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式装修网


中国家庭老宅重新装修(为什么要装修)

时间:2023-09-13 作者:群钧 40 40


为什么要装修

为什么要装修

陈哥

做装修这么多年,我一直反复问自己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应该说人们)为什么要装修。我觉得如果搞不明白这个问题,那是不可能有好的设计的。

记得小时候,和妈妈在墙上糊报纸,这是我记忆中最早最简单的装修。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她说因为墙上粉的石灰会弄到身上。由于报纸用一年左右就会黄掉,于是每年都要重新糊一遍。相信现在三四十岁的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许多年前,去西宁的塔尔寺。过了莲花山便看到大庙重重的殿宇,步入其中大金瓦殿金灿灿的金顶、包裹着藏毯的大柱,随处可见的壁画、堆绣。肃然屹立于高原苍凉的天幕之下。清风微拂着大庙飞檐下的铜铃,夕阳金色的余晖里,八宝如意塔洁白的塔身也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大经堂内青烟缭绕、帷幡低垂,和着喇嘛们的喃喃的经声。人不觉中安静了下来,脚步也变的轻柔。似乎怕惊扰了清修的高僧。我惊呆了,那种无需语言的庄严和神圣,让人不由自主的会去顶礼膜拜。

后来去北京看故宫、颐和园,同样的描金画凤,更加的巍峨壮丽,却不曾再有这样的感觉。上班后去了很多的地方,看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古代的、现代的,高大雄壮的皇家宫殿、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却始终无法与脑海中、记忆里晨钟暮鼓中的塔尔寺相比。

为什么?

每每想到便会问自己。

是先入为主吗?但又好像不是。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难解之谜。直到有一天,朋友带我去了一回农村……

那是一个怎样美丽的村庄啊,我真的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记得,傍晚坐在溪边的亭子里,看着在田里忙碌了一天后回家的村民,听着蝉鸣蛙叫,嘻笑声、孩子们唱童谣的歌声,虽然是完全听不懂的方言,却仿佛是最美妙的交响乐。微风里,山野的清香中飘荡着炊烟和着饭菜的香味。暮霭中,一座座老宅已是灯火阑珊……。

整个人似乎已然完全陶醉了,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思绪也变的宁静而空灵。理想、现实、快乐、烦恼、一切的一切都离我远去。如同入定的老僧般,就这样,静静的呆着……。

直到顿然醒觉。天已经黑了,清朗的夜空中,繁星盖满了整个天穹。虽然不如西北的夜空整条银河横越星海那样绚烂壮丽,却是格外的温存而宁静。对于久居都市的人,眼前所见一切都如同环境般不可思议。虽然不能完全感悟其中玄机。但此时此刻却已铭刻在了心海深处。

两年后,新认识的一群朋友相约一同出游。

商量线路的时候,有人提出:“不如去宏村,听说那里很美。”

“好啊!那里真的不错。”我第一个表示赞同。

“两年前我去过那里,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美!”对着众人质疑的目光,我补充道。

“两年前?不会吧,听说那里才开发时间不久,去还挺不方便的……。”提议的人还不大相信。

……

三天后,我回到了家。

故地重游,感觉完全出乎意料。虽然各方面条件都比两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村庄景致也几乎还是我上次去的模样,甚至还要好一点(有些破旧的老宅已经整修一新)。但以前的感觉却荡然无存。

“到底问题出在了那里?”从抵达宏村到回家,两天半的时间,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脑海。我努力的用记忆中的景象与眼前的村庄比对。可是我没有找到答案……。

睡梦中,梦到儿时在家中院子里,外婆教我认星星的情景:“这是北斗七星,它就像一把勺子……。”忽然间,似乎明白了什么。

夜半醒来,回想着梦中的情景。我终于明白了了。

宏村之美,源于山水民居与朴实的民风相映成趣和谐共融。而如今,青山虽依旧物是已人非。遍地的小商小贩,丰富的“旅游项目”早已彻底摧毁了美景之源。今日之宏村,已然有如地摊上的风景画,形虽在,神不存。

