来收购这些大梁木材的理由是别有所求的,大家如果遇到的,千万要小心对待,不能好木贱卖,自己加工收藏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收老木料回来是做古琴的

老年间盖屋,人们讲究枣木柱子榆木梁,枣木质硬,用作柱子支撑,当然有牢固,柱脚不腐等优点,而榆木质硬且有韧性,具有不折不断等优点,经过多年的风干,己经不变形不走样,有人专门到农村收老屋旧梁,我想现在多用于家具加工。

现在一件家具上万元,木质要求不能太差,农村的老屋旧梁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农村人不知道旧梁有什么用,值多少钱,又哄又骗花不了几个钱就能买到手,至于增值多少,利益链上的人清楚,卖旧梁的人蒙在鼓里。

题主说一根几百元怕是说多了,做买卖的精的很,少出一点是一点,能唬弄就唬弄。我翻盖房时也卖过两根大梁,有多粗呢?一个人搂不过来,四五个人装不到车上去,收旧木的这个看了那个看,有的只给一般木头价,有的又砍又闻怀疑什么木,最后一个出的价稍高点,由于放着太碍事,又怕下雨淋糟了就卖给他了,两根叁佰元,人家还一个劲地嚷买贵了呢,原因是梁上有一条干纹。

老屋旧梁放在庄户人家没什么用,放着占地又碍事,一般都是不计较值多少钱,卖了就是价值,让它到有用的地方去,发挥它的用处就行了,农村人就是这么地实在。

说到农村的老屋,一般是指泥土瓦房或者是简易的砖头瓦房了,这样的老房,墙体之间的顶部会搭些木横梁,然后再搭些长木板之后就放瓦片弄成屋顶了;还有种木横梁是搭在房子三分之二左右高度的,是做分层用,搭上木板又可以弄成一层房子,像乡居小菜山区农村老家那边好多都是这样的房子;那有人专门到农村收老屋旧梁,一根几百元,是用来做什么用呢?其实无非就是再充分利用,而为什么要用这些旧木头而不是用新的,也是有原因的,下面具体分析:

拿来做老屋旧梁的木头有什么优点?

乡居小菜家是在山脚下,后山就是山林,每一户都分得一片地方,长有不少树木,有枫树、松树、樟树等常见的树木;以前家里人在房子外面建个房子做厨房,所用到的木梁我也是见过的。

那些木梁是自家山林产的树,砍回来之后,树还比较湿,水分多又重,是不能马上用的,而是放在水塘里泡水一段时间,一般最少都要泡五六个月的;之后捞上来把残留的树皮弄掉,放在院子里一两个月就可以拿来用了。

这样泡水处理过的木头,其所含的树脂和胶质都被分解了,整根的拿来做房子的横梁特别合适,很耐用,不怕蛀虫咬耐潮,也不怕天气变化而变形或者开裂;若是比较粗大的木头,锯开成两半来用,那切面是比较细腻光滑的,不用再刻意修整。

以前人们虽然住的是泥土瓦房,但也是希望房子耐用,住得久的,而那些木梁是房子结构的一部分,对房子整体的抗拉强度、承重安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拿来做房子的木梁是经过挑选相对好的木头,而且是泡水处理过的。

因为木梁够好,所以很耐用,蛮多时候,土房子都破烂了,但是房子的木梁却都还好好的,而农户新起的房子是楼房,封顶是钢筋混泥土,也不用那些木头做横梁了,有人收购那些木梁,农户一般都会卖出去的,不然放着也会放地方;而收购的木头拿回去做什么呢?一般就是拿来做家具或者是装修休闲吧。

一、老屋旧梁做家具

上面乡居小菜也分析了农户拿来做老屋木梁的木材的一些优点,收购回来的旧梁是可以直接锯开做成桌子、椅子、床等家具的,不用担心会像没泡水处理的新木头那样拿来做家具后期可能会变形开裂天气潮发霉等等,而老屋旧梁做的家具价格也是不便宜的,特别是木梁所属的树种本身就比较高档、贵的话如金丝楠木,做成的家具更受欢迎,可以卖个高价钱。

前几年乡居小菜结婚,买的婚床是在本地买的,拿来做床的那些木应该是没泡水处理的,也没晒干,都没用多久,那床板就变形了,而且因为不涂漆,回南天家里有些潮湿就发霉,好无语的;而像老家的木床也不涂漆,却没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是像木梁那样处理过的。

二、老屋旧梁装修休闲吧

时代的发展变化,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餐吧、休闲吧风格比较现代化,不过也有一些是比较古典风雅致的;像以前做房子用的木梁,有些是经过精心雕刻过的,特别好看;此外做房子木梁的木头不一定很笔直,有些可能有点弯曲、上面长些特别形状的小疙瘩,看起来也是很有特点的;这些木梁拿来做古典风的休闲吧装修,很不错哦,简约而不简单,美得自然。

总结:现在农村越来越多人起楼房住了,老屋旧梁闲置着,被人收购去一般是做家具或者装修休闲吧用,而不同的旧梁价格也不同,有些也不到几百块钱一根的。

现在的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手里面有钱了,第一时间就是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你如果别人家都干起来心烦,自己家也还没有的话。那就显得落后了。

农村盖房子一般都是拆旧建新。把原来的老房子拆了之后,然后在原地盖一栋新房子。而那些老房子一般都是用土砖,还有木头搭建而成。

把房子拆开之后,很多木头还是完好的。很多人也会来收这种木头。但是有人就觉得很奇怪,这些木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农村人对木头也不是有的太多的了解。如果是宝贝的话,我们可能也看不出来。对于这种木头还要自己去解决。这种木头一般都是拿来当做柴火烧掉。现在可好啦,不用自己动手,而且还有人来收,还可以少赚一笔。

