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站式装修网


宋代老房子(形容老房子和老屋的诗句有哪些)

时间:2023-08-26 作者:岩寒 61 61


形容老房子和老屋的诗句有哪些

1、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南宋:蒋捷

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译文:

梦中的黄金屋已然凄冷,可叹秦筝上斜排的弦柱似雁阵飞行,洁白的筝弦蒙上了灰尘。她化作娇莺飞回去,还能辨认出纱窗旧日的绿色青痕。

窗外正吹过细雨蒙蒙,樱桃加红豆圆润晶莹。这相思愁恨难以平静,君可知情?它就像琼玉棋枰,弹棋局起伏不定。孤灯相伴映出我消瘦的身影,总嫌那烛光太明。

鸳鸯楼上碰杯饮酒,玉杯碰碎美酒倾。试问她的芳踪,何时再能相逢?实在难以嫌头簪翠钗的丽影。欲把宫眉画成纤云式样,生绡的画幅描上她的秀容,只怕不是时兴的新妆。

歌舞的彩扇、牙板如今都在,只恨无人,能将大宋隆盛的乐曲听懂。空虚地掩袖拭泪,独倚着寂寞寒冷的翠竹!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3、春怨

唐代: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译文: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4、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代: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译文: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5、陶者

宋代: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谁知道古代的老百姓是住什么材料建造的房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特点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③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⑤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⑥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⑦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类型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7个大类:①居住建筑。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建筑,主要有穴居和干栏两种形式。距今7400~6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建筑均为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竖穴,平面作圆形、椭圆形或方形,面积很小。距今4900~39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来,原始社会的穴居,正逐步朝着宫室式住宅形式演化。宫室式住宅的代表类型是合院。陕西岐山县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区中轴线东西两侧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这里。干栏式建筑的最早遗迹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5300年前。楼面离地约和人等高,其下圈养牲畜,楼面上周围有栏杆,围着平台和房屋。现存干栏建筑比古代大为减小,集中分布在云南、海南的少数民族地区。②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城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材料以夯土为主。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的作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砖石包砌。城门是重点防御部位。门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达80米。唐代边城中出现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南角楼是明代优秀作品。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钟、鼓的记载。明代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上为木构或砖石的层楼。③宫殿建筑。宫殿专指帝王举行仪式、办理政务与居住之所。宫殿建筑集中当时国内的财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它建于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城平面为矩形,东西宽753米,南北深961米,墙开四门,建门楼,四隅建角楼。它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调动一切建筑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④礼制与祠祀建筑。人们举行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凡是由“礼制”要求产生、并被纳入官方祀典的,称为礼制建筑;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对象的,称为祠祀建筑。礼制和祠祀建筑大略分为4类: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从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庙、祠;举办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明堂、辟雍;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北京天坛是古代坛庙建筑中最重要的遗存,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⑤陵墓建筑。是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个规划完整、气魄宏大的陵墓群。⑥佛教建筑。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进行佛事佛学活动并居住的处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类型。中国民间建佛寺,始自东汉末。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并建。佛塔按结构材料可分为石塔、砖塔、木塔、铁塔、陶塔等,按结构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开凿的佛寺,渊源于印度,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布到中国,其形制大致有塔庙窟、佛殿窟、僧房窟和大像窟四大类。中国石窟的重要遗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⑦园林和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其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筑。它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成就。按隶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四大类。其中现存最著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类型,除上述7类外,还有军事建筑、商业建筑,以及桥梁等公共交通设施,坊表等建筑小品。其中长城经历了2000余年历史,延袤万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建于7世纪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单拱石桥,比西方出现同类结构要早700年左右。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

我国宋代时期城市化的表现

房地产的发展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城市化,一个是市场化。就历史而言,中国的房地产曾经有过三次发展高潮:当下房地产热算一次,民国时代因为工业化进程也出现了一次,而最早的房地产热潮可能要推到七八百年前的宋朝。

最早的城市化

宋朝常常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许多世界主流学者甚至断定,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中国最早的城市化就发生在宋代,最典型的特征是大量的技术发明得到应用,工商业出现突飞猛进,城市经济日益发达,大量人口脱离农业,进入各种商业市镇。从数量来说,城市越来越多,城市人口出现大的增长。

