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瓦房改造小院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瓦房改造小院以及农村旧瓦房改成全景房农村瓦房翻新案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传统瓦房一间房子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农村传统瓦房一间房子:长200cm,宽200cm。一间是40平方左右。大面积传统的瓦就是以前及现在农村仍在使用的粘土瓦。
瓦房,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全国流行。此种房屋因用瓦盖顶而得名。放瓦的方法,一种是弧形瓦凹部向上,凸部向下,层层相压,在两瓦交界处,再以泥封实。屋顶用瓦覆盖的房屋,多为砖墙。中国农村主要传统民居建筑,北方多为青砖青瓦或红砖红瓦。
北方瓦房房顶坡度适中,一般不超过45度;南方因雨水多,坡度较北方房顶大。
瓦房,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一种素雅、厚朴、宁静之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建筑消失了,曾经的文化与美好,只能在照片中追寻雪泥鸿爪了。
内部结构
房顶由三角架支撑,多用常见树木主干造(榆树,槐树,杨树等)。
屋脊装饰
在中国的瓦房建筑式样上,房顶屋脊上中国的能工巧匠们通常会装上形态万千的形如鸟兽鱼等的饰物,美观大方又富含寓意,颇具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农村美丽庭院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下面是我整理的农村美丽庭院事迹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农村美丽庭院事迹材料篇1
xx县xx村的一户党员之家,全家共六口人,自开展“整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园”这一活动以来,一直积极配合村委干部的工作。家庭各个成员都有着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日常处理生活垃圾采取垃圾桶装化,落实了“户投村收”这一卫生制度。
从门口进入庭院,扑面而来的是清新好闻的桂花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结满果实的柿子树,再就是许多的花花草草。因为一家人都非常喜爱种养植物,所以在庭院内满是漂亮的花卉,一家人用心关爱着庭院内的花草,坚持对其进行定期修剪,使得整个庭院生机盎然。庭院内不随意堆放杂物,物品摆放整齐,家里老人特别爱干净,每天都会把庭院打扫干净。
走进屋内,中西结合的装修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家具摆放错落有序、窗明几净,厨房、厕所物品摆放整齐、气味清香。一家人都有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喝完的饮料瓶子和可以再回收利用的东西都会整理存放起来,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无论在屋里还是屋外看见垃圾,各个家庭成员都是及时地放进垃圾桶,以保持整个家的整洁。