但是你可能没有发现。他们抢着来收购的这些木头并没有那么简单。

有一些老房子是经过几十年或者几百年的时间都屹立不倒。里面的木头也没有腐烂。说明他不是一般的木头。

有一些可能是用金丝楠木做的。金丝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而且现在很多人喜欢收藏这些木头。能做房梁的金丝楠木。肯定是很大一根。但是像这么大一根的金丝楠木,现在的保养量是很少的。价格自然会很高。所以很多的工艺加工商都愿意出高价钱来买这种金丝楠木。

还有一些就是用来做家具。我们都知道房梁是一个房的重心,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选用木材的时候,往往就会选择那些耐用结实的木头来做。经过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风化,他还没有被腐蚀。说明了这个木头木质的结实耐用。也就有人从中发现了它巨大的利润。

这几年在农村总会听到或者是看到有人下乡来收农村的各种老物件,比如有农村最常见的一些有年代的石头,还有一些以前喂养牲畜的槽,甚至还有一些老房子上的一些梁,也就是咱们盖房子的时候上的大梁。

就这些价格还都不错,因此他们只要下乡来收,那么几乎只要家中有这些的都会卖给他们,毕竟这些放在家里也没有太大的用途了,不如卖了让这些老物件发挥它更大的价值。

那么今天咱们着重来讲一讲问题当中提到的“农村收老屋旧梁一根几百元,他们收来到底做什么用的呢”,针对这样的例子我也了解一些他们收来的用途。

想必大家都知道以前盖房子不像现在都是水泥楼盘做大梁,要知道在以前都是寻找各种比较结实的木料来做大梁,在这些木料当中有一些比较名贵的檀香木,还有一些在咱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杨木”,那么在这里就会有人问了,为什么不用桐木呢。

其实桐木也可以使用,但是其由于木质不够结实所以大家很少使用,而杨木和桐木比着就不同,因为杨木的使用时间比较长,而且不用找风华腐烂,所以在农村除了比较富裕的人几乎使用的都是杨木做梁。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资源再生加工再利用”这句话吧,也就是说他们花钱收一些旧梁可以用来加工做成家具,要知道用年代久远的木质做出来的家具,无论是从手感上还是视觉上都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而且价格比着一般的家具还要高。

还有就是用来再做梁使用,因为有的地方建房的时候都有一种风俗就是使用旧梁,因为风俗中说“以旧换新”那么旧梁就是用到新房上最新的梁,而且旧梁的时间越长在当地风俗中就越新,同时价格也就越高,因此几百元收的旧梁转手就可以挣出一半左右,所以旧梁的价值和用途还是非常大的。

旧梁虽然看上去比较破旧,但是其内在价值和年代感的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因此我们在看待旧梁的用途时要从其内在价值进行认知,从而了解和实现其用途。

我们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新农村社区居住,原来的老村子人口越来越少,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沿街叫卖的小商贩了,过去一到夏天很多商贩还会来村里收土鸡蛋,收知了猴,收家电,现在也几乎没有了。

不过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很多家庭都搬进了新农村安置房里,有些老村子处在拆迁还耕的范畴,对于这些老村子的宅基地上的房屋,老农都收拾的妥妥的,一砖一瓦觉得有用的就取下来备用,而像大梁这种又沉又重的物件,很多人没地方放置,有些商贩看准这个时机来农村收购旧梁,一根几百元,老农也乐得自在,基本上很容易成交。

这不禁让人疑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盖起了钢筋水泥平板房子,大梁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了,这些人收购这些旧木头大梁有什么用呢?

1、我们村前几年有人就在村里收购老屋的大梁,出价也不低,后来县城边上建起了一座仿古的寺庙,以及围绕护城河建设的仿古建筑,古色古香的,我第一次去参观的时候就注意到房屋内部的大梁都是一些旧的木头大梁。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小商贩在农村几百元收购的大头大梁用到旅游景区以及仿古建筑的房梁上了,这么一想就说得通了。这些建筑往往都是当地政#府扶持的项目,造价不低,买的这些旧房梁价格自然也不低,这样一倒手赚的不可不。

2、有些人喜欢收藏老家具老物件,而且这些农村老屋的大梁都有些年头了,有的使用的木料类似梨木等珍贵木料,有的则是雕刻有精美的花纹,这样的大梁都是极其珍贵的,有些城里专门卖老物件的商店,对于这些具有收藏价值的老物件卖的都非常贵。所以一些去农村收购旧房梁的人,必然也有一些是带有“捡漏”心态寻找有价值的旧房梁的。

3、当然了,在过去农村盖新房上大梁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儿,往往还要经历一些仪式,大梁上通常也会悬挂一些吉祥保平安的物件,我爷爷家的老屋子在翻修的时候,就在大梁上发现一些小洞,洞里放置着银元、铜钱、小雕花瓷瓶等物件。收购大梁的人自然也知道这里面的道理,所以一些收购大梁的人也会抱着这种侥幸心态,万一有意外收获呢。

4、旧梁回收再利用。旧梁的木料通常都为实心的好木头,我老家的大梁一般都是选用上好的榆树木头,而且大梁木料通常很完整很粗壮,时间越久木料越好。这些实心木料收购回去,再加工做成家具,那价值可就不是收购旧梁那么便宜了。

还有些旧梁的木料可能被虫蛀或者其他原因,不太完整,还可以粉碎压缩成三合板、五合板之类的,做成现代化的家具,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村集丨故乡系列之二