宋代之前,以汉唐为盛,汉唐人口最高峰时曾达到5000万到6000万左右。军人出身的赵匡胤极其厌恶战争,进入宋代之后,人民休养生息,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人口出现快速增长。宋仁宗时代的全国总户数为1200万,到宋徽宗时,就已经超过2000万户;按每户5口人计算,宋代人口已经达到1亿以上,远远超越汉唐。汴京人口百万,“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每年消耗的粮食达600万石。根据记载,北宋的汴京和南宋的临安都是人口逾百万的国际大都会,此外还有6个像泉州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在20万以上。至于10万人左右的中等城市则更多。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人口统计中,官方将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单独列为坊郭户,正式确认了城乡差别。

宋代的城市化进程是极其明显的。在宋之前,中国只有“城”而没有“市”,所谓的城市其实都是军事和政治驻地。宋代城市的标志不再是城墙,而是街市。商业繁荣导致了城市管制的瓦解,城市之中,商家云集,广告满街,酒楼茶馆,勾栏瓦社随处可见。宵禁的传统也逐渐消失,北宋的汴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南宋的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宋代的城市化不仅体现在大城市的兴起,更主要的是大量小城镇的涌现。人烟密集的村镇逐渐形成商业化的市镇——“草市”,聚居于市镇的大量人口已经逐步脱离农业生产,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这样的市镇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汴梁城外有十二处市镇环绕,形成卫星城;临安城周边数十里之内,人烟生聚,遍布市井坊陌,就是走上几日也走不出来。这些远郊市镇的繁荣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外地的一般州郡,可见都城何等繁胜。这无疑体现了大城市的辐射效应,这是现代城市化最常见的现象。

按照历史学家赵冈的计算,临安城在发展高峰期人口高达250万,的郊区面积远超过城区的面积,居民人数也高于城区。《都城纪胜》说,临安“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稍晚一段时间的意大利人鲍丁南如此描述杭州: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座城市更宏大的了,它方圆达100英里,到处见缝插针般地住满了人,一所宅院里往往住着十或十二家,而市郊的人口比市内还多。该城共有十二座城门,而在距每座城门8英里之外的地方,还有许多比威尼斯更大的城镇,故一个人若在任何一处郊区走上6或8天,仍会觉得自己仿佛只是走过了很小的一段路。

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中指出:“这种现象不但出现在名城大邑中,在各地州县也有类似的表现,只不过是草市规模有所不同罢了。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市镇现象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小城镇”,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最值得关注的特点。据研究者统计,两宋时期见于史载的市镇多达3600个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市镇,不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都超过了一般州县。很多州县都是政府建设和管理的,而市镇完全是因为商业活动而由民间自然形成的,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后者更加繁荣和有活力。宋孝宗时发生的鄂州大火中,南草市被烧毁的人家达万户,可见其市镇之大。

赵冈先生的《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列出了一个中国城市化发展历史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从战国时代起就已经进入一个相当高的城市化状态,并且在其之后的1500年里不断提高,北宋城市化率为20%,到南宋时期达到了中国历史时期的城市化最高水平22.0%,这大约相当于1980年的中国城市化水平。从南宋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陷于停滞,城市化率迅速下降,到19世纪中叶达到最低点6%左右;在19世纪中叶之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通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开始复苏,城市化率也逐渐恢复,直到1949年的10.6%乃至目前的51%。

战国(公元前300年):15.9%

西汉(公元2年):17.5%

唐(公元745年):20.8%

南宋(公元1200年):22.0%

清(公元1820年):6.9%

清(公元1893年):7.7%

现代(公元1949年):10.6%

城市的土地

近代化的一个特点就是经济模式的改变,城市经济超过乡村经济,商业比重超过农业比重。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汴梁城的商业利税达到55万缗;南宋中期,临安一年的商业税收高达120万缗。日本学者波义信通过对临安城市规划的研究发现,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与现代城市的空间结构非常类似,无疑是宋代城市革命的结果。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是梅尧臣的诗《陶者》。这首诗一方面说明宋朝的手工业已经非常发达,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贫富悬殊也很严重。毫无疑问,这正是城市化的结果。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建筑业的专业化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技术上的。除过预浩的《木经》,李诫修订了很多前人的建筑著作,编撰了一本巨细无遗的《营造法式》。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宋徽宗将《营造法式》颁发施行,并以此作为全国建造楼房的标准和建筑施工手册。同时,宋代的土木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多层建筑。“临安城郭广阔,户口繁夥,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寸尺无空。”按照鲍丁南的说法,杭州甚至出现了10层建筑。