故宫虽然宏大,但那却是死的建筑。没有了独坐龙椅的帝王,没有了早朝觐见的群臣。紫禁城的气势便失去了魂魄。剩下的不过是一俱空壳。若非通晓历史,是无法感受到它的神韵的。

想到这里终于明白了老子说,邻村闻鸡犬相吠,老死不相往来。却是希望保住这世间最美的一点东西。

想到这里,也就想通了为什么,中国人会一掷千金,甚至尽其所有,来买房子、装修房子。因为我们需要美,需要有归属感的美。也许我们的城市有很多美丽的山水与建筑。但那不是我们的,是要花钱买门票的。即便你花了钱,买了门票。面对形形色色的商业行为,五颜六色的导游旗,眼中看到的景色其实也只是一堆花草树木和亭台楼阁。

自然如此,建筑亦然。没有了人的建筑,无论多美,终究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如同,提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便会想到的是回荡在其中的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登上长城自然会想象当年万里赴戎机的将士如何浴血戍边。

想到这里,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希腊人不会把帕特农神庙修缮一新。弗朗西斯科·泰雷加为什么要弹奏落日余晖中残破不堪的阿尔罕不拉宫。对于没有了灵魂的躯壳,只有时光凿刻过的残破才是属于它的美。

我们需要家,因为“家”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希望“家”是完美的,因为这是我们最后的完美。

所以,人们顷其所有。

所以,人们乐此不疲。

那么,我们这些帮别人设计家的人应该做什么呢?

也许我们很“专业”,也许我们很“时尚”。

或西装革履,或不修边幅。侃侃而谈中才思不断,创意无穷。潮流趋势了如指掌,材料施工样样精通。

这就够了吗?

可怜的是,多数业主并不能弄清自己心中的“家”是什么就胡里胡涂主了进去。

可悲的是,大多数设计师连上面这几条都做不到。

于是,每天都会诞生许多属于设计师的“作品”。

于是,真的很难看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家”。

………………

那么,我们这些所谓的设计师,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建水,世俗生活中的古老小城

余准

2015年冬天,诗人于坚带着比利时汉学家麦约翰来到云南的一座小城——建水。研究中国文化数十载的麦约翰在此长叹:“我一辈子要找的那个中国,就在这里。”

这是于坚的著作《建水记》的开篇。于坚是昆明人,但从1992年第一次来到建水开始,他便爱上了它。在书中,他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这座小城的生活和日常之美,追问“人类为什么会有建水城这样的栖居地?它又为什么落后于时代?又为什么因‘落后’而鹤立鸡群,不同凡响?”

带着对答案的追索之心,我也来到了建水。

藏在云南的江南

建水虽在云南,却有“临安”的古称。这来自于元代在云南设立临安路,下辖建水,到了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平定云南后,改路为府,将府治迁移到了建水,从此建水也称临安。

建水东门为明代初建,至今保留图东方IC

于坚则觉得,“临安”的名字象征着对杭州的向往,“建水人要在他们的家乡建造一个杭州那样的天堂,他们成了。”

万历年间的云南右参政谢肇淛所著《滇略》一书中称:“临安之繁华富庶甲于滇中。谚曰‘金临安,银大理’,言其饶也。”到了明嘉靖十三年(1534),流放至云南的诗人杨慎,被建水城的文明和繁华所倾倒,写下了《临安春社行》一诗,至今流传:

……

宛洛风光似梦中,

故园兄弟复西东。

醉歌茗艼月中去,

请君莫唱思悲翁。

四百多年后,这座小城奇迹般的还保留着杨慎笔下的风貌。他提到的燃灯寺还在,住过的福东寺还在,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将他走过的巷子称为“太史巷”,将与他四川新都家乡的桂湖相仿的洗马塘称为“小桂湖”,这些也都在。

更重要的是,它们尚未变成“地标”、“打卡地”,在古意盎然的巷弄之中,烟火生活依然都在。于坚惊讶地写道:“杨慎诗里描写的建水,并未隔世,我几乎以为,杨慎才搁笔走了不久……杨慎诗中写到的那个世界,虽然细节已经改变了许多,但氛围依然可以感受到。”

