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装网

宋朝的房屋装修,宋辽夏金元的建筑各有什么风格

2023-08-09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宋朝的房屋装修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宋朝的房屋装修的知识,包括宋辽夏金元的建筑各有什么风格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装饰是怎么发展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装饰是随着人们的起居习惯和装修、家具的演变而逐步发生变化的。自商、周至三国间,由于跪坐是主要的起居方式,因而席与床(又称榻)是当时室内陈设的主要因素。汉朝的门、窗通常都挂着帘子和帷幕,长者尊者在床上加帐,但几、案比较低矮,屏风多用于床上。自此以后,垂足坐的习惯逐渐增加,南北朝已有高形坐具,唐代出现高形桌、椅和高屏风。这些新家具经五代到宋完全定型化,并以屏风为背景布置厅堂的家具;同时,房屋的空间加大,窗可启闭,增加室内采光和内外空间的流通,因此从宋朝起室内布局及其艺术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

关于古代室内的装饰

1.上古至秦汉时期

上古至秦汉时期是中国建筑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从远古的穴居、巢居开始,人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营造自己的生存空间,直至公元前21世纪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代开始,又经过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个独特的体系,已基本上形成。

根据墓葬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汉代的住宅已比较成熟和完善。一般规模较小的住宅,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屋门开在当中或偏在一旁。有的住宅规模稍大,有三合式与日字形平面的住宅,布局常常是前堂后寝,左右对称,主房高大。贵族居住的住宅更大,合院内以前堂为主,堂后以墙、门分隔内外,门内有居住的房屋,但也有在前堂之后再建饮食歌乐的后堂。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住宅的合院布局已经形成,这种主次分明,位序井然,充分反映出中国家庭中上下尊卑的思想观念。

住宅内部中的陈设也是随着建筑的发展以及起居习惯的演化而决定的。由于跪坐是当时主要的起居方式,因而席和床榻是当时室内的主要家具陈设,尤其是汉代的床用途最广泛。人们在床上睡眠、用餐、会客。汉朝的门、窗常常置帘与帷幕,地位较高的人或长者往往也在床上加帐幔,逐渐成为必需的设施,夏天可避蚊虫,冬天又避风寒,同时也起到装饰居室的作用。

2.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再到两晋和南北朝近300年的对峙,一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是最不稳定的一个阶段,直至唐朝才成为一个长治久安的国家。这个时期的建筑,在继承秦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并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建筑体系。

这一时期宫殿、住宅继续高度发展。宫殿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没有现存,而室内情况因为留传下来的绘画、墓葬明器以及文字资料相对更丰富,从住宅建筑的变迁上反映的更充分一些。这一时期的住宅总体上还是继续传统的院落式木构建筑形式。到隋唐时期住宅有明文规定的宅第制度,贵族的宅院在两座主要房屋之间用具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为四合院,布局的方法多是有明显的轴线和左右对称。从三国到隋代统一,朝代不断更迭,无疑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室内装饰与陈设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席地而坐的习惯虽未完全改变,但传统家具有了不少新发展,如床已增高,人们既可以坐在床上,又可以垂足坐于床沿。东汉末年西北民族进入中原以后,逐渐传人了各种形式的高坐具,如椅子、圆凳等,尤其是进入隋唐时期,上层贵族逐渐形成垂足而坐的习惯,长凳、扶手椅、靠背椅以及与椅凳相适应的长桌、方桌也陆续出现,直至唐末后期的各种家具类型已基本齐备。家具的式样简明、朴素大方,线条也柔和流畅。室内的屏风一般附有木座,通常置于室内后部的中央,成为人们起居活动和家具布置的背景,进而使室内空间处理和各种装饰开始发生变化,与早年席地而坐的方式已迥然不同了。齐生设计教育

