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面积增加土地证怎么改
首先确认下,你所说的土地是不是农村宅基地,按说两间房76平方,应该是宅基地。这里有两个细节要说明下,一是建房申请时审批了3间,二是实际建房2间,1993年办的农村集体土地证是以实际建房面积计算的,所以土地证登记的是2间房的土地面积。95年又加盖了第3间房,按照第一次建房审批是符合原审批条件的,但是按照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文件的有效期是一年,所以实际你第二次建的房是不合法的(对于不合法这种情况,各个地区操作标准不一,除了新建房在基本农田里,一般不会拆除)。
你要把土地证更新到你当前所建房屋的面积,就要补办用地审批手续。先去村里办理宅基地审批申请,根据实际情况补交违法用地罚款,上报当地国土局审批。农村建设用地呈报表批下后,请测量公司测量宅基地面积,得宗地图后,带上原土地证,农村建设用地呈报表,身份证等资料到土地登记窗口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总之比较繁琐,如果不是遇到迁户口,拆迁之类的事,农村土地证用处不大,即使遇到拆迁也只需要办理完建房审批,拿到农村建设用地呈报表就可以了。
现在农村盖房不能超过多少平方米有何依据
关于这个问题,我给你说说:农村新建房屋的面积、脚手架预留,前后房屋间距等问题。农村盖房子,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我们家能申请批建多少平方米的房子。我以我这边农村标准来举例,答主这边农村家庭户2-3人,最多可批建占地面积95平方米的房子,4-5人户可以批建125平方米占地面积的房子,层高一般民宅最多允许盖三层。
按照我们农村约定俗成的规矩,盖平房要留一米的脚手架空间,盖二层楼的要留2米的脚手架空间,盖三层的要预留3米的脚手架空间。但是因为通常农村房屋坐北朝南的特性,大部门房屋在东西墙面位置仅预留1米的脚手架空间也可以,但是要与邻里沟通明白,两旁邻居不反对的情况下,作为村委会不会过多干涉。
房屋正面因为朝南,一般都会有些许院子,不涉及南边一户人家的采光。所以无所谓脚手架的预留空间大小,但是房屋背面通常必须按照盖1层留1米,盖2层留2米,盖3层留3米的规矩做到,以保证北边邻居的采光(严格来讲,前户人家的北墙面与后一户人家的南墙面应该保持13米的距离),但是农村情况复杂,有些地方确实做不到,也就只要后一户家庭不反对,村镇审批单位一般也会通过审批。
北方喜欢很多农村喜欢盖平房,所以不涉及滴水的问题,但是南方基本绝大多是房屋都会有屋檐,有屋檐肯定就会有滴水,那么这个滴水的位置必须在自己家的土地范围内,不能滴到别的家地界,也不能滴到公共区域,当然邻居和村里不介意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在讲一讲农村新建房屋的可以盖的面积在图纸中怎么判定,也就是说提交建房审批申请的时候,里面画出的简易图纸中,哪部门面积才算占地面积。一般我们审批面积100平方米,那么在图纸中体现出的,就是除去四周脚手架留存空间,剩下的内部面积就是可以盖的占地面积,简单点讲,就是4面墙内外表层以内的面积。这里还要讲一下阳台的问题,很多农村房屋都喜欢建阳台,阳台是外凸的,所以这个时候的占地面积,就要以阳台的外侧墙面为起点,以内的就是可以盖的面积。所以建阳台其实损失了一层的室内面积,不过建筑美感整体是提升的。
最后讲一讲审批建房要提交什么材料。到村委会提交房产证、土地证、户口本(申请建房人在同一户,如果不在同一户的,要提交关系证明),身份证,土地来源证明,一户一宅证明,建房申请表。这里要强调一户一宅问题,建房申请人必须保证只有在村内只有一套住宅,否则不予批建,这个不用瞒骗的,因为遇到过不少满篇一户多宅情况的,但是最后都会北土管所电脑系统查出来,最后浪费时间精力。
农村建房虽然说要依法建房,但是很多时候都存在少批多建的问题,只要四周邻居没意见,一般村委会和土官部门不会过多干涉,毕竟农村建房最后讲求的也是一个因地制宜,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其他地问题都好解决。
5.12汶川大地震重建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通报(全文)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已近一年。一年来,我省(四川省)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按照国务院关于“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从2008年9月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下发起,到2010年9月,累计完成纳入国家规划的灾后恢复重建估算投资和累计完工项目均达到85%左右,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任务,基本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正按照《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现将我省灾后恢复重建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关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省有347.6万户农房受损,其中126.3万户需重建,221.3万户需维修加固;城镇住房有31.4万套需重建,141.8万套需维修加固。灾区各级党委、政府把修复重建城乡居民损毁住房作为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补助政策,积极协调住房贷款,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强化建材物资保障和质量、价格监管,确保农房重建任务在今年9月底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任务在明年5月前全部完成。截至5月4日,全省永久性农房重建已开工124.8万户,占重建任务的98.8%,其中在建24.1万户,建成100.8万户;农房的维修加固已于2008年底基本完成。全省城镇住房已维修加固71.9万套,占总数的50.7%;已开工新建城镇永久性住房13.8万套,占总数的43.9%,其中在建10.5万套,建成近3.3万套。
二、关于学校、医院恢复重建情况
以学校、医院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建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任务。全省纳入国家规划的39个重灾县(市、区)共有3340所学校需恢复重建,其中有2455所为部分重建或维修加固。省委、省政府提出,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明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校舍。在恢复重建工作中灾区各级党委、政府优先安排学校重建资金,优先审批学校重建项目,优先提供物资保障,优质高效推进恢复重建。截至5月4日,纳入国家规划的39个重灾县(市、区)已开工建设学校2448所,占需恢复重建数的73.3%,其中在建2162所,竣工286所。