村集|故乡系列之二

文/余长城

1

中国的语言美学,其一在于有大量生动的副词。我们说文章要写得生动,许多副词本身便是生动的,例如赶紧、赶快、赶忙,副词中都有一个赶字,这个赶字便是动词。在赶字组成的动词中,最常见的有赶路、赶车、赶马牛羊、赶集、赶庙会、赶考、赶山赶海等,儿时的我最熟悉的是赶集。

赶集,在中国南方某些地方也叫赶墟、赶场,墟、场都有集市的含义。去桂林旅游并在漓江上乘筏漂流过的人,一定知道有个大圩(古写作墟)码头,码头在大圩古集边;大圩就是大集,后来发展为大墟古镇。

古时的庙会也是集市,故称赶庙会。庙会不像集市常年都有,只是每年一次,但规模宏大,后来演变为农商交流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商品交流会扩大化了,不再局限于寺庙旁边,而是移到城市边缘甚至城中,并且各乡村集市每年均有商品交流会。

我出生的年代已算幸运,但终究对七十年代末的村集缺乏记忆,或者说那记忆并不深刻。一者是那时年幼记忆浅薄,二者是七十年代的集市比较沉闷。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不允许有私营商业,农村集市的主体是供销合作社,集市虽依然存在,但主要是售些蔬菜瓜果、零食早餐之类。八十、九十年代是集市的空前繁荣期,大大小小的集市汛如潮水,于城市中兴起多个果蔬市场或商业街,农村的集市也建起诸多门面房。但好景不长,随着农村大量人口特别是青年人流入城市,村集渐渐成为鸡肋,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萧条景象。

我记忆中的村集包括七十年代末期及整个八十年代。1990年秋我离开家乡,只在1990年寒假和1991年暑寒假回过故乡,见到过村集最后的繁荣与昌盛景象。

2

在所有的自然村落之中,我认为绝佳的莫过于我的山村,有浅山,有小溪,有大塘,有深井,有古木,有老屋,最重要的是还有古集。山是浅的好,宜登临,宜深入;溪是小的好,不必为渡河发愁;塘是大的好,景色之外,大塘亦有大鱼;井是深的好,井深而泉冽;树是古的好,古树如神木,可庇护村民;屋是老的好,百年老屋,蕴藏着古老传统,聚集着祖宗神灵。而集市,则是村庄对外交往之平台,也取生活之所需。虽然,每一个村庄都赶集,但只有极少数村庄才紧邻集市,我的山村正是紧邻集市的极少数村庄之一。

之所以称为赶集,是因为多数村庄离集市较远,生活繁忙而又沉重,需要赶路。村集又多为露水集,稍一耽误便赶不上了,不到十点钟那集就完全散了,露水干了。对于临近村集的我们村庄来说,虽然也叫赶集,但脚步轻慢而悠闲,完全没有赶的必要。只有去更远的乡集才会有时脚步慌张,计算时间。

一般来说,村集比较罕见,可谓少之又少。古之村集,一般存在于保,古代之保犹如现代之村,但其地域却有将近现代的一乡之大。古之里、保,于现代区划为镇、乡之后,古集一般成为现在之镇集、乡集,只有极少数的保集成为村集。但集市的最初形成过程,多是因人口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有集才有街,许多乡镇甚至城市都是由古集发展而成的。

古集的形成有两个要素,一是能从周围汇集大量人口,二是物流交通便利。古之人流、物流,一走陆路,一走水路。人流多走陆路,因为走路不要钱,大路上常建有驿站,沿路有诸多店、铺;大宗货运多走水路,船运比车运载重量大。人们通常把建有驿站、关隘或关卡的大路叫作官道,里、保的驻地多设在官道上,驿站也多设在里、保的驻地,是以在驿站或里、保的驻地就形成了集市。

对于能够不断壮大的集市来说,除官道外,一般还要有水路埠口可以通航,仅有陆路的集市很难发展并形成规模,也就很难发展为大的城镇。有河就有岸,有河就有居民,岸边自然会形成人行路,这种沿河路又可以辟成大路,使水路、陆路平行发展。

大的集市街形成规模之后,商户众多,为防土匪、兵匪,甚至会修建寨墙、寨门,形成堡垒。在这些较大的集市街寨子,至少一面为河流,有些甚至是依山傍河,更完备的防御是还要修建如护城河一般的护寨河——某些护寨河本身就是天然的河沟。

光(州)黄(州)古道,自南北朝至清代过光山县境的官道主要有三条,唐、宋两条光黄古道主要沿淮河支流白露河到江淮分水岭,明、清的一条光黄古道主要沿淮河支路潢河到江淮分水岭。今新县县城驻地新集镇,初名新店,缘因光山县长潭里和长潭保驻地之长潭驿;到清代中期发展成大集,改称新集;清代晚期由曾、刘两大家豪绅修筑寨墙、寨门,始称新集寨。1931年2月王树声团长(1955年受封上将)率一个团兵力凭枪炮难以攻下新集寨,后来装了一棺材的炸药通过挖地道运到寨墙脚下才炸塌寨墙并攻克新集寨。信阳城南六十里的李家寨,晚清时捻军都没能攻破。信阳城南隔河相望的三里店寨,也曾修建有坚固的寨墙、寨门,1938年10月日军攻占信阳城后曾在三里店寨驻军。新集寨、李家寨、三里店寨都是由驿站、集市发展起来的,集市临河、居官道上,水、陆运输便利,国道107线经过三里店寨、李家寨,京汉铁路设李家寨站,武胜关在李家寨旁。