一处典型的建水民居宅子门口本文图除注明外,均为作者摄

明代遗留的建水城,如今仍有东门存留,后来人们又重建了西门、南门和北门。城门内外,古巷纵横、雕梁画栋,明清古宅星罗棋布,寺庙、道观、府衙错落,还有上百口古井依然滋养着当地人的日常,一如数百年来。

在城中闲逛,不用太按图索骥。这里的巷子正适合闲庭信步,不经意就能撞见路边古色古香的民宅,大多数都极具气派:青瓦飞檐的正门,雕刻精美的门楣,门两侧贴着新鲜的红对联,门上尚留着已褪色的几十年前的甚至上百年前的装饰画。门口有时往往停着一两部电动车,有的家庭还喜爱在门外摆放数个花木盆栽,一望便知被主人精心侍弄过,显示大门之内,牖户之间的审美情趣。

建水的窗下风景

想要一窥建水过去的繁华生活,少不了要去“朱家花园”。光绪年间,建水成了滇南的贸易重镇,建水朱家通过商号“朱恒泰”,将通海的镐锤铲,玉溪的麻布杉,石屏的竹制品,建水的青蓝靛……销售到了东南亚,也因此成了建水首富。

朱家花园便是朱家两代人用了二十多年时间苦心营建的私家宅院,有趣的是,就像建水的名字“临安”一样,朱家花园也是一座具有江南风格的园林,庭院优雅,曲径通幽。

朱家花园的月洞门

除去一间间独具韵味的小院,花园中最精彩最宏大的建筑当属祠堂,这里有方池、水上戏台、亭阁,掩映在庭荫花木之间。水池边的石栏上还有十二幅浮雕和诗词书法。据说当年朱家主人常邀文人雅士会聚于此,谈诗论政,吟风诵月。每有祭祀庆典,还请滇剧名角来水上戏台唱戏助兴。

朱家花园的戏台

如果你信步逛到建水的文庙,可要当心,准备好充足的脚力,因为偏居在西南小城的这座文庙,从规模上和保存完整程度上来说,是全国第三大文庙,仅次于曲阜文庙和北京文庙,也是南方最大的文庙。

建水文庙的大门不见得异常宏伟,但入内之后所有人都会被烟波荡漾的泮池之大受震撼。泮池之后,是壮丽的“洙泗渊源”牌坊,引领着游人进入碑廊、棂星门,乃至金碧辉煌的大成殿,和殿后柏树森森的孔林。

泮池一角

这座文庙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到了明代,头科翰林李遇元由京城绘来曲阜孔庙王宫式建筑图样,建水文庙按样改建,便有了今天的规模和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布局。明清时,它是临安府学和建水州学所在,并曾一度寄寓着元江府学,成为滇南的文化教育中心。大概也正因此深受儒学浸淫,建水虽然是一座西南边陲小城,整座城市却有着如中原和江南一般的文化风貌和生活旨趣。

宏伟的孔庙建筑群便藏在牌坊之后

要了解建水的近代史,可以往古城外的临安站,看看建水小火车。建水小火车是一条米轨铁路,也就是轨距为1米的窄轨铁路。最有名的米轨铁路,当属滇越铁路。而建水小火车则有自己的故事。

20世纪初年,法国人修建滇越铁路让云南许多有识之士痛感主权丧失,他们联名要求修建属于云南人自己的个(旧)碧(色寨)临(安)(石)屏铁路。1915年,由云南本地商人投资修建的个碧石铁路开建,建造者为扼制法国人借滇越铁路觊觎云南矿产资源,果断决定实施轨距为600毫米的寸轨。

但在修建到临安段时,个碧石铁路总工程师萨福均建议按米轨建设,但先铺寸轨,待有朝一日国家强盛,收回滇越米轨铁路时,可以把个碧石铁路改为米轨,与滇越铁路相联通。直到1970年,个碧石铁路终于扩建为米轨铁路。