自汉代开始传人佛教以来,佛教建筑也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建筑类型。到了隋唐时期,佛寺遍布中国各地,但大多都已被毁坏,流传下来的唐代佛寺殿堂较为完整的只有两处,即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NanchanTemple)正殿和佛光寺(FoguangTemple)正殿。这两座大殿的内部空间设计同外观形象一样,其风格虽有汉代的痕迹,但却透出一种圆熟的古朴和凝重,而不是单纯的粗放,既富有大气又不乏细腻。如图2--20所示。

3.宋、辽、金元和明清时期

唐朝结束又经过五代十国战乱之后,进入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元对峙的时期,接着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后来满族贵族夺取了政权,于1661年灭了明朝统一了中国。从北宋开始,中国建筑形成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不少成就。明清时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进入宋朝以后,除佛寺外,祠庙也是宗教建筑的一个主要类型。祠庙是古代宗族祭祠祖先的地方,有宗祠、家祠、先贤祠等。被视为宋式建筑代表作的山西太原晋祠(TaiYuanJinci),就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晋祠的主殿圣母殿建成于1032年,位于晋祠中轴线上,坐西朝东,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近方形。殿内梁架用减柱做法,所以内部空间宽敞。齐生教育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但也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北京故宫也称紫禁城(ForbiddenCity),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而且室内装修与设计也是其他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太和殿的内部装修就是其中最辉煌的一个,明清两代皇帝即位、大婚、朝会、命将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殿内设七层台阶的御座,环以白石栏杆,上置皇帝雕龙金漆宝座,座后为七扇金屏风,左右有宝像、仙鹤。殿中矗立6根蟠龙金漆柱,殿顶正中下悬金漆蟠龙吊珠藻井。整个大殿的装修金碧辉煌,同时又不失庄重严肃,给人一种很强的威慑力。如图2-21所示。内廷中的乾清官是皇帝的寝官,也是清朝皇帝举行内廷典礼、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其内部布置接近太和殿,芷前方也是一个雕龙宝座,后设五扇龙饰屏风,左右安置香炉、香筒、仙鹤等陈设。屏风上置“正大光明”匾额,是大殿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宋朝的住宅,一般外建门屋,内部仍采取四合院形式。贵族的住宅继续沿用汉以来前堂后寝的传统原则,但在接待宾客和日常起居的厅堂与后部卧室之间,用穿廊连成丁字形、工字形或王字形平面。至明清时期,这种四合院组合形式更加成熟稳定,成为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形式,也是住宅的主要形式。北方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住宅为代表,它的内外设计更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制的伦理需要。四合院内部根据空间划分的需要,用各种形式的罩、隔栅、博古架进行界定和装饰。山东的曲阜孔府(KongFamilyMansion,qufu)是北方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府邸,其室内装饰与布置充分反映出明清较成熟的住宅府邸基本形式。qsedu.net

南方的住宅也有许多合院式的住宅,最常见的就是“天井院”。它是一种露天的院落,只是面积较小,其基本单元是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三面或四面围以楼房。正房朝向天井并且完全敞开,以便采光与通风,各个房间都向天井院中排水,称为“四水归堂”。正房一般为三开间,一层的中央开间称为堂屋,也是家人聚会、待客,祭神拜祖的地方。堂屋后壁称为太师壁,太师壁上往往悬挂植物山水书画,壁两侧的门可通至后堂。太师壁前置放一张几案,上边常常供奉祖先牌位、烛台及香炉等,也摆设花瓶和镜子,以取“平平静静”的寓意。几案前放一张八仙桌和左右两把太师椅,堂屋两侧沿墙也各放一对太师椅和茶几。堂屋两边为主人的卧室。安徽黟县宏村月塘民居内部设计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到宋朝时,终于完全改变了商周以来的跪坐习惯及其有关家具。桌椅等家具在民间已十分普遍,同时还衍化出诸如圆或方形的高几、琴桌、小炕桌等新品种。随着起坐方式的改变,家具的尺度也相应地增高了。至明清时期家具已相当成熟,品种类型也相当齐全,而且选材合理,既发挥了材料性能,又充分利用材料本身色泽与纹理,达到结构和造型的统一。