3

神留桥古集在神留桥保驻地,有一条小河流过。旧时的神留桥保,与现今的一个乡大小差不多,但是在1932年新县建县时,神留桥保并未完全由光山县划归新县。所以在解放后区划乡、村时,当初划到新县的神留桥保缩小到一个村,而乡政府驻地设在八里畈集市。然而庆幸的是,神留桥古集却作为一个村集保留下来,全乡或许也只有这么一个村集。

神留桥集市周围的三个集市都是乡集或镇集,分别是八里畈乡集、浒湾乡集和泼陂河镇集。无一例外,这三个乡镇集市都有水路埠口。流过浒湾乡集的是淮河支流潢河,该河流经三座县城;流经泼陂河镇集的是泼陂河,1972年修成泼陂河水库;流经八里畈乡(2001年改镇)集的是长洲河,该河注入泼陂河水库,1972年上游建成长洲河水库。

流经神留桥集市的是一条无名小河,该河注入泼陂河(水库)。至少在明朝初年,神留桥集市就已经形成了,这可从本地一些家族宗谱的记载得知。神留桥得名于一座桥,古桥建于元朝大德十一年,集市形成于桥头北侧。在集市周围一公里范围内,至少有四个较大的村庄,分别是丁李湾、大余湾、蔡洼、张洼(含前张洼)。稍远还有宋徐家、涂庄等较大村庄。这些村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都有四五百人,丁李湾更是达到七百多人。

流过神留桥集市的小河之所以没有名字,主要是因为它并不直接穿过或环绕某个村庄,而是离每个村庄都有两三百米的距离,因为村庄的选址都是依山而建而非依河而建。在山区,河流边的田地是珍贵的。而在当地,小溪一般都是以村庄或村庄姓氏命名的,即使丁李湾被称为“大湾”,也没能将该小河称为丁李河。因此,这条无名小河就叫“河沟”;“河沟”是当地对于小溪的泛称。

河沟可通航至泼陂河,再经潢河到淮河,因此在神留桥集市形成之后,水运是没有问题的。泼陂河水库修成后,从古集坐船到水库大坝码头,水上行程据说有十八里,最初的四五里行程原是河沟的旧河道,已淹没在水库中。

河沟的上游四五里被开辟成梯田、下游四五里被水库淹没之后,整个河沟只剩下两三里长了。又因为修水库,原来河沟下游附近的村庄被迁走了,神留桥集向北一片汪洋,且该集市地跨两县,于是神留桥行政村决定将集市迁址到前张洼湾,那里有一条新修的马路,供销合作社建在前张洼湾村口。

说来并不好笑,新县从光山县析出建置时,神留桥保与神留桥集如同一块肥肉被一割为二,古集市街一大半在新县境内,一小半在光山县境内,一街跨两县。古集废除后,原集市街成为两个村庄,一个是新县的神留桥湾,一个是光山县的光新湾。

光新湾虽然没有了集市,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仍有一些家庭私开经销店或肉摊等,价格上比神留桥集市便宜。

从我的村庄出发,往北约一百五十米到达河沟边的一块高地,那是叫做小庙的一个地名,再有五十米到河沟边。跨过丈宽的河沟上的三块垫脚石,往东北不足两百米是神留桥街;若沿着河岸直北而行,约一百五十米到达一座架在河沟上的新桥,再沿河岸直行百米到达神留桥古桥,跨过古桥过五十米便是神留桥古集主街。古集主街长约两三百米,道路为青石块铺成,沿街两侧都是已成为居民房的房子。房子临街多开有窗,在八十年代形成店铺窗口,以售卖烟花的为最多。穿过古集街前往渡口,乘船到泼陂河码头转乘班车,往南可到浒湾乡集、新县县城,往北四里是泼陂河镇集,再往北可到光山县城、信阳市。

余氏祖坟在神留桥古集后山,是源自江西长茅余氏的河南余氏第四代贤一公的坟墓,也就是迁往神留桥集的余氏第一代,被朱元璋追封为少保的余思铭的孙子。到我这一辈,已世居神留桥集二十三代了。八十年代末,因神留桥湾某蔡姓人家建房逼近余氏祖坟,引起蔡、余宗族小规模械斗,蔡姓房主被打死,余姓四从坐监。

4

我出生那年,正是泼陂河水库修成之年,神留桥集早已沦落为露水集,被三个强大的乡镇集市包围。神留桥村集、浒湾乡集双日逢集,八里畈乡集、泼陂河镇集单日逢集。

解放后新的村集在前张洼湾村口,只有一条长不足百米的小街,但平常却显得特别宽阔——可用来放映露天电影,只在腊月稍嫌拥挤。集市最显眼的、无与伦比的是一排供销合作社的房子,这还不算其后院和仓库。单就供销社的房子来说,均是砖瓦房,砌有一米宽的廊檐和三四级台阶。

整个神留桥大队的宏伟建筑共有三处,一是大队部,二是供销社,三是神留桥中学。村庄的房屋多是土坯墙,丁李湾虽有许多古建筑的砖墙,但多是清朝以前留下来的,颇显破旧,且通常是三五家共住着一个大宅院子。神留桥中学虽为砖房,但据说许多大青砖是坟砖,可以看出有些砖上还残留有白石灰。大队部是一个极大的四合院,门面一排房却是小红砖和琉璃瓦,最为气派。我已记不得供销社的门面房是大青砖还是小红砖、琉璃瓦还是青瓦,但总归是可以排名第二的。