如今的临安站依然保存着一百年前的车站建筑,它与滇越铁路站房“红瓦黄墙”的典型法式建筑不同,个碧石铁路采用“青瓦黄墙”,使用了具有中国民居特点的青瓦,既体现了中国建设的古朴大方,又与滇越铁路风格相近。

临安站的站房

如今,个碧石铁路在建水和团山村之间开辟了13公里的旅游观光线路,可以带游客从临安站出发,经“十七孔桥”、“乡会桥站”,最后抵达以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著称的“团山村”。可以说,与滇越铁路的“异国风情”感不同,个碧石铁路具有更为浓郁的中国气息,沿途古桥古村、荷田水塘,有淡淡乡愁之味。

站台上富有怀旧气息的站牌

走入建水人家

在《建水记》里,于坚几次感叹我们处在一个对“家”的概念不再留恋的时代。

在建水人的眼里,家不仅是栖身之所,也是托辞之所。“托辞”意味着这个家是有含义的,不仅仅实用,也可以栖身,还可以玩乐、施教,而且神性、美好、真理、寓意都要时时刻刻在场,能够赏玩,能够陶冶,能够诗意地栖居。

一处建水民居的大门

明朝初年,江南来的移民在此扎根,也带来了他们的生活世界,彼时他们的生活方式。

于坚说,这些人里有匠人,厨师、鞋匠、医生、演员、工匠、教师、建筑设计师、诗人、画家、歌姬、农夫、高僧……辎重里有金银首饰、丝绸、绣品、瓷器、竹器、文房四宝、稻种、莲藕种、花种……生活是最重要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生活,而生活就是细节的烦琐,生活是世俗的,是要在场的。

“我去过几百个县城,但在现代化进程之中,无数曾经像建水一样的城市消失了,成为了所谓的现代化都市,但只有建水是活着的。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他在昆明生活这么多年,没有像建水这样在大街上随时能看到老人,大家走着走着就能遇到熟人,互相问好,让每个人都觉得有存在感。

建水城中有500多个四合院。2013年起,在建水人、被称为“建水古城恢复组组长”的马辛林主持下,开始部分修复。

老马不是建筑师,但对传统生活的范式,和对美感的把握,都让大家服气。建水东门前的迎晖路是条古道,为了方便行车,政府将它拓宽了9米。马辛林觉得拓宽后的马路,行车是方便了,但是却有碍行走。于是他按汉代官道的传统,在道路中间加设露亭,供行人遮风避雨,也能使街道没那么空洞。

曾家别院是他修复的第一个院子。别院的主人是曾力,他是曾子的第74代孙,至今,他全家依然居住这里。如今,影壁前的盆景、轩窗下的卷轴、堂前的明代匾额……都带来古典气息。傍晚时分,大家都热热闹闹聚在中庭池畔的石桌旁吃烤肉,喝苞谷酒。一位参与了曾家别院修复的年轻人也在座,他去安徽读了大学的建筑专业,却选择回到家乡建水定居,这里的古建筑多,工作也多,何况,家也在这里,建水人舍不得家。

曾家别院中轩窗下的盆景,虽然是普通的红薯叶子,也带来美感。

马辛林和曾力想要的,不仅仅是重建一个家,他们想让建水更多地留住往日生机。焕文书院曾是清代县学,是建水的四大书院之一,后来,被改成了建水县第二小学,直到搬出,一度荒废。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建水人,受这方水土养育、文化滋养,对于书院,我们有很深的感情。”曾力说,自己的爷爷就曾作为焕文书院民国最后一任校长和新中国第一任校长。因此,在书院荒废之后,曾力与合作伙伴决定作为民间资本入驻修缮。

修复后的书院一角

他们复建了对山门,修复改造了礼门、讲堂和藏书楼,如今庭院整洁,花木掩映。曾力说,老屋修缮的最终目的,是让它“活”起来,来延续我们的记忆和乡愁,他希望可以通过突出书院的功能,开展一些国学活动,来丰富文化体验,实现文化传承。