这个六口之家的生活态度积极健康,家庭和睦、互敬、民主,一直秉持着“和为贵、慈为本”的生活理念,尊老爱幼,深得邻居的好评。他们全家始终以健康积极的实际行动投入生活、学习、工作中,他们在平日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影响着周围邻里的家庭,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
从倡导农村庭院门前“三包”以来,这家人随时保持着庭院内外的卫生。一家人积极配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的“环境整治工程”活动,为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村美丽庭院事迹材料篇2
走进巴彦高勒镇巨力河村乌力吉家,漂亮的砖瓦房,整洁的庭院,明净的窗户……处处彰显着家中主人的勤劳。乌力吉在巴彦高勒镇巨力河村是个出了名的勤快人。今年,在全盟妇联开展的“美丽乡村,从我家开始”主题实践活动中,乌力吉被巴彦高勒镇巨力河村妇联评为了先进个人。在乌力吉家漂亮的农家小院里,各类物品设施整齐有序,通过他的精心设计和细心劳作,他家的院内感觉不到一丝的凌乱,反而显得干净整洁、生机勃勃,田园气息十足。围在铁丝网里的`小笨鸡悠闲地啄着食物,舍饲喂养的绵羊膘肥体壮,大棚里里的各类蔬果琳琅满目……据了解,每年乌力吉仅靠大棚收入就可以为他家带来1—2万元的收入。今年春季,巴彦高勒镇巨力河村乌力吉家开展了场容队貌整治活动,村里要求各家各户必须保持房前屋后整洁卫生。乌力吉也接到了村里的通知,虽然他家平时农牧业生产非常忙,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影响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打扫卫生的那几天他比往常起的更早了,每天都是天蒙蒙亮就起床,忙完日常家务后,便打扫起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经过几天的努力,他家房前屋后的杂草和垃圾堆被清理的干干净净,他还在空地上撒上了花籽,准备美化环境。经过生产队的验收,乌力吉家房前屋后的卫生做的最好,并号召全村各住户向他家学习。
一、互敬互爱,美丽源泉
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乌力吉和妻子婚后多年来,他们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虽然会遇到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像催化剂使我们的平凡的小家庭变得美丽。
二、平凡的家庭,点滴行为
点缀生活他们一家人都酷爱养花种草,每逢闲暇之余,便在自家庭院、门前、屋后、路旁等闲置空地都栽满了花草,屋内家具摆放错落有致,地面窗台干干净净。整个庭院看上去俨然就是一个小花园。优美整洁的环境包含着他们一家的心血。他们始终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废弃堆积物及卫生死角,保持居室、庭院整洁;房屋周围及阴沟无暴露垃圾、无污物;实行垃圾袋(桶)装化,分类投放,落实庭院整治“门前三包”责任制。
三、学习的习惯,自觉学习增长知识
平日里他们对庭院绿化、整洁非常感兴趣,时常学习一些基本绿化知识,购买庭院绿化景观的书籍在家学习研究。始保保持房前屋后、院内院外干净整治,为了让庭院更加舒适、温馨,还特地向当地一些花草爱好者请教专业知识。