另外室内设计发展到明清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灵活多变的陈设,诸如书画、挂屏、文玩、器皿、盆景、陶瓷、楹联、灯烛、帐幔等等,都成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明、清代以来,室内的木装修同外檐装修一样成为建筑内外装饰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内装修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室内的隔断,除板壁之外,还采用落地罩、花罩、栏杆罩以及博古架、书架、帷幔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空间划分。内装修的材料,多采用紫檀、花梨、楠木制作。结构均为榫卯结构,造型洗练,工艺精致。室内的木装修已成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

宋辽夏金元的建筑各有什么风格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的分裂战乱时期,先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和十个地方政权的割据,接着又是宋与辽、金南北对峙,中国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但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

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宋朝建筑的规模尽管一般比唐朝小,但曲线柔和、形态细腻、装饰华丽,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宋代建筑在结构与构造上十分成熟,有了十分完备的体系,掌握了寓装饰与结构为一体的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建筑细部的装修也趋于细密而繁缛。代表建筑有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和浙江宁波保国寺等。其建筑特征是,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为了加强对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官式建筑的管理,朝廷颁布并刊行了《营造法式》。这是一部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书。书中总结历代以来建筑技术的经验,制定了“以材为祖”的建筑模数制。对建筑的功限、料例也作了严密的限定,作为编制预算和施工组织的准绳。这部书的颁行,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宋代的城市不同于唐代城市,已经没有了封闭的里坊与市场,也取消了宵禁制度。宋代都城汴梁城(今河南开封)演变为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城市街道比较狭窄,有密集的临街商镝。由于人口较多,建筑密度较大,经常失火,因此城内出现了城市消防系统,如专设的望火楼,在街坊中有军巡铺,铺内置有防火、救火的铁铲、铁钩,一旦发生火灾,军巡铺出动救火,不劳百姓。

辽代时曾在今北京城西南建辽南京城,宫殿位于城内的西南部分。金代在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城市规模,建立了金中都城,宫城位于城中央,略呈与宋汴梁相似的内外三套方城制度。

宋代的砖石建筑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在园林建设上,宋代改变了汉唐时期大型真山真水式的园林风格,更加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规模也大大缩小,园林内以山水景观与亭台楼榭为主。此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宋徽宗建造的东京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山川之优美的范例,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艮岳主山寿山,岗连阜属,西延为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的水系。在这样一个山水兼胜的境域中,树木花草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汴梁城西侧的皇家园林琼林苑与金明池,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也是典型之作。

在装修方面,这时期建筑上大量使用可开启的、棂条组合极为丰富的门窗,与唐、辽建筑的板门、直棂窗相比,不仅改变了建筑的外貌,而且改善了室内的通风和采光。房屋下部的须弥座和佛殿内部的佛座多为石造,构图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柱础的形式与雕刻趋向于多样化。柱子除圆形、方形、八角形外,还出现了瓜楞柱,且大量使用石柱,柱的表面往往镂刻各种花纹。同时,室内空间加大,给人以开朗明快的感觉。屋顶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琉璃瓦与青瓦相配合成为剪边式屋顶。彩画和装饰的比例、构图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因而给人以柔和而灿烂的印象。

宋代建筑大量使用油漆,由于印度佛教的影响,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宋代喜欢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是受了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社会思想所致。

在陵园建筑上,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沿袭了唐初的制度,只是改变了汉唐预先营建寿陵的制度,北宋的陵寝都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因此,宋代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此外,宋代改变了唐代后妃附葬帝陵不单独起陵的制度,而恢复了汉代的规制,后妃单独起陵园于帝陵的西南隅,但规模较小,除太祖庄怀皇后潘氏有陵号“保泰”外,其他后陵都没有陵号。

位于巩县的宋陵形制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谒拜祭祀和日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

宋代建造陵墓讲究相风水、堪舆(看风水),流行“五音姓利”的说法,把姓氏归于古代五音,再按音选定吉利的方位。比如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利于丙壬方位(北方偏西的方位)。