老李,是建水城中另一处四合院的主人,它也有个名字:静庐。从老李的太爷爷起,他们一家在这里居住了四代人。2005年,老李重新修缮了静庐,开辟了几间客房,使它更适合朋友们在此小聚。

这里也是我在建水最喜爱的小院子。比起曾家别院,它更小,也没有那么整齐,但是小小的院子树影斑驳,池塘里装点着老李从各处搜集来的石头,亲手做的盆景和亲手烧的紫砂壶,蒲草在水边蓬勃生长,正堂檐下悬着牌匾,上书“善与人同”,这是老李的祖先在同治年间考中举人时获赠的遗物。

夜间的静庐

在许多地方,老宅也许已经变成了民居博物馆,或变成了迎来送往的业主和客人们暂时的栖居地,但在这里,老宅的主人依然在老宅里,过着他们的先辈大同小异的日子。

爱吃豆腐的建水人

建水人的吃食和这座城市息息相关。这里的古井供养着全城人的生活,也造就了当地人最爱吃的豆腐。

说到豆腐,就不能不提西门外的大板井。这里的井水是全城最甜的,每天,当地居民络绎不绝地来打水,并且遵守着严格的约定俗成的规矩:打出来的水,就不能再倒入井中了。

在西门打水的当地人

就在大坂井隔壁,有一家板井豆腐坊,当地人也叫其“西门烧豆腐”。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豆腐是用大板井的井水做出来的,曾家一家人在这里做豆腐,深受建水人喜爱,已经传承了6代。

板井豆腐坊楼下卖豆腐制品,楼上则卖现制的豆腐花和豆浆,许多建水人的早晨,就从这里开始。5元管饱,豆腐花与豆浆随便添,酱料自制,有咸有甜,味道丰富。还有油炸干豆腐和豆腐皮。

建水人爱吃豆腐,可不止这一家。到了晚上,城里随处可见的烧烤摊上,和别处不同的就是一定会有烤豆腐,而每个食客也一定会吃上一份。

金黄酥香的烤豆腐

烤豆腐不用点,而是在桌上架起烤架,在食客面前烤。烤得金黄,鼓鼓囊囊,香气四溢。谁想吃就直接拣到碗里,配上蘸水,趁热送进嘴里。烧烤师傅会捻起一枚黄豆(或是玉米、豌豆)放在食客碗里,代表一枚豆腐,最后按数量结账。一块烧豆腐价格在5毛钱左右,吃撑也不过几块十几块钱。

在清代门楣下吃烧烤,大概是建水独一份的享受。

想多品尝点建水特色,于坚最爱的是古城内临安路上的临安饭店。它开业已经快七十年,在古城中轴线上的临安路上几乎已是一景。它的装修也不豪华,楼下像个小吃店,迎来送往,热闹嘈杂,两边楼梯上去,又是临着轩窗的雅座。

在于坚看来,它有着《水浒传》里的江湖气,“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麦!”

建水的美总是如此这般,藏在世俗的烟火。在《建水记》中,于坚总是想要找回这种似乎在今天已经逐渐变得不重要的世俗感。这不是指对物质追求,而是一种对现世生活的感受力。如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建水人对生活的热爱就想这样,在一箪食一瓢饮中,得到无穷乐趣。

校对:施鋆

装修期间地板和瓷砖如何抉择

许多朋友在装修的时候经常会碰见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是选择地板还是选择瓷砖,其实两者各有所长,下面让我来带着大家比较一下地板和瓷砖的各自魅力所在。

装修时期地板和瓷砖如何抉择从装修风格看

随着社会发展,个性化追求已经逐渐渗透到每个领域,家装也不例外,选择适合的装修风格,敲定一个基调以后,开始选择一些细节的东西,房间、卧室相对于其他其他空间,算是比较独立的存在,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会让人觉得太过另类,而对于整个家的门面——客厅来说,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现在的客厅和餐厅一般是相连在一起,如果餐厅使用的是瓷砖,那么为了整体风格的和谐,客厅也应该是用瓷砖,整体基调统一,这是从美观出发。