四、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一个幸福、快乐、美丽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美丽,只有每个家庭都温馨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丽。乌力吉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着身边广大的村民朋友们,积极带动他们加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为打造一个美丽、文明、和谐的巴彦高勒镇巨力河村添砖加瓦。
农村旧瓦房改成全景房农村瓦房翻新案例
如今,在我国很多地区,农村的房子越盖越漂亮,很多破旧的草房、瓦房、平房也随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十分洋气的楼房。居住环境变好了,生活自然也就更加舒适。想要让旧瓦房焕然一新并不难,接下来就带大家欣赏一组,农村旧瓦房改成全景房图,来看看农村瓦房翻新案例具体内容吧!
农村旧瓦房改成全景房
老房原貌
虽然老宅已失去当年的光华,但院中的树木依然年年繁盛,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老宅的沧桑巨变。
屋内地板,很多地方都有严重的破损,木质的梁柱看起来还很结实,经过岁月的洗礼,已变得暗淡,但上面的标记还依稀可见。
大家可以看到老宅屋顶结构还是非常扎实的,另外就是屋瓦的美。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非常令人珍惜的传统文化,这些东西让我们相信,如果有办法让它重生,把那些美好的回忆重新带回到新的生活,留给我们不仅是居家的惬意,还有满满的情怀。
改造后
屋主更希望让小朋友有一个美丽的天空,不再面对那些僵硬的柏油路,有自己一个肆意玩耍的地方。就像我们的小时候,草丛中捕鸟,在大树边看着蚂蚁搬家,一切都是如此美妙自然。
前院
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一直渴望拥有一片绿意。一进门我们可以看到6米长的洗石子墙,墙上没有过多的装饰,也代表了屋主向往田园生活的心态,舍去城市里忙碌的生活环境,离开熙熙攘攘的人群,对自己是一种挑战,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
公领域
能让所有人在一起交流的公共空间,在这个房子里,使用了70%回收材料,将现有的材料重新利用,创造出新的生活灵感。因为时代久远,老屋内留下了很多物品,将这些物品加以利用,把它们塑造出新家的一部分,让他们的生命继续,将美好的记忆留存。
设计师将院内大理石剩料打碎,以传统的磨石子工艺法重新铺垫,不只保留了以前的传统工艺,还融入了现代化设计美感。
橱柜是屋主从二手市场买来的旧家具,看起来就非常复古,更能衬托出老屋的味道。
厨房
厨房位于整个房屋的中心区域,设计师希望保持空间的通透性,刻意用老屋的窗框增加时空的穿透感,连接厨房与老屋周边的关系。
在厨房的中间,设计了一个很现代的大中岛,屋主在这里可以和朋友们一起聚餐,也可以邀请三两好友一起品茶。其实美好的生活就是如此简单,一家人、一处房、一个小院、一壶茶,这些都能为我们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黑铁面交织而成的菱形的展示柜,放上屋主收藏的工艺品和书籍,还可以放一些酒水以及生活用品,足够让大家在这里小酌聊天。
卫生间
厨房的左侧就是卫生间,保留了一家人都喜欢的旧式马赛克浴缸,历史的痕迹也被保留下来,平时这里也是小朋友玩水的地方,就像很多年前像我们孩童时那样,一枝水枪、一池清水便可以嬉戏一上午的时间。
卧室(私领域)
比较特别的是主卧室卫浴开了两个门,能直接贯穿室内外空间,让屋主自由行走于小院内外,更加方便生活起居与欣赏美景。
设计师从汽车修理厂找来了废弃的汽车天窗,将其安装在主卧的浴室之上,室外的光线可以直接落在浴室内。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接受大自然的馈赠,炎热的夏季,每当下雨的时候便可以将天窗打开,让屋主享受清凉的雨水浴。