供销社的门面房被隔分为两块,一块为收购站,兼售油、盐、酱菜、散酒,另一块售卖各种紧俏物品。紧俏就是时髦,时髦的东西只有供销社才有,因为许多物资是凭票供应的,没有票就得高价,这就叫紧俏。几年前我写乡镇志时,知道六十年代凭票供应的商品有二十多种,包括糖、烟、酒、猪肉、布匹、针织、糕点、手表、自行车、皮鞋、火柴、肥皂、香皂、搪瓷杯、搪瓷盆、电池、镜子、蒲扇、凉席、水瓶、铁钉等等。我小时候所见过的“票”,似乎只有布票和粮票,但供销社不卖粮,也不再卖猪肉。收购站倒是收购禽蛋、鱼、虾、蟮、泥鳅、王八、蛇等,也收购农产品棉、麻、蓖麻、花生、芝麻、黄豆、红豆、绿豆等,也收购中药材钱胡、沙参、车前子、金银花、葛根等。

村供销社不卖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等贵重物品,主要商品有糖、烟、酒、副食、布匹、鞋子、水瓶、镜子、蒲扇、手电筒、电池、火柴、肥皂、香皂、毛巾、脸盆、缸子、碗、筷、锅、菜刀、剪子、针、线、铁皮水桶、铁钉等。之于我个人来说,小时候最常去供销社柜台买的是糖子,不论几分钱都可以买,长大后买过手电筒、电池、开水瓶胆、瓶塞、火柴、盐巴、香皂、肥皂之类,也曾帮父亲买过烟、打过散酒。

有一位专门给村供销社运输的送货员,用一头驴拉着架子车,每天把村供销社收购的物品运到乡里,再把需销售的物品从乡里运到村供销社。车行平路且空车时,运货员就侧坐在架子车上,一边吆喝着“嘚”“驾”,一边甩着鞭子,那样子十分惬意。

毗邻供销社一侧的是卫生所,有三位中医,两位年长约六七十岁,一位年轻约四十多岁。三位中医轮流坐班,但赶集看病的人总是希望由最老的老中医望闻问切,而对那位四十多岁的中医不太信任。在卫生所成立之前,两位老中医是行走于乡间的赤脚医生,认得人也多。医生们平时居家,各备药箱,如果夜晚有人得了急病,仍需出诊。

供销社和卫生所对面是一排低矮房子,房前有肉摊、油炸摊、豆腐摊、挂面摊,似乎这几样可以私营。在七十年代,当地出嫁的女儿给父母亲做寿,最常见的寿礼三大样是挂面、油条和猪肉,装满一个竹筐,当然还可以有鸡鸭鱼蛋等;而农村人家待客,豆腐必不可少,毕竟肉贵,豆腐的种类却有水豆腐、千张(干豆腐)、臭豆腐卷、豆腐渣、豆油、麻辣豆腐块等。在贫穷的时代,农村有“过小年吃豆腐”之说,豆腐简直就是介于荤菜与素菜之间的一个特别菜种,不上不下。在油炸食品中,菜角、千张卷油条要趁热吃,而油条、麻花、馓子却可以在家中存放很久,冷油条老人用开水或热稀饭泡着吃,小麻花、馓子则是儿童的最爱。后来吃过天津的大麻花,感觉远没有家乡的小麻花好。

至于挂面,更是是家家必备之物。挂面又称长寿面,“鸡蛋挂面”是生日标配,无论老人小孩。此外,家里来了客人或请人做工,通常要请来人“过晌午”“过晚上”,这就又少不了挂面,擀面条是不行的,包饺子又太费工夫。因此要长期请人做工或帮工的人家,例如盖房子,需要大量的挂面时,通常又会请人到家中来做挂面。

除此之外,集上不固定的则是柴禾担、蔬菜担、瓜果担、鸡蛋筐鸭蛋筐、卖鱼虾蟮或王八的、卖鸡鸭的,都是农户自家产的或河塘里打捞的。村集上并没有早餐的摊点,没有卖包子、豆浆、水饺、面条、稀饭之类,那些要到八十年代才会出现。

5

集市直到八十年代才红火起来,直挤兑得供销社可以关门大吉。一夜之间,供销社对面的低矮房子都翻新了,都亮堂了,都成为经销店了。早餐店也出现了,摆地摊的也出现了,甚至理发店、信用社、牛行也都出现了;原来不固定的临时小贩形成了固定的区域,有水产区、蔬菜区、柴禾区,全都挤到大马路上。集市扩大成了一条丁字街。

前张洼村的家庭,几乎半数经商,奶奶的两个弟弟都开了经销店,也有的家庭建房出租。附近村庄的居民,也有来摆地摊的。地摊并不是摊在地上,而是在两条板凳上架一竹薄,物品就摆放在竹薄上。竹薄简单易制,家家都有,是用十几根细竹以麻绳串联而成,夏夜可以睡在上面乘凉,也可以搬到院子中或晒谷场上暴晒农作物,不用时可以卷起来立在墙角。

各村庄的经销店也出现了。我那距离集市只有五百米的村庄,爷爷开了间经销店。我曾经怀疑,爷爷的经销店能否赚钱。事实证明,人类都是有惰性的,多数人宁愿多花一点钱也不愿多走路,或者说是省下了赶集的时间。爷爷的经销店只售卖极少数的日用品及烟、酒,主要收入还是来源于烟酒,虽然我的村庄只有一百五六十人。在那个粮食酒通常只卖四元一瓶、一包烟通常只卖一元多钱的八十年代,爷爷的经销店竟然传了三代,从爷爷传给二姑,从二姑传给三姑,从三姑传给姐姐,直到她们出嫁。

集市火起来后,许多人赶集纯粹成了玩乐,特别对于无所事事的老人或孩子们来说,即使对于早晨有工作要做的孩子——例如放牛,也会挤出时间去赶集,看热闹是中国人固有的为数不多的欢乐之一。那些上学经过集市的孩子,必定要在集市上浪费一点点时间,多年后那回忆就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参观和游览。

校长每逢集到学校也要经过集市。有一次在校会上训话时,他给我们讲了一个集市上的见闻,以证明学习课外知识的重要性。一个打着快板讨钱的乞丐,对着一位不肯给钱的摊主唱道:“你敬我是杨六郎,我敬你是八贤王。”杨六郎和八贤王是什么关系?杨六郎是八贤王的妹夫,我日你妹!