宋代的城市与工业技术支撑的现代城市仍然有着天壤之别。首先大多数建筑都属低层土木结构;其次,房屋主要都是自建,与其说是房地产,不如说是地产。换句话说,古代的城市其实就是大型的乡村。林语堂曾说:“中国人对于家宅的概念是指一所住宅,那里有一口井,一片饲育家禽的场地,和几株柿枣之属的树,要可以相当宽舒的互相配列着,因为要使地位宽舒,在中国古时,以及现代的农村里头,房屋的本身在全部家宅庭园的配置里,退处于比较将要的地位。”《清明上河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城门楼外沿河柳荫下,有五六头正在觅食的猪。市民家里还要养猪,这对现代城市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经济学家冯锐对中国城市文化的特点有过这样的论断:

广义上说来,每个中国人都是农民,因为即便象广州这样拥有九十万人口的繁忙都市,都处处养着鸡。而拥有七十七万七千人口的南京,当时的首都,它所拥有的农田面积也要超出商用和住宅面积。除作物和牲畜之外,渔塘和肥堆在城中也是随处可见。每个中国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干些农活,事实上,每个中国家庭,无论贫富,都在生产着一些农产品。农耕似乎是中华民族的本能。

正因为城市建设的这种特点,中国历代政府都对土地市场有严格的管制。唐玄宗时期明文规定:“应给园宅地者,良口三口以下给一亩,每三口加一亩,贱口五口给一亩,每五口加一亩……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即每户宅基地不得超过一亩。四合院是宋代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但对建筑形制有严格的限制。《宋史·舆服志》记载,“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而已。”

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事实上,中国历来都承认土地的私有产权。即使皇帝,理论上也不应当任意侵占他人的土地和住宅。宋太宗几次想扩建宫城,但想到浩大的拆迁工程,又都放弃了:“内城偏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在北宋时期,曾有过几次大的城市扩建工程,如:雍熙二年(985年),宋太宗改建楚王府;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建造凯旋亭;景佑二年(1035年),宋仁宗为百官新建住房;元丰五年(1082年),宋神宗为列祖营造神殿;元丰六年(1083年),杨景扩建内城;崇宁五年(1106年),蔡京扩建外城。这些扩建都需要占用周边的土地,大量的民居被拆迁,宋朝政府为此特别制定了拆迁补偿方法。如元丰六年(1083年)的开封外城扩建工程,按照规划,新修城墙占用120户居民的住宅,开封府呈报的报告中记录,总共支付补偿款20600缗,平均每户可拿到171缗。

用171缗补偿款作为房屋建造费用或许还可以,如果用来买地就远远不够了。当时开封的地价非常昂贵。王禹偁在《李氏园亭记》中,有“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的感慨。买房就是买地,高昂的地价使很多人买不起房。南宋一直将杭州作为临时“行在”(临安),所以一直没有修建正式的皇宫,“两座主要的建筑物,高只有60英尺,宽则不超过80英尺。总起来说,它们并不比一所大的县衙富丽和奢侈多少。”(谢和耐《蒙古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城市的房子

虽然宋朝的官员薪俸较高,但大多数官员都租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屋中。“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止,比比皆是。”甚至连宰相也不例外,《朱子语类》中说:“百官都无屋住,虽宰执亦是赁屋。”甚为宰相的寇准曾感叹说:“历富贵四十年,无田园邸舍,入谨则住僧舍或僦居。”他也因此被称为“无地起楼台”的宰相。

苏东坡的儿子结婚,没有新房,只好借朋友的房子办喜事。他的弟弟苏辙在官场上比他要成功得多,竟然也没有买汴梁的房子,直到七十岁时才许昌置买了一份房产。苏辙为此感慨万千,“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

苏轼一生宦海起伏,四处漂泊,不置房产倒也罢了,欧阳修长期在京城生活,竟然没有买房子。他为此颇为苦恼,“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他还写过一首《买宅》诗:“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东家欲迁去,余积尚可捐。”欧阳修在他42岁时终于在颍州置了一套房产,后来还把空房子租出去,当起了房东。一生淡泊的江休复在《江邻几杂志》一诗中,这样写租客的感受:“望月初请料钱,觉日月长;到月终供房钱,觉日月短。”