卧室内有一道旋转的墙,打开后可以将大量光线引入多功能室,这让孩子们在室内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光照,更将整个室内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塑造出别样室外桃园般的惬意感。屋顶保持了原有房屋的样貌,设计师在整个顶部安装了一个大大的圆环LED灯,具有科技感吊灯与年代感十足的屋顶相互交融,让人躺在这个空间里,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的思想,做不同的梦。
农村旧瓦房改成全景房案例,大家已经欣赏完毕,有人认为翻新老房十分麻烦,而且在造价上比装修新房更贵,其实并非一定如此,具体还要看大家的装修设计方案如何。关于旧房改造,更多内容欢迎大家继续通过这里进行了解。
农家小院欢乐多
丁酉年,先后几次驱车到好友娥住在印台西塬的父母家,光临那个充满欢乐与感动的农家小院。小院主人是两位老人,已过八旬,却精神矍铄,热情好客,视我如女。我亦视娥为姊妹,敬其父母为吾亲人,尊称他们姨、叔。常同娥一块,在盛夏或仲秋去看望老人,享受那个农家小院里的欢乐,同时再体会一下农家人的过去和现在。
一、夏至小院
前往小院要从姜女公园一路慢坡上塬,自西向北,功夫不大即可到达。最早走的是土路,后来走柏油路,现在是水泥路直通到院门口。沿途中,会因季节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烈日炎炎时,塬畔沟壑的树木花草却枝叶繁茂,坠红挂绿。四方群山蜿蜒起伏,直接天际。高速公路穿梭山间。银白路面上,客货车扭动身躯,或快或慢,不停地消失与出现在大山里。一座座红黄白墙面的村庄点缀于墨绿山间,或矗立定端,或站立腰间,或静躺谷底。时尚豪华,静谧醒目。即使不是画家,也能感受到,这是最具生命力的景象,这是一幅自然与人类和谐的最美画卷。?印台西塬是西北地区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盛夏之时,已经套上袋子的果子,犹待嫁新娘,个个遮面含羞,低首静坐,悬挂在坐落在层层梯田里的苹果树枝上。一片片,一块块,一行行,挂满果实的果树,早把果园旁边的水泥路两边,不同品种的行道树,打压成无足轻重的陪衬了。绕过果园,掠过新村,车子终于驶进坐落于村边熟悉亲切的农家小院。
这是一个不断改造提升的农家院。院中四间土木结构房屋,年限最早,建于1981年春,曾让主人劳累又自豪,又被乡党们羡慕许久。至今,砖蓝瓦红,墙白椽佳,更显古朴沉稳。加之坐东面西的几间厨房、柴房,已经把小院围成半圆形。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两间水泥平房紧挨在瓦房的右边,用于爱子结婚成家。房内电视、沙发、组柜具全,崭新如初,客人多在此聚会聊天,由此看出主人的细心管护。院子已用砖砌严,站在院中间,几乎看不到院墙。大门是乡下流行的标准红漆铁门,两扇门白天打开紧靠门墙。门上平顶水泥混浇,架在上面的太阳能和视频监控熠熠生光。大门里外成方状,夏天可乘凉,冬日能晒阳。大门两侧不见空地,都被利用。一边是彩钢瓦搭成的洗手间,太阳能热水四季不断,周到细心,方便实用。另一边是一副封闭的铁栅栏,一条獒犬,虎视眈眈,威风凛凛。每当去旁边的旱厕,都要做出小心翼翼的动作,实际非常安全,犬已驯化的温顺懂事,看到主人的客人,只用目光扫视一下,并无大碍。院子西边是一排彩钢大棚,下面摆放有老人常骑的三轮车,常用的农具。称奇的是还有几盆常在城里人家里见到的绿植。仔细一瞧,原来是幸福树、鹅掌、金钱树和一帆风顺等。年代的不同,生活的提升,小院功能越来愈发齐全,更具城市特点。其中变化蕴含着主人公对岁月流逝的叹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体现出老人的开明与时代发展的合拍。红砖铺就的院中地面,平整光滑,窥现乡间不乏艺高匠人。院中间花园,别致实用,有花有菜。野百合包围着水笼头边用砖垒砌的花围墙,金黄色的花瓣,经常让大家争论不休。其色似萱草,其形如百合,几十只簇拥在一起,更像山丹丹。直入院中,有落入花丛之感。花园直对大门,有着照壁之功能。入门既能一览无余,又不可直入室内;既不显幽深,又得绕园转弯,实有曲径通幽之感觉。