从舒适度看

对家装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考虑风格美观更要考虑舒适度,美貌与实用并存才是装修的真谛。木地板的特性使然,让它比瓷砖更加柔和,除了要装地暖要重新考虑以外,但就只舒适度来看,木地板要优于瓷砖,比如冬天的'时候。

从使用和损坏问题看

没有什么东西是不会坏的,除了信仰。考虑到各地区环境及楼层的因素,对于家装来说都是一种另类的考验,质量再好的东西,经过环境、使用时间的考验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问题,地板松动,瓷砖美缝不美了,各有利弊。

地板or瓷砖之价格

自从出现了复合地板以后,地板和瓷砖的价格已经没有很早以前那么夸张的天壤之别,复合地板拯救了整个地板市场。

地板or瓷砖之打理

瓷砖比地板更好打理?地板要定期打蜡,尤其是南方位于低层时,有地板受潮起翘的威胁,定期保养打蜡是必须的。直到复合地板出现以后,“抗造”的复合地板打理起来不需要太讲究,耐磨又不容易损坏的客厅地板,似乎成了客厅的首选。

地板or瓷砖之安全

地板有甲醛,瓷砖有辐射。这两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困扰了无数人,这也是选购地板、瓷砖时慎而重之要考量的首要因素。地板和瓷砖谁更安全一些?甲醛和辐射,哪个更容易被接受?其实,地板的甲醛、瓷砖的辐射,市面上大品牌们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其中也包括甲醛和辐射的测试,这时候就好看大家的天平更倾向于金钱还是健康了。

评判地板or瓷砖的几个点

客厅的结构朝向

很多小户型客厅朝北甚至是暗厅,想想更加冰冷的瓷砖,还是考虑地板吧,怕楼层低太过潮湿地板起翘?品牌强化地板是首选。

家庭的成员

现在正处于独生子女夫妇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两个孩子的时代,不管是跟公婆还是丈母娘住,地砖都应该排在地板后面,甚至考虑到老人孩子的问题,推荐更为昂贵的软木地板。

翻新和搬家

一装修就是一辈子并不在少数,还记得齐家《暖暖的新家》有一期百年老宅的地板么?主人唯一不舍的老物件,见证了几代的传承,最后被设计师拆了放到了新家,如果换成是瓷砖的话……呵呵哒,还是让它们掩埋在过去吧!

光脚还是穿鞋?

很多人都喜欢光着脚在家里走来走去,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我也是“光脚族”,所以我家除了厨卫、阳台,铺的全是复合地板。

地板or瓷砖?选择地板还是瓷砖的考量因素有很多,除了搭配装修风格的个人喜好以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90年代初,瓷砖几乎走进了中国所有的家庭,客厅、厨卫、阳台甚至连卧室都是清一色的瓷砖,那个时候考量更多的是流行和价格。随着时代进步,复合地板的出现,弥补了实木地板昂贵价格,让人望而止步的遗憾,逐渐被很多人认可。地板还是瓷砖?其实没有什么定论,只要你喜欢就好。

标签: 装修 老宅 中国

相关推荐

装修豪宅公司,装修豪宅公司的利润率一般是...

1、装修豪宅公司 高端住宅装修公司 名仕邸:以奢华定制和精致工艺著称,提供全方位的高端装修服务。 帝标装...

十五平米阁楼装修,150平带90平阁楼怎么装...

1、十五平米阁楼装修 阁楼装修设计 15平方米阁楼空间优化 小面积阁楼空间的装修应注重优化空间利用,充分挖...

中山商铺装修价格,中山店铺装修多少钱一个...

1、中山商铺装修价格 中山商铺装修价格 中山商铺装修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商铺面积、装修风格、用料等级...

装修什么墙面好,装修什么墙面好看又实用

1、装修什么墙面好 室内墙面材料选择指南 1. 乳胶漆 优点:颜色多样,易于清洁和维护,经济实惠 缺点:耐久...

装修案例


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