作为官商云集的京城,汴梁的住宅无疑是特别紧张的。早在北宋初年,大学士陶毂就谈起这种“蜗居”境况,“四邻局塞,半空架板,叠垛箱笼,分寝儿女”。到了北宋末期,城市人口增长了将近一倍,住房和土地的短缺状况更加严重。御史中丞翁彦国指出:“京师户口日滋,栋宇密接,略无容隙。纵得价钱,何处买地?”

宋代的城市化和商业化彻底破除了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习俗,城市空间的紧俏自然创造了房地产商机,很多官绅和富豪都偏向于投资地产,通过商铺收取租金。蔡襄曾说:“昔年从商者,莫不避人为之,今诸王邸多置产市井,日取其资。”咸平七年(1004年),宋真宗下发圣旨,“禁内外臣市官田宅”;天圣七年,宋仁宗“诏现任近臣除所居外,无得于京师置屋”。皇帝亲自过问住房问题,可见其影响之大。这两份圣旨对京城官员置业做出规范,一是不能禁止买卖公屋,二是不得购买两套以上住房。

北宋灭亡后,大量城市难民携家南渡,江南一带的住房需求极其旺盛,带动“富家巨室,竟造房廊”,甚至连“军前诸司,骈置铺席”。可见当时房地产市场的火热。

宋朝虽然在商业化方面走得很远,但并没有放松政治的救济功能。针对大量流离失所的底层民众,朝廷建设了大量的安置场所和福利设施,几乎是倾国之力。这些福田院、安济坊、漏泽园、施药局和居养院遍及全国各地。(福田院用来收容乞丐,安济坊用来收容孤儿,漏泽园用来埋葬无力买墓地买棺材的穷苦逝者,施药局用来给看不起病的穷人提供免费医疗,而居养院则主要用来养老。)对于一些户绝屋,政府将其收归国有,用作居养院。

宋朝政府建设了大量公租房(类似廉租房),专设楼店务管理,并将房屋租金分为三个等级,如遇雨雪、庆典等特殊情况,房租可减免和缓交。“官司出榜除放房地钱,大者三日至七日,中者五至十日,小者七日至半月,如房舍未经减者,遇大礼明堂赦文条划,谓一贯为减除三百,止令公私收七百。”

宋朝非常重视商业税,房地产交易中的契税被列为主要税种。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令民典卖田宅输钱印契,租契限二月”。就是说,房屋买卖必须在交易后两个月内,到政府部门办理合同,缴纳契税。早期的房屋交易税只有2%,庆历(1041~1048年)年间涨到4%。进入南宋后,“人户典买田宅,每百收勘合钱十文”,契税高达10%。

中国一般将官方认可并加盖红色官印的合同叫做“红契”,未经“见官”的私下交易合同称为“白契”。红契一般为官方统一印制的格式合同,比白契多了一笔不菲的契税。为了省钱,民间多选择白契。这与如今的小产权房类似。白契虽然可以省下契税,但它最大的麻烦是,一旦买卖双方发生纠纷,就很难得到政府的支持。绍兴十三年(1143年),南宋政府下令,“民间典买田产,赍执白契因事到官,不问出限,并不收使,据数投纳入官”。

关于老房子的诗句

1.描写“老屋”的诗句有哪些

《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宋代:蒋捷

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宴清都·送马林屋赴南宫分韵得动字》

宋代:吴文英

柳色春阴重。东风力,快将云雁高送。书檠细雨,吟窗乱雪,井寒笔冻。家林秀桔霜老,笑分得、蟾边桂种。应茂苑、斗转苍龙,唯潮献奇吴凤。

玉眉暗隐华年,凌云气压,千载云梦。名笺淡墨,恩袍翠草,紫骝青鞚。飞香杏园新句,眩醉眼、春游乍纵。弄喜音、鹊绕庭花,红帘影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

《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春怨》

唐代: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代: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2.关于老屋的诗歌