公元10世纪初到14世纪,中国北方诸民族纷争崛起,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加速了封建化过程。同时又以他们新兴的军事优势,取得了一部分或全部的统治权,其中契丹族建立了“辽”,“党项”族建立了“西夏”,女真族建立了“金”。这些入室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在陵寝制度上,吸收了汉族传统文化,同时还保留了许多民族特色和习俗,是中国陵寝制度史上的重要一页。

辽现存的陵园有两处,一是辽祖州城西的辽祖陵,一是辽庆州城北的辽庆陵。辽葬制的主要形式为石棺葬。石棺内的尸体套有铜丝网罩,死者服饰皆为左衽、捍腰、套裤,显示了辽游牧民族马上生活的特点。例如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的辽太祖陵,一道宽约七十米的山口为陵园的天然门户,两旁是悬崖峭壁,入园门便是四面环山的绝谷。谷内林木参天,清泉漫流,景色佳绝。辽太祖陵墓就坐落在山谷西边的高地上。祖陵原地面建筑十分宏丽,但在金代曾经遭受破坏。现在陵园四周散布着砖瓦、碑石块等。地宫墙身遗迹已暴露地面,享殿略有遗存。在丛林涧沟中还有一具石翁仲,其头部和右臂残缺,身穿箭袖窄袍,腰束带,中结双纽,两手交叉,左手握住右腕,背脊拖出一条长辫,表情自然,衣纹流畅,其雕刻艺术在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明显地带有契丹民族的古朴风格。

西夏的陵园坐落在宁夏银川西部贺兰山麓,共有九座帝陵和七十多座贵戚、功臣陪葬墓。由于西夏李氏贵族与唐宋政权交往频繁,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陵园平面仿照宋代大建筑群,强调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以象征西夏统治权威。陵园还体现了西夏文化独特的葬制,其表现为墓道底部铺设横木,道口用原木和木板封闭,墓壁建筑有护墙板,以及墓室前有多层宝塔式陵台建筑等。另外,西夏王陵还有一些不同于宋陵的独特风格:宋陵是单城呈正方形,而西夏陵是重城呈长方形;宋陵灵台就是墓室,而西夏陵的灵台位置在墓室前,并非起灵台的封土标志,而是一个高达二十余米的塔式楼阁建筑;西夏陵园内没有附葬的后陵。

西夏王陵每个陵园都是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都在十万平方米以上。四角建有角楼标志陵园界址,由南往北排列有门阙、碑亭、外城、石像生、内城、献殿和灵台。雕龙栏杆、莲花柱础、琉璃兽石勾头、兽面和花卉滴水、白瓷板瓦等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反映出西夏王陵陵园建筑的宏伟和华丽。虽然西夏著字院推行篆书,但汉字仍在民间和官府通用,这种情况在陵寝制度中也得到反映。例如仁宗赵仁孝的寿陵碑亭遗址有东西两处,东碑亭为汉文楷书,书法遒劲,刻工娴熟,西碑亭为西夏篆书,两种文字并用,说明中原与西夏在政治、经济方面联系密切和文化交融的历史事实。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最初活动在黑龙江境内的阿什河流域,随着金政治、军事势力的南下,在中都(北京)大房山营建山陵,以后金代帝王均葬于此,现存帝陵遗址十七座。金陵陵园规模宏伟,气势非凡,琉璃瓦殿堂楼阁鳞次栉比,汉白玉的石碑以及高大的石像生错落在苍松古柏之中。可惜明代以后,大房山金陵连遭兵毁,清代虽经修缮,但已不复原貌,又被兵匪多次盗掘,现已成为一片废墟。

元代(公元1206—1368年)的中国是一个由蒙古统治者建立的疆域广大的军事帝国,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建筑发展也基本处于凋敝状态。元代建筑一度受到外来工匠的影响,并以北方工匠为主,其建筑结构多大胆粗犷,艺术风格也狂放不羁。