全省纳入国家规划的39个重灾县(市、区)共有1738个医疗卫生机构需恢复重建。为确保灾区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在两年内完工99%,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努力筹措资金,倒排工期,严格质量管理,力争把每个项目都建成优质工程。截至5月4日,已开工建设医疗卫生机构800个,占需恢复重建数的46.1%,其中,在建601个,竣工199个。
三、关于帮助解决困难农户农房重建情况
在农村永久性住房的恢复重建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重建资金问题。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采用财政补助、金融支持等办法,切实帮助农村困难群众重建住房。一是资金补助。各级政府对农村困难农户重建住房,按政策户均给予2.2万元补助(含农民自建过渡安置房补助0.2万元)。二是统筹安排。对因灾造成的“三孤”人员和无房的散居“五保”对象,纳入福利院、敬老院重建规划统筹解决,按照每个床位2.5万元给予补助;对建卡绝对贫困户和低保户给予资金补助,将安排“特殊党费”重点援助农房重建中的农村低保户;同时,一些地方还针对当地实际,分别采取特别措施对困难群众给予帮助。三是设立担保基金。针对部分困难群众无能力贷款、建房资金缺口大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和相关市(州)党委、政府制定了农房重建银行贷款担保基金办法,建立困难群众农房重建担保基金,帮助解决贷款问题。四是开展“一对一”帮扶。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机关、镇村干部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农房重建中的各种困难。
四、关于因地震灾害失地农民异地安置帮扶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我省灾区部分农民失去宅基地12307亩,涉及4.5万多农户,15.9万人;损毁灭失耕地17.6万亩,其中有约1.2万户、4.1万人的5.6万亩耕地全部灭失。为有力、有序做好因灾失地农民异地安置帮扶工作,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原则,明确了返乡就地就近安置、市内跨县(市、区)安置和省内跨市(州)安置的次第安置方式。截至5月4日,全省调剂宅基地1.2万亩、调整耕地2.3万亩,已实现市(州)内安置的占应安置户数的99.7%;按照农民自愿申请、政府帮扶、统筹安排的原则实施跨市(州)异地帮扶安置,青川县首批80户因灾失地农民已搬迁到邛崃市南宝山农场,青川县第二批68户以及汶川县145户群众,将于今年5月12日前搬迁到邛崃市南宝山农场。
五、关于促进灾区城乡群众就业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共造成我省152万城乡劳动者失业、失地。各级党委、政府把群众的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解决灾区群众就业的政策措施,努力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增加公益性岗位,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进行失业预登记,发放失业保险金,代缴医疗保险费;积极抓好就业服务,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逐户登记造册,在安置点设立工作站、开通就业援助大篷车,为灾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就业培训;加强与援建省(市)协调,积极搭建定向招工、劳务输出对接平台,把岗位送到灾区群众身边。目前,全省已帮助129.6万名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19.3万人,组织劳务输出25.6万人;为3000余户受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11亿元,为1600余户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1000余户企业、10.7万职工进行失业预登记并发放失保金。
六、关于灾区“三孤”人员安置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我省灾区新增“三孤”人员1449人,其中孤老635人,孤儿630人,孤残184人。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三孤”人员安置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三孤”人员进行妥善安置。一是集中安置。各级民政部门将“三孤”人员就近妥善安置到所属的社会福利机构,当地安置有困难的,通过协调安排到轻灾和无灾市、县社会福利机构。目前,集中安置在国办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的“三孤”人员共计267人。二是分散安置。对孤儿采取亲属监护、家庭收养、家庭寄养、集中供养、学校寄宿、社会助养等方式养育,对孤老、孤残实行临时安置与长期安置相结合、集中供养与分散抚养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安置。目前,已分散安置1182名。三是保障基本生活。地震发生后,政府对“三孤”人员给予每人每月600元的临时生活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结束后,对重灾县(市、区)“三孤”人员继续给予每人每月400元的后续生活救助;后续救助政策到期后,再将“三孤”人员分别纳入农村“五保”、城镇低保或集中供养等政策统筹安排。
你好.我95年买宅基地没有建房现在可以建房吗
您好,可以的,但是需要走流程。
1、申请
建房户提出建房申请,经社、村同意(签字、盖章)
2、受理
村、镇建环办对用地及建房地点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3、审查
村、镇建环办现场勘查、定点,并对建房户基本情况、现有房屋状况进行核查,符合建房、用地条件的,由村、镇建环办发放规划,用地审批表格。
4、审批
(1)经社、村同意(签字、盖章),由建环办工作人员审核、填表签初审意见。
(2)由国土所工作人员填好表格,交国土所领导签注意见。
(3)镇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审查同意后到党政办公室盖章,由建环办核发《乡镇建设规划许可证》,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审核批准,填发建设用地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