似乎集市火了以后,那些乞丐也都成了江湖艺人,再来村庄讨饭时不是打着快板就是拉着二胡,或者脖子上缠着一条无毒蛇,又会肩上立着一只会学人话的八哥。对于这样的江湖乞丐,孩子们是欢迎的,不会再驱狗咬,施舍的米也多起来。有时故意舀一满碗米,端在手中,让乞丐在门前多唱一会儿。

村庄里有两位老人是每集必赶的,他们是亲兄弟,都七十多岁,互不来往大半辈子了。弟弟被抓壮丁时,曾将妻儿托付给哥哥,哥哥却将弟媳妇给卖了。哥哥每次赶集空着手去,回来时必提一块肉。弟弟每次赶集必背着一捆竹子,卖了钱也割一块肉打一瓶酒,寒暑假期间时常还带着两个孙子,有时也将竹子背到泼陂河镇集上去卖。他的两个孙子住我对门,时常向我吹嘘泼陂河镇集如何好,比神留桥镇集要大许多倍,然而去泼陂河镇集要坐船,要付船钱,我终是没有去过。后来姐姐也时常跟随村人去泼陂河镇集,贩些水果到神留桥集上来卖,暑假期间我常到码头去接姐姐。开经销店最辛苦的是二姑,那时家里并没有自行车,又为了省钱,二姑常到二十多里外的浒湾乡集去取货,取货一般选择在星期天,带上大我六岁的叔叔,还有我们姐弟三个,肩挑背扛的,累得不行。叔叔蛮有力,给学校打柴时曾挑回185斤,破了校史记录,每次他都要挑三四箱白酒。

6

叔叔后来在乡粮管所上班,婶婶是乡街上人,在乡集街上开有一家服装店。每到腊月下旬,叔叔也将货物拉到村集上来卖,摆摊,罢集后将货物寄存在他舅舅的经销店中。

集市每到腊月中旬、下旬就火爆得不行,过小年之后更是人山人海,依家乡话说——“挤破了头”。这样的盛况,比秋季的农村商品交流会还要疯狂。

秋季的农村商品交流会在每年九月,秋播之后,农闲时节。因为集市街太小,商品交流会均选址在大队部门前那一大片空阔地上举行。为了庆祝盛会,更因为学生无心上课,学校每年都要放假三到七天,大队部离学校只有一百米远。商品交流会上售卖最多的是布匹和服装,都是一卡车一卡车从乡上拉过来的。每次交流会如同传说中的庙会,吃的、玩的特别多。大队——已改为村——会请一台花鼓戏班子,约有六七名演员。各种水果、干果这时都有了,零食也都运来了,孩子们就是为了吃。

腊月集则有所不同,主要是供应年货。在八十年代初期,大多数农村青年还未外出打出,赶腊月集成了最重要的消遣,整个上午小集人流量都超过千人,直到午后一两点罢集。许多年轻人故意制造人浪,每每有被挤倒的人,小孩子们都吓得躲在一边。每个集市都有因“挤油”而发生争斗的,直打到稻田中,打得个头破血流,岂不是“挤破头”是什么?神留桥村集本来就小,我曾在夏夜集上看露天电影,于散场时被挤丢了板凳。那些年我们正是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于腊月集市上非常热衷这种“挤油”运动。

到八十年代后期,农村的青年大部分去城市打工去了,但是每年春节前回家,购买力今非昔比。如果说八十年代初期的赶集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闲诳和看热闹的话,八十年代末期则是大包小包地抢购了。为了维持秩序,我们姐弟三人每集都去帮叔叔照看货摊,单日则去乡集上帮忙。

其实拥挤的只是村集的主街,对于马路上的次街来说,它可以无限拉长,由五百米拉长到一千米,再拉宽到路两侧的稻田中。这个时候,你如果想见某个心上人,就去集市上找吧,不会因为没有电话联络而找不到。如果一遍找不到,就来回两遍、来回三遍;如果这一次集上没找着,就下一次集上再找。如果你们熟识,你可以偷偷地拉她的手;如果你们不熟,你可以悄悄地塞一个小纸条给她。

不光青年,中年人也喜欢赶腊月集,不然漫长的冬天做什么呢?去集市上转一转,看看年货还缺些什么。有些不常用的物件想不起来,遇见了,觉得划算就买下来;也不一定是过年才用,有些是正月十五才用的,有些是夏天才用的但冬天便宜。

最不爱赶集的是中老年妇女了。一者,她们往往不管钱或不挣钱;二者,她们无一不节俭持家;三者,她们过了爱看热闹的年龄了。她们只有在卖什么的时候才赶集,或者是必须买什么的时候才赶集。我的三姑奶特爱赶集,她嫁在离神留桥集八里远的光山县某地,几乎每集必赶。她没有亲生儿子,早早地与过继来的娶了媳妇的儿子分家过,住泼陂河水库旁边却种了许多菜园、茶叶,每集不是挑着蔬菜就是茶叶到集上来卖,甚至在神留桥不逢集的单日子里挑到十六七里外的八里乡集上去卖。不然,漫长的老年生活如何打发呢?如今,三姑奶已年近九十岁了,五年前见到她时,她依然精神矍铄,独自从新县县城坐车到神留桥集,再步行八里回到她的农村老家去。

不知神留桥还逢集否?