小院大门外的园子是二位老人劳作之处。称其果园,菜园,花园似乎都不合适,只能叫成园子。一条由村上修的水泥路,平整厚实,泛着白光,把园子大致分为东西两片。近两亩大小的地方,形成了院外园。各种果树身挂果子向空中舒展身子,树与树之间是各种鲜花和蔬菜。韭菜、辣椒、豆角、茄子、南瓜等奋发向上,争先恐后。夹缝处又有玉紫争艳,红黄烂漫。非洲菊、马应龙、向日葵等千姿百态,唯恐观赏不到。叶绿果繁的有黄绿色的杏,挂红可食的桃,已经套满袋子的苹果,还有那沉沉下垂低眉的核桃。也许第一次与核桃相见,也值此时节,还正当青春,不曾认识的缘故,以后每与其面,不免心生岁月,又生感慨。园边的土崖上载满核桃幼苗,有的郁葱,有的开始挂果。东边沟崖,洋槐树葱葱郁郁,分散在崖边或沟底;北边房院后面,是有四五米高的古寨墙。娥说,小时候把此处叫堡子上。寨墙自上而下,已被灌木野花草遮盖了大部分,裸露的土面墙凸凹不平,残缺斑驳。但观其土色,其中夹杂有瓷碎片,可现年代的久远。生活在古寨墙下,很有点古朴与神秘。娥说,她家最早的院门向东开,似乎是寨墙一豁口,后来大门朝南开,除去了许多土。大门外那一方土台,也许就是南面寨墙吧。高出地面那土台很平整,上面一棵核桃树和一棵杏树,因为根距太小,成比肩姿势。核桃树高丈余,挂满果实。杏树只剩泛红的叶子,随风使劲地摇摆,似乎在告诉我们,等明年再接一树杏儿让你们吃。自己思忖,此杏的确好吃,肉多核小,沙甜味不酸。核桃也不错,个儿不大,绵瓤,吃起来油香。不过,要没有叔和姨精心地伺候,它们也长不出好果子。院南面一望无边的阶梯型苹果园。本世纪一开始,印台区区委政府,加大发展果业力度,出台政策扶持果农积极发展苹果生产。优越的政策,良好的市场,优质的苹果,让西塬人很快富裕起来。不论哪个季节,只要看到成片果园,就会看到整齐的楼房,宽敞的整洁的庭院,看到伸向田间农户那一条条水泥路,看到各种各样忙碌的小汽车,心里就有许多感慨,也会更充满希望。西边小路也是水泥铺就。路上边,农户由低到高依次向上排开。家家砖垒院墙,红漆铁门,门前树绿花艳,都有景致。心中也许烙下此处风景独好的铁印,就感觉娥父母家的小院是人间天堂。也很清楚,眼前的一切,都是用汗水干出来的,用辛苦换回来的。几十年里,叔姨率儿女不停劳作,填沟做护坡,拉土垫涝池,割野草开荒地,终于建成了如今的家园。
娥不只一次地指着右边园子讲她曾经的故事。一块凹下去的干土坑里种着玉米,绿绿悠悠,出樱长棒。紧挨大门一片平地上,两棵笔直的老杨树在空中挺着。树下有几畦刚发出的菜苗,仔细一瞧,是芫荽和菠菜。凹处原先是涝池,上世纪末已经干涸了。听过娥的讲述,自己的脑海呈现一幅幅画面。一汪发黄的池水出现在眼前。一棵老柳树守护在池旁。春暖花开时,一条条柳枝摇曳在风中,细细的柳梢扑打着水面。收工回来的父亲,折去一条柳枝,轻轻剥去发绿的薄皮,做成发出好听声音的咪咪。娥和她的弟妹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高兴地吹着咪咪……除了冬天,出去干活和从田间山野归来的牛羊,毫不迟疑地把头伸进水里啜饮,四蹄留下的坑印,与粪便混为一体,在社员的吆喝声中,扬长而去。即便如此,全村人除了吃喝不用涝池的水外,其他用水还是离不开它。涝池也是孩子们喜欢去的地方。几块沙石蹲在池边,成为村民取水洗衣的工具。女孩子天生喜欢学着大人到池边洗洗刷刷。娥就有一次,在石头上搓洗衣服时,石头滑进了泥水里,整个身子也跟着掉了进去。