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与降水需要资质吗。
一、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
三、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
四、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3)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
五、脚手架工程
(1)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2)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4)吊篮脚手架工程。
(5)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
(6)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六、拆除、爆破工程
(1)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
(2)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七、其它
(1)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2)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3)人工挖扩孔桩工程。
(4)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
(5)预应力工程。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基坑支护中的降水什么意思
基坑降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
基坑降水方法主要有:明沟加集水井降水、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深井井点降水等等。
扩展资料:
一、排水施工原则
1、利用城市排水系统排水
经过对基坑周边排水系统的实际调查,周边都有城市排水管线,尽管排水线的位置、排量各有差异,但经过局部排水线的改造或进行施工的合理调整,施工期间的降水排水问题,可以利用城市排水系统来解决。
2、排水方式
施工排水方式采用集水管分散收集,根据排放线路的排量,以分散排除的方式,做到各点排水畅通,确保土建施工安全。
3、对排放井的加固维修与清淤
排水前要对所有排放井进行加固维修,并对Φ500mm以下的管线进行勘察清淤,使管线排水畅通无阻。
4、排放口的选定
根据排水设计方案,排放口尽量选择主排水排口,以暗埋方式与主管线连接,且埋深大于1.2m。当由多个集水管汇入一个集水排口时,要在排口处修建集水池,由集水池排入主管线。
二、排水措施
1、基坑施工应根据施工方案设置有效的排水、降水措施。
2、深基坑施工采用坑外降水的,必须有防止临近建筑物危险沉降的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坑支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坑降水
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和降水方法有哪些
亲,你好,很高兴解答您的问题,1、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和降水方法有哪些?2、简述地基处理的目的?3。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2、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3、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4、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搅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包括哪些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各种结构和技术手段对基坑边坡进行加固和保护的工程。基坑支护的方法有多种,如排桩、地下连续墙、锚喷网、土钉墙等。
基坑降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基坑降水的方法有多种,如明沟加集水井降水、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深井井点降水等。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的施工要求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要求及基坑支护结构型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方案和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并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进行监测和防护,避免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