春怀示邻里

宋代:陈师道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译文

破败的断墙被春雨淋湿,蜗牛爬行留下歪斜的篆字。失修的老屋没有僧人,只有梁燕作案把它当作家。春光绮丽,真想出门去追随欢声笑语,又嫌归来时鬓发蒙尘脸上扑满了灰沙。

春风吹翻蛛网,飞虫尚且可以三面逃生;春雷震动蜂窠,黄蜂有主还能排列成衙。几次爽约,没能赴南邻赏春的约会,只希望现在还能有尚未开放的春花。

扩展资料:

《春怀示邻里》创作背景:

《春怀示邻里》作于1100年(元符三年)春天,当时作者陈师道家居徐州,生活清贫,以读书作诗自遣。

首联极言春雨连绵的萧瑟景象与所居之处的破败冷落。颔联表达虽欲出门寻春又觉心灰意懒的萧然情杯,显示诗人生活的不得意。颈联从小处着墨,描绘了眼前热闹的春景,并暗寓自身不得其时之慨。

尾联切题,对辜负邻居的相邀表示歉意,且写出尚愿前往赴约共赏最后春光之意。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邻里说明自己“屡失”“春事约”的原因,也表达了自己凄苦寂寥的生活和心情。

语言峭拔生新,点铁成金。全诗情感深细,意境新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怀示邻里

3.描写怀念老房子的句子有哪些

1.我怀念老房子的残垣破瓦,留疮痍一角爬满故乡的青苔,晒着暖和的椅子,然后魂归四海。

2.我怀念老房子逝去的时光,那些童年的欢声笑语,心,就一点点伤感起来,我似乎听到了祖母在喊我乳名,暖暖的仿佛尤在耳边。

3.怀念老房子是我抹不去的情怀,使我在人生曲折道路中逐渐成长坚强,也是我迈向人生中温暖的港湾。

4.老房子古朴厚重,特别怀念它的冬暖夏凉;它渗透着传统文化气息,是一卷古朴的书卷,也让我永远怀念。

5.怀念中的老房子风韵犹存,它就像一个温馨的港湾,远航的船儿会时常回来躲避风雨,我漂泊的心永远眷恋着故乡的山水和这温馨的老房子。

6.我们怀念老房子,那是对儿时田园生活的眷恋,是对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的情有独钟,是属于一种怀旧的情绪在内心中的荡漾,它包含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疲惫和田园生活的一种眷恋。

7.老房子陪我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是一个难以割舍的情感,是唯一让我一直怀念的地方。

8.老房子历经沧桑陈旧风化,但依旧斑白幽远,静静地守望在故乡的街头,很黏很稠让人很是怀念。

9.故乡的老房子坐落在白山黑水间已有数十载,岁月云烟似的,在粉墙黛瓦上掠过,留下老泪纵横似的斑驳,往事陷在其中,镶嵌着泛黄字迹。

10.老房子的几次变迁,都凝结了父母一生的心血,我怀念离开老房子前与父母共处的温馨时光。

11.时代在进步,思想在升华,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在加快,也许将来进入了集中居住区,永远不变的是我一直对老房子的怀念和悠悠的故乡情结!

12.故乡的老房子,是一支唱不完的歌,吟不完的诗,说不完的梦幻与童话;它像一朵祥云,飘浮在回忆的窗前,绕在身侧,伫立枕畔,浮进梦里,让我无比怀念。

13.我的心头不仅常怀念老房子,还看见老房子里正在做着家务活的父母身影、姐弟的身影;老房子不仅录下了我成长的岁月,还将录下我的最后归宿。

14.总是想回去看看老房子,想走一走老了千年的石桥,想重温童真年代,每回归一次心便更多了一份怀念,十几年过去了,老房子依旧在古镇水边静静的守候,不离不弃,不争不扰。

15.怀念老房子,就像怀念亲人,说不定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兜的一个念头,袭上心头,驱之不去,挥之不走。

4.怀念老房子的句子

时间是个奇怪的东西,有时会使人淡忘一些记忆,但有时又会使人铭记一些东西。外出求学工作二十多年,家乡的风景逐渐从我的记忆中淡去,没有留下几丝痕迹。但关于家乡老房子的记忆,就像陈年老酒一样越老越醇香,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记忆深处。

家乡的老房子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据说我的祖上曾是大户人家,老祖宗为五个儿子每人置办了一座三进院落的大宅子。它是聚族而居的最好注脚,五座宅子里住的都是同姓本族。