若不是她拼命呼喊,有人及时赶到把她拽拉上来,恐怕永远也没有今天了。发生过要命的事,虽一辈子无法忘记,但人会变得豁达开朗,做人真诚大气。娥正具备了这种个性。童年的回忆不仅有心有余悸,惊心动魄,还有欢乐与任性。虽没有像男孩子那样爬高上低、抓鸟撵兔、拾草偷瓜,但也尽情地玩耍过。领着弟妹们拾野菜、捉迷藏、打秋千,直到斜阳西下,听到大人们长一声短一句地叫喊声才回家。最早从沟底窑洞往新盖房子搬时,父亲就在房前挨着涝池边栽了两棵杨树。也许在父亲的心里,已经规划出院子将来的大小规模了。树临水边,长的比人快。两棵树没长高时,孩子们围着它们转,眨眼儿几年,两棵树干都有碗口粗。枝繁叶茂,直蹿空中。孩子们把荡秋千的绳子分别绑到两棵树中间。接着树了长过了围墙,两棵树不仅一样高,一样粗,连树皮颜色纹路都几乎一样。夏天还能给院子遮阳带荫。慢慢地,孩子们到外面上学工作,不再爬树荡秋千了,叔和姨就把系在树干上的绳子解下。有一次,姨还给我有声有色地讲了发生在两棵杨树上,鸟儿争地方的事情。开始有一对喜鹊在左边的一棵杨树上筑窝,忽然有一只乌鸦飞来了,想在右边的一棵树上安家。乌鸦像喜鹊一样,开始用衔来的枯叶搭窝,喜鹊不愿意。于是,就听到树上叽叽喳喳吵开了,声音好大,好激烈,双方都不怂。喜鹊与乌鸦各居一树,伸长脖子张开尖嘴,扑棱着翅膀,你一句它一句地说着鸟话。接连吵了几次,把筑窝的事都停下了。最终喜鹊把乌鸦撵走了,在树上一住就是十几年。抬头仰望,喜鹊将窝搭在树高的五分之四处,由于时间久,不停地添枝加叶,窝把两棵树快连在一起了,真是鸟间奇迹!在硕果累累的秋天,再到小院,与山花烂漫的夏季感受到的情景还是有所不同的。
二、秋至小院
临近重阳,又上西塬前往小院。秋季收获的不仅是庄稼,更多的还有劳作、欢乐和希望。满目果实,心花怒放。正遇“中国好苹果大赛”印台苹果节在邻村开幕。微信圈不时发出壮观画面。红色拱门呈现欢庆场面,人头攒动,参赛者个个精神抖擞,聆听评委们的意见和反应。政府官员的参与,把人气推向热点。一盘盘参赛果实,有色有形,鲜艳夺目,垂涎欲滴。从标签方知曾经熟悉的五星、国光、秦冠、王林、富士等品种,依然存在,但它们的后代名目繁多,或杂交,或嫁接,让外行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有些名称很有意思,既拟人化又时尚,如粉红女士、伊美、爵士、魔笛、凉香、卡蜜欧、润奇等。有的名称平凡朴实,如陕富系列、玉华早富、沈果、澳洲青果等。在市面上购买果子,很难分清品种名称,只要色相好,味道合口,都会认为是好果子。但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印台西塬的苹果。皮薄肉细汁多味甜,咬一口满嘴香味,惬意充满全身。再上心的就是叔和姨管的苹果,吃起来的味道更丰富。如今,远望成片成熟的果实,真还分不清都是什么品种,只清楚这个季节收获最多的是富士,脑海里涌现最多的句子,就是像小学生写作文那样,用红灯笼挂满树枝来形容。
秋日阳光洒满小院。两位老人知道我们要来,早早准备了他们的劳动果实核桃和苹果。“双节”期间,儿子铁虎开始收拾漏雨的厨房和柴房。工程虽不大,却因天雨耽搁了工期。厨房临时放到彩钢大棚下,花园旁边堆放着少部分材料。工程进入尾声。厚实的蓝色彩钢替代了细椽烂瓦,把房顶做的美观结实。厨房餐厅已经隔开,且瓷砖上墙、空心砖铺地、扣板吊顶,有点新气象。另外收拾出来了一间客房,火炕已经盘好,把时尚与传统淋漓尽致地结合起来。铁虎弟身体力行,自始自终配合工匠,搬砖、和水泥、铲沙子,其吃苦耐劳的精神正是父母的传承,让人感动,还被其为老人创造便利优越的生活条件的孝心感到钦佩。