2021.11.12

这篇作文《老屋的变迁》怎么写

谨以此文纪念家乡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迁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阔步前行;三十年,见证辉煌。过去三十改革开放,如同海浪,把无数新意涌上了时代的海滩,却也带走了许多温情和往事,这一变革的海浪卷走的东西当中赫然有一座老屋。它,必将在岁月的沉淀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题记

老屋不老,建于1982年。因其是在祖屋的基础上翻建的,习惯上称其为老屋。

想起老屋,就会让人想起和老屋连在一起的人,想起屋里屋外的故事,想起老屋代表的历史时代以及那个时代老屋和人的命运。

上世纪70年代初,奶奶一家穷得叮当响,连称盐打油的钱都没有,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全家住着三间小茅屋,一个篱笆墙环绕的院子空荡荡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生活渐渐有了起色。1982年,父母靠省吃俭用、辛勤劳动积攒了一些钱,拆掉了茅屋,建造了老屋的正房、东房。听父亲说当时的建造过程很艰辛,特别是材料的来源——砌墙的石头是从父亲从大山里采回来的,砖瓦是姑姑和妈妈在邻村一担担挑回来的,檩条和房梁是爷爷托人从外地买回来的。这在当时也称得上是“高档”的房子了,因为那时好多人家都还住着土坯房、草房。几年后父亲开起了拖拉机,生活更见宽裕,等攒了些余钱,在家乡的砖场买到了上好的红砖,于是请来四周的邻居帮忙盖起了西屋、南屋,后又重新翻盖了朱红色的石柱大门,历经近十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了现如今宽敞大方、清秀雅致的四合院。虽经历了后期两度改造,但终究未脱离老屋的主体是泥砖墙、瓦梁结构,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的殷实,家乡好多人都将原来的瓦房推掉,重新起过楼房,而老屋依旧岿然不动,相比之下,大家都更习惯叫它老屋了。“农村人一辈子都为一间屋”的老话在父母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可以说他们大半辈子都是为老屋“折腾”的。

老屋坐落在村庄西头,出了院子就是田野了。一年四季,这片有如桃花源的圣地点缀着不同的景色——春天里的茵茵绿草,夏季里的滚滚麦浪,秋天黄澄澄的玉米,冬日银装素裹的棉柴,还有那些忙碌的大人和四处玩耍的孩子,那场景就像梵高油画里的农舍,简直美极了。老屋像一位有底蕴有内涵的老人,虽历经沧桑,但仍不失它的威武气派;它是一本厚重的大书,记录下屋檐下老屋主人和房客们的生活,演绎出一代又一代人生的悲欢离合,承载着时代的变迁。

母亲说,老屋是在我出生那年——1988年迎来第一位位房客的,之前并不是没有闲房可供租赁,而是因为租房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当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它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适应当时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各地农民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纷纷在自家村落搞承包忙生产,乐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很少有人走出村庄。

到了90年代初,老屋的房客开始多了起来,四间闲房再也不“闲”了。我们村庄紧邻城区,房租又比城区便宜,很多租房的人便在这里“安营扎寨”,老屋的房客便也络绎不绝。九十年代的农村开始实行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不仅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所提高,而且广大农民也从有限的耕地上解放了出来,在得到土地收入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发展其他产业或外出务工经商增加收入。许多房客便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在农闲时节,他们便到城里揽活,做泥瓦工、修房顶、铺地板,有的还常年在外做些买卖。农民收入的渠道着实多了起来,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每每夏天的夜晚,老屋诺大的庭院里总会充盈着忙碌了一天的房客们淳朴的笑骂、大声的讲话以及老树下噼啪的棋子声。

进入21世纪,当我们姐妹都已进入高中、大学,老屋的房檐下却又多了几个学龄的孩童——他们是新的房客。时代在变,老屋下的房客也在变。为了孩子的教育而举家搬迁的家长们也加入了房客的行列。这些孩子多是刚入小学或刚读初中,这些家长多半是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在家全职照顾孩子上学,为了能就近读一所较好的学校,为了有一个以知识为依托的更好的明天,他们都在付出努力着。当一家人无需疲命奔波于日常的生计,当改革开放给人们带去物质上的富足时,精神上的追求、对教育的渴望就成为了另一番憧憬。老屋下又响起了曾经的歌谣和读书声。

……

今年暑假回家,便听说了老屋要拆迁的消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几年来,家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改革大潮。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交错贯通,整齐有序的居民楼拔地而起,小村庄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屋便是在这样的“旧村改造新村,村村统一规划”的农村改革大潮中接受拆迁的命运的。

老屋是这个变幻时代里一座无字的丰碑,它见证了过去岁月的贫寒和昏暗,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芝麻开花的美日子,整洁和谐的新农村……。老屋在时代变迁的脚步声中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即将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但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那个贮存了我童年少年每一点点滴滴快乐时光的的老屋永远会留在我的心间,我的梦中再也不会走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走不出这座青砖石瓦的农家小院和院里院外的故事。