由于元朝统治者崇信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这时宗教建筑相当发达,从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带来了一些新的装饰题材与雕塑,壁画的新手法。过街塔是喇嘛教的另一种建筑类型,以北京的云台最为著名。在云台的券石上和券洞的内壁,刻有天神、金翅鸟、龙、云等喇嘛教纹样及六种文字的经文。这些雕刻都是高浮雕,人物的姿态和神情雄劲,各种图案有着生动跳跃的热烈气氛,与汉族传统风格不同,是元代雕刻中的优秀作品。喇嘛教的雕刻题材和手法给予明清建筑艺术不少影响,尤其是对官式建筑影响较大。

蒙古人属于游牧部落,主要以移动的帐殿与毡帐为房屋。随着蒙古人的崛起,他们也开始建造具有定居性质的都城与宫殿。在入主中原之前,蒙古人曾建有都城哈剌和林。城内的西南部分,是蒙古大汗的宫殿。后来,又建造了位于内蒙古的上都城。随着蒙古统一中国,元统治者在原金中都的东郊离宫万安宫及其山水环境的基础上,营造了元大都城。大都是自唐长安城以来又一个规模巨大、规划完整的都城。明清两朝皇城的规模就是这一时期创建的。元大都将金代离宫中的大面积山水环境括入城市中,滨水营造了宫城与皇城。并以宫殿的中轴线为城市的中轴线,形成了与《周礼·考工记》中的王城规划思想最为接近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空间格局。在皇城以北,海子(北方对湖的称呼)以东,设立了中心阁与中心台,形成了全城的几何中心,从而确定了大都城的平面格局。

元大都城的宫殿分大内宫殿、供太后居住的隆福宫,和供太子居住的兴圣宫。三组宫殿建筑群,围绕着海子与太液池,形成优美的山水宫苑环境。皇城以北仍留有大片水面,与通惠河相连,供南北商船聚集交易。

元代大内宫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大明殿,是天子举行登基、正旦等大型礼仪的正殿;后部为延春阁,是天子与后妃起居的后宫。两组建筑均为“工字殿”形的平面格局。殿两旁还有附属的殿堂。宫殿内使用方形石柱,及经过打磨的石地面,并铺有地毯,或挂有壁毯。大内宫殿的后部建有浴池、戏楼等建筑。宫城之后为皇家御苑,西临太液池。

兴圣宫内建有对称格局的园林,以环绕方形水池对称布置成十字脊殿、棕毛殿、畏吾尔殿等,点缀以蒙古人喜欢的白琉璃瓦顶,创造出一种具有异域风格的园林景观。蒙古人尚白,除了在宫殿中使用白琉璃瓦屋顶外,还建造了尺度宏伟的妙应寺白塔,与其东边的宫苑山水相辉映,形成独具特色的元大都城市景观。

另外,元代城市进一步发展了各行各业的作坊、店铺和戏台、酒楼等娱乐性建筑。

总而言之,宋代的建筑风格虽不再有唐代的雄浑、阳刚之美,却创造出了一种符合自己时代气质的阴柔之美,建筑造型更加多样。辽早期从唐和五代各国掠走很多汉人工匠,因而其建筑在风格上受唐代建筑影响很深,在细部上则带有五代时期的一些特征,风格雄壮。宋兴起后,辽中晚期的建筑又受到宋代建筑的影响,但与宋代建筑相比,辽代建筑显得古拙而粗犷。西夏建筑则同时受到西域建筑和汉族建筑的影响,别具特色。金代建筑在宋代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更多地继承了北宋建筑繁缛、纤细的特点,装饰上比较精密细腻。如山西应县净土寺藻井,山西朔州崇福寺金代大殿的殿门,都是十分精密细巧的金代装饰。其宫殿建筑大量使用黄琉璃瓦和红宫墙,创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对以后各代的同类建筑影响深远。此外,金代木构建筑的移柱、减柱等扩大室内空间的结构变革也愈演愈烈。元代由于领土广阔以及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等因素影响,产生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喇嘛塔、盔形屋顶等。汉族固有的建筑形式和技术在元代也有所变化,如在官式木构建筑上直接使用未经加工的木料等,使元代建筑有一种潦草直率和粗犷豪放的独特风格。