深秋的园子里,时蔬悄然无声,夏季的繁华热闹归于平静与成熟。秋菊此时大露身手。它们争奇斗艳,都想做秋季的花王。六月菊已经偃旗息鼓,九月菊摩拳擦掌,伸张婀娜身姿,托起姜红色的单层花瓣,惹人注目;万寿菊抱团绽放,深浅不一的多层花瓣,聚集在一簇,更显高贵富丽,让人望而止步,欲罢不能;野山菊无处不在,开遍山野,又触及庭院。整个秋季就是野山菊的舞台,一簇簇,一枝枝,黄嫩娇小,香气扑鼻。走过长满菊花的小道,来到由两个老人管护的苹果下。树上结满了果子,卸去套袋后,正享受阳光的照射。看着形好、个大、色韵的果子,不由想起两个老人顶着烈日,给高低不一的幼果一个一个套上袋子的情景。浓密的叶子,不规整的枝条,都会撞着老人的面颊。儿女多次劝阻,不起作用。他们说不种地了,农活少了,人闲着难受。把园中几棵果树上的果子都套了袋。在老人三番五次地催促下,自己仅摘了几个苹果。
三、小院美食
不管是夏天还是秋天,只要走进小院,都能享用上农家独有的,也是天底下最合口、最安全的美食。麦香四溢的手工蒸馍,夹上碎末青椒,吃一个欲罢不能。不洗面筋的面皮,姨亲自和面搅拌,用柴火烧水,一张一张摊成。锅大锣大,一张切一碗,浇上西红柿汁、蒜泥汁、酱醋,搅匀入口,美哉爽哉。红豆玉米糁稀饭,就着土豆丝、萝卜丝,把肠胃灌的未有一点缝隙。还有锅盔、手擀面、驴蹄子等,都满足了口味。有时几家欢聚,就自己动手,拌几盘荤素凉菜。娥就拿出小弟珍藏白酒,招待大家。每人给两位老人端酒敬酒,老父不胜酒力,以茶代酒,老母却是来者不拒,杯杯见底,此番情景着实让人兴奋。酒精下肚,言语丰富,气氛热烈,欢歌笑语充满了整个小院。每次告别老人时,除了胃饱肚圆,还有捎一份装满塑料袋的礼物,不是新鲜桃杏,就是晒干核桃,还有蒸馍、面皮等食物。看着老人知足执意的神情,只好从命。
四,开明的老人
小院的主人是又能吃苦又有品味的老人。他们一辈子给土地打交道,始终记得“人勤地不懒”的古训,园子角角落落被利用得满满堂堂,连水泥路边都被撒种了格桑花、六月菊和太阳花。过去,吃不饱,想种的是庄稼,谁还舍得种花种草,如今,一个老农民也有了雅兴,院里院外,房前屋后都是花草的世界。
每次去小院,叔和姨只要听到汽车声,就早早迎候在门前。面挂笑容,兴奋欢喜地招呼。朋友们也和我一样,都会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款待。自己也像回家一样,给老人呈上薄薄心意,再撒娇似地说一番虚假的谦辞。
叔和姨,不仅对人热情好客,还能与时俱进。他们对儿女教育的非常成功。三个孩子先后考上学校,当上干部,在村里影响很大。他们以自己的德性赢得大家的尊敬。他们身先士卒,坚持看报学习,进入耄耋之年依然头脑清楚、言语不乱,对人对事通情达理、顺势开明。
他们都培养了自己的爱好。叔喜欢听和讲历史故事,而且记忆力特强。他识字不多,却坚持看儿女们拿回的书报。他给我们讲金锁关杨六郎,讲照金薛家寨,讲陕北红军刘志丹等,讲得栩栩如生,不差于广播上说书的。姨喜欢看新闻,每天新闻联播她都看,报纸上登的国家大事和方针政策,她都清楚,给我们沟通起来非常顺溜。
提起现在的日子,两个老人感慨万分。不停地重复着:共产党的恩情不能忘,政府的好处要记得。哪朝哪代,哪有给农民发钱的政府。他们说自己有福气,遇到了好年代,有了好儿女。每月什么都不干,还有养老金。如叔和姨这样的老人,在农村比比皆是,他们享受着国家补贴,有尊严地颐养天年。但能像叔和姨这样坚持劳作的已经寥寥无几。
看着不断变化的小院,看着越来越漂亮的小院,由衷的敬佩小院这两个老人。他们爱这里的一切,包括过去和现在,他们不舍得这方水土,他们还要用辛勤的劳作创造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要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两位老人,用自己的善良和劳动,活出了精彩,活出了尊严,赢得了儿女及儿女朋友们对他们的喜爱与惦念。看着满脸幸福的老人,自己上前紧紧拥抱他们,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和天下的老人们永远安康快乐!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