当老屋成为一堆瓦砾,在它的原址上会重新起来一座红瓦彩墙的新楼房;当昨天今天已成为历史,一个崭新的明天又将继续——在那里,天很蓝,空气很清新,环境很优美,吸引世人的目光;在那里,勤劳、和谐、整洁、文明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习俗、一种风气;在那里,人们用聪明才智和辛勤的汗水创造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

2008年8月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夜晚,满天星斗,金蝉吟唱。房客小张把新买的电脑支在老屋门前的石凳上,屏幕上08奥运的精彩视频正在播放。老屋的主人和房客们凝心聚神地欣赏观看,激情、超越、梦想、自豪在每个人心中升腾,为中国加油,为北京加油,为奥运加油成为我们共同的祝福。我分明闻见穿过老屋走廊的风带着阵阵甜意,那大概是历经沧桑的老屋对年轻北京、澎湃奥运的深情祈祷吧!

即将消失的老屋、如火如荼的奥运、日渐强盛的中国;过去、现在、将来;在这一刻无限交融!

从老屋和房客们的变迁中,你看!这改革开放三十年……-+

父母的老屋

父母的老屋建于60年代初,是那种老式的土坯房,所不同的是,这些土坯不是一块一块的,而是用木板夹起来筑成的。

而且因为筑的比较整齐,也就免了粉刷。

堂屋因为是房子主人的门面,所以被石灰简单刷了一层白,而卧室则保持了土坯墙的原貌。

虽历尽沧桑,却依旧能看出土坯墙在历史长河里的风采:沉稳、古朴、结实。

与那些一块块的土坯相比,用木板夹筑的土坯墙不仅更结实,而且冬暖夏凉。

毕竟,夹筑的土坯墙没有缝隙,也就避免了透风。再加上夹筑的土坯墙比土坯厚,也就比它们更加保暖和隔热。

还有,那时候农村并不太平,夜晚常有小偷光顾。

土坯墙很容易就被小偷挖洞,而筑的土坯墙则轻易挖不了,所以在防盗方面,筑的土坯墙比一块块的土坯更结实。

在天长日久的风吹雨打中,一块块的土坯很容易就被侵蚀,而夹筑的土坯墙却可以屹立不倒。顶多在年深日久的累积中,露出斑驳的点点沧桑。

父母当时建这栋老屋时,手上没钱,只好和三爹一家合伙盖了四间房,盖成后每人分两间。

后来,随着两家孩子的不断增多,两间房子太窄住不下了。

于是我父母只好给紧挨三爹屋子的另一头加盖了两间房,这样三爹就从从前的两间房里腾出一间房给我父母。

而当初三爹他们依着那间房子盖的厨房却没挪走,导致那间屋子长年见不到光,黑咕隆咚的,白天都要开灯。

那间厨房则一直像根不合适宜的木桩,直直地杵在我们的院子中。直到堂哥前几年翻新房子,这厨房才正式从我父母的院子里消失。

我们五兄妹渐渐长大,三间房也住不下,父母又在另一边加盖了一间房子,勉强凑合住着一家人。

大哥二哥长大要娶媳妇了,父母便去村里批了一块地基,盖了三间青砖房。

后来,大哥“嫁”去了县城,把家安在了那儿。这三间青砖房便成了二哥的婚房,多年以后二哥全家搬到镇上,这三间青砖房因无人居住而夭折在世纪的风雨中。

可父母的老屋,依然屹立在旧时光里,像疲惫却顽强的老人,依旧坚守着我们的欢笑与幸福。

父亲曾想翻盖老屋,奈何哥哥们都不支持,父母有心无力,所以老屋依旧如故,以苍老的身躯眷顾着同样苍老的父母。

如今,父亲去了,老屋也是风烛残年,摇摇欲坠的东倒西歪。

我们担心老妈的安全,希望她能搬离老屋,不管跟随我们仼何人都行。

然而,老妈却不肯。

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屋,正如她舍不下父亲。

那里有她一生的幸福与辛劳,也有我们五兄妹的欢声笑语和成长的点点滴滴。

可是,老屋实在太老了,它再也承载不起老妈的任何念想,亦如老爸,终要尘归尘,土归土。

昨天晚上,姐姐说,因修高速公路,父母的田地被征占,政府补偿了12万,我说这下父母的老屋可以翻修了。

姐姐说,老妈不同意,说她将来走了老屋也没人住,就不浪费钱了。

我只能沉默,其实,我知道这不是老妈的真心话,她和父亲,其实一直都想翻盖老屋。

只是,我也有心无力,就只能沉默。

这世上有很多我们有心无力的事,所以,只能沉默。

关于农村青砖老屋翻新和有人专门到农村收老屋旧梁,一根几百元,是用来干啥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老屋 百元 农村

相关推荐

东关老屋改造装修公司,东关老屋改造装修公...

1、东关老屋改造装修公司 东关老屋改造装修公司推荐: 1. 铭家装饰 地址:东关街道建设路10号 电话: 网站:...

老屋多少平方一间客厅装修,老屋多少平方一...

1、老屋多少平方一间客厅装修 该问题无法回答,因为您没有提供房屋的总面积。2、老屋多少平方一间客厅装修好...

老屋小户型装修70平米,老屋小户型装修70平...

1、老屋小户型装修70平米 70 平米老屋小户型装修指南 空间布局 开放式格局: 打通客厅、餐厅和厨房区域,创...

老屋翻新装修价格,老屋翻新装修价格一般多...

1、老屋翻新装修价格 老屋翻新装修价格 老屋翻新装修的价格因房屋面积、翻新规模和当地市场因素而异。以下是...

装修案例


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