宋代美学装修风格

2020-04-2916:00

正在热播的高颜值历史大剧《清平乐》,围绕北宋“仁宗盛治”展开,展示了宋仁宗时期的历史画卷。

随着《清平乐》的热播,“宋代美学”又成了我们追剧之余讨论的话题。

剧中高级的画面配色、“强迫症式”的对称构图、堪称神还原的服装道具细节,都可以说是对宋代典雅美学很好的诠释了。

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还有人说,宋朝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有余。

宋朝,就像是一块被忽略的宝藏。跟汉朝比,宋朝无内乱;跟唐朝比,宋朝更繁华舒适;跟明清比,宋朝更开放平和。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更懂美。

宋画,虚实相映,韵味无穷,笔墨浓淡之间便是气象万千;宋瓷,线条流畅,简约典雅,刚柔呼应之外,便是抱朴守真;宋朝的诗文,理趣无穷,禅意遍生,明朝人评选的“唐宋八大家”,其中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六位都是北宋人,此外,元曲的剧本、明清的小说等体裁也都起源于宋代。

这些营造出一个端庄、素雅、归真、令人神往的审美世界。

宋代,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真正的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正是它的兼收并蓄和多元包容,开启了后世中国文化与艺术的持续繁荣。

这部电视剧,也让我们得以品鉴一千年前的新中式风格。

我们也发现,现在流行的新中式风格,其实一点也不“新”,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就已经有了新中式的流行风格。

▲在一个展览现场,根据古画复原的宋代家具

很多人都想拥有一个新中式的家,超大户型且不计预算的情况下当然可以去搞全套大师级家具,而普通户型想要设计新中式,怎样才能预算合理又避免沉闷呢?

跟着下面几个步骤做,总不会错。

01

空间格局

在《清平乐》里,很多场景颜色偏暗,但空间并不显得狭小、拥挤、是因为大多数都做了开间的处理,尽量减少隔墙。

这也是新中式风格家居的一个要点——保证开阔的空间。

不过这也是宋代的建筑特点所致,和我们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同的是,宋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支撑结构多为柱子,柱子和柱子之间一般不做墙壁,而是使用顶天立地的隔扇。

隔扇无论是开启还是关闭,都会形成一个具有韵律的、活动的、虚的面,与墙面形成虚实对比。

而现代的房屋该如何设计出新中式的特色呢?

第一,打掉不必要的隔墙,尽量让空间开阔。

第二,在空间的分隔上,可以尝试将中式元素融入屏风、隔窗,以此来切割空间,打造不同功能区,尽显传统文化“藏”与“露”的深意。

02

配色

我们看到在色调的处理上,《清平乐》紧紧抓住了一个“雅”字,没有高饱和度的刺眼,整体在大气中透着舒缓、宁静,不艳不俗。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朝人的配色秘密:

?宋朝人喜欢使用冷色调。黑色、白色、灰色以及棕色、蓝色、绿色、紫红色统治了宋代色彩的格局。

?宋朝人的审美和现代人相似,而且更为低调雅致。

?原本饱和度高的黄色、红色、橙色在宋朝变得沉静下来,以低饱和度出现,十分和谐地融入冷色调之中。

?选择低饱和度、低明度的色调作为配色。

总的来说,中国的审美里特别讲究和谐。具有禅意的中式色彩都是带灰度的复古色,并不是大面积的纯色调。

新中式家居中的用色范围非常广,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以温和的原木色为主,完美展现居住者悠然、儒雅的性格。

第二,使用富有中国画意境的淡雅色调,主要是饱和度较低的自然色或白色,体现居住者的沉稳、含蓄。

第三,加入一些鲜艳的色系,比如靛蓝、天青、苍绿、明黄、朱砂等中国传统色,为新中式注入几分活力。

03

留白

恰到好处的留白,会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与艺术的美感,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周围留白的面积越大,空间感就会越明显。