时过境迁,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如今在家乡人眼里,老房子已不合时宜,跟不上时代潮流,落伍了,家乡人更多选择了单门独院来居住。

站在老房子前,抚摸着那棵已经有上千年见证了老房子兴衰的老槐树,不由得让人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历经风雨沧桑,老房子已成残垣断壁,往日充满欢声笑语的老房子,如今已人去房空,冷冷清清,满院荒草萋萋,只有那棵老槐树在无声地传递着老房子的历史。

去年春节,我带了相机,再次走进老房子,我想用镜头记录我熟悉的老房子,以及老房子的每一个角落,我熟悉的一草一木。其实我知道这些老房子的照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失去光泽而发黄,但老房子的影像将会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永恒的记忆。也许没有人理解,老房子在我心中,已经是家乡的标志,是我寻找家乡的最好印记,我生于斯,长于斯,那里有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有我朝夕相伴、淳朴天真的伙伴,无论我走到哪里,老房子都是我心中的牵系。

家乡的老房子,那承载了我童年和少年酸甜苦辣的老房子,记载着我简单而又快乐生活的老房子,将是我人生中永远不老的记忆。

5.赞美房子的诗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释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3、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贺新郎·夏景》宋代:苏轼译文: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

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4、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唐代杜牧译文: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

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5、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铜雀台赋》魏晋曹植译文: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6、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西北有高楼》两汉佚名译文: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6.描写“房屋”的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房屋”的古诗词: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贺新郎(宋·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3.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5.鹊桥仙·夜闻杜鹃(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6.食槟榔(宋·苏轼)

月照无枝林,夜栋立万础。眇眇云间扇,荫此九月暑。上有垂房子,下绕绛刺御。风欺紫凤卵,雨暗苍龙乳。裂包一堕地,还以皮自煮。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吸津得微甘,著齿随亦苦。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诛彭勋可策,推毂勇宜贾。瘴风作坚顽,导利时有补。

药储固可尔,果录讵用许。先生失膏粱,便腹委败鼓。日啖过一粒,肠胃为所侮。蛰雷殷脐肾,藜藿腐亭午。书灯看膏尽,钲漏历历数。老眼怕少睡,竟使赤眦努。渴思梅林咽,饥念黄独举。奈何农经中,收此困羁旅。牛舌不饷人,一斛肯多与。乃知见本偏,但可酬恶语。

7.筑房子歌(宋·文天祥)

自予居狴犴,一室以自治。二年二大雨,地污实成池。圄人为我恻,畚土以筑之。筑之可二尺,宛然水中坻。初运朽壤来,臭秽恨莫追。掩鼻不可近,牛皂鸡于埘。须臾传黑坟,千杵鸣参差。但见如坻平,粪土不复疑。乃知天下事,不在论镃基。

苟可掩耳目,臭腐夸神奇。世人所不辨,羊质而虎皮。大者莫不然,小者又何知。深居守我玄,默观道推移。何时蝉蜕去,忽与浊世违。尧舜不可至,汉唐亦难期。疾病愁父母,蜗居困男儿。宁原杀场死,不想为砖生。费尽七尺躯,换来地十坪。黄河千年清,人生如露盈。生男且莫养,生女当乳之。

扩展资料

1.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2.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读山海经》

3.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王维《春中田园》

4.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5.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李白《乌夜啼》

6.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司徒空《诗品二十四则·典雅》

7.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陈师道《春怀示邻里》

8.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相关推荐

曹县老房子装修价格,吉林市老房子装修价格

1、曹县老房子装修价格 曹县老房子装修价格 老房子装修价格因房屋面积、装修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而异。以下...

南京60平米老房子装修,老房子60平米两室一...

1、南京60平米老房子装修 南京 60 平方米老房子装修方案 风格: 现代简约风 空间规划: 客厅: 20 平方米 卧...

45平米以下老房子装修,45平旧房改造小户型...

1、45平米以下老房子装修 45 平方米以下老房子的改造 布局优化 拆除非承重墙:拆除不必要的隔墙,扩大空间感...

133平老房子装修,133平方的房子装修大概多...

1、133平老房子装修 133平米老房子装修设计 设计理念: 保留老房子原有的历史韵味,同时融入现代化元素 强调...

装修案例


装修知识