流行的性冷淡风和极简主义,可能就是源自我们中国的留白。

据说留白原来是国画中的精髓,它拓宽了空间的层次布局,给人留下遐想的余地。

▲吴冠中的画作

留白在新中式家居设计中很重要。新中式讲究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这是一定要画的重点。

留白运用在新中式家居中,是以大面积的空白墙体为载体,点缀较少的装饰,引导观者从视觉上注意被留白包围的元素,丰富空间的层次。

居室的装饰、布艺、灯具,拿不准时宁愿选择纯色、米色款,或者干脆不要。墙上宁愿空着,也别附庸风雅地挂幅与居室氛围不符的画作。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那些中式家具的形态和材质都要和留白一起运用,才能显得灵动和简约。

04

造景

古人喜山水,于是庭院也好,室内布景也罢,都想找到山水的影子。比如背景屏风、盆景,都是为了做到这一点。因此,在室内造几面景墙,打造出一方幽境,是对唐风宋韵遗落千年的怀想。

不过现在我们的房子基本都是商品房,所以要实现造景,应通过空间借景和花艺来实现。

空间借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借助窗外的春夏秋冬,静享四季轮换。

居室空间如果够大的话,可以试试苏州园林里的月亮门,从月亮门的两端看过去,都会自成风景。

如果你觉得设月亮门太过复杂,不如就用人人都可以尝试的花瓶花艺好了。

05

材质

新中式家居的装修材质,要接近自然。

下面的这张图片里,那红得像血一样的背景墙和地板,每一个毛孔里都透出浓浓的“三星级酒店二楼餐饮部包间”的气息,就是典型的中式设计反面教材。

新中式还是要以传统的木材为主,木头是除了玉和陶瓷外,我们也会用温暖莹润来形容的材料。

此外,竹、棉、麻、丝也是天然舒适不可或缺的元素。至于金属、塑料这样的材质,人造痕迹就太重了,即使是一样的款式,换用金属那基本就和新中式无缘了。

06

家具

照搬一整套传统家具,就是所谓的中国风吗?大错特错!

我们都熟悉的红木家具沿袭于清朝:粗胳膊粗腿,雕花丰富,华丽无比。在普通的住宅空间里,想要将全套的雕花红木家具搭配出大气感,是很难实现的。

而宋朝的家具线条简洁,这个审美标准来源于当时的士大夫,他们的审美理想是“淡”,审美意识是“韵”。因此最终的形态,就呈现出一种隽秀之美,天然典雅,不做过多的装饰。

家具在形态上要靠近雅致。

真正属于新中式家具的关键词包括:

1.细——细胳膊细腿,站在红木家具的对立面;

2.轻——体态轻但质量不轻;

3.圆润——边角圆,材质润;

4.浅——尽量选浅色的家具,还你一个透气又敞亮的新中式。

传统文化讲“道法自然”,把自然规律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圆润、细线条、轻巧的家具看起来更容易让人亲近,而且更加适合放在小户型的居室。

07

细节

现在在网络上搜索中式设计图,镂空隔断、梅兰竹菊背景墙、仿古灯一应俱全,缺乏新意,简直太辣眼。

中国文化追求的是意境,这一点也体现在细节上。

想要打造神韵合一的新中式之家,在细部的设计上也可以有很多加分设计。

比如在软装配饰的选择上,木雕、石雕、陶瓷、花艺等,都可以展示传统文化独特的韵味,营造禅意空间。设灯具的墙面,不用刻意去强调色彩,通过重点照明的手法,去营造整体的静谧氛围。

纵观古代,没有哪个朝代比宋代更具有人文精神。宋人追求高雅的情趣、有滋有味的慢生活方式。

从深层次来理解中国传统美学对设计的影响,打造出带有文化自信的新中式家居,寻回生活的精致和文化